台灣選舉:面對「無情」選民 執政者沒有二次機會

2018年台灣選舉民進黨遭遇重挫,國民黨成功翻轉地方執政版圖,這是給執政者的當頭棒喝,任何政黨不能將選民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4年前的台灣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拿下全台22個縣市中的13個,國民黨只剩下6個縣市執政席位,無黨籍有3席。

當時,台灣剛剛發生過太陽花學運的立法院佔領事件,整體政治環境對民進黨有利,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政府選情不被看好。

果然,國民黨在當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大敗,201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當選總統,立法院也取得多數。

選民的無情

民進黨從2016年的完全執政,短短兩年半時間竟然就遭遇重挫,2018年縣市長選舉全台只剩下6個執政縣市,而國民黨則拿下15個縣市,無黨籍1席。

票開出來,許多人對結果感到驚訝與錯愕,難以想像2014和2016年連續兩次選舉大贏國民黨的民進黨,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風光不再。

這次的選舉結果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台灣選民的無情,對政黨的無情,對政治人物的無情,打破了傳統的藍綠基本盤。

這種情況在高雄市長選舉特別明顯,國民黨「空降」的韓國瑜在綠色執政2、30年的高雄成功翻轉拿下執政權,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

缺乏耐心,沒有「蜜月期」

以往的歷屆選舉,高雄和台南可以說是民進黨「隨便推一個西瓜都能當選」的縣市,但如今陳其邁落選,台南黃偉哲雖然當選但得票率竟然還不到四成。

這也說明了台灣選民不只是看意識形態投票的,這次選舉選民看更多的是攸關個人生計的民生問題,也就是台灣人所說的「先顧肚子,再顧佛祖」。

在這情形下,選票就成為檢驗執政者的最佳利器,執政者做得不好立刻換掉,管他是藍還是綠。

尤其在這個網絡時代,選民的耐心也越來越少,以前執政者上台後可能還有一段「蜜月期」,但從這次選舉來看,施政和政策做得不好選民是不會給第二次機會的。

2020年的挑戰

延伸到距離現在只剩下一年多時間的2020年總統和立法委員大選,按照這次的選舉結果,國民黨雖然情勢看好,但也不能說是穩操勝券。

因為從這次選舉中可以看到,選民是現實的,是無情的,誰能給選民帶來好的生活,改善民生問題,誰就能獲得支持。

在這未來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裏,韓國瑜當選後在高雄的施政表現將是國民黨很重要的檢驗指標,同樣的,為國民黨贏回台中市的盧秀燕也會被放大監視。

如果國民黨在地方縣市的執政者不能實現那些選前猶如直銷大會的政策口號,那就等於是國民黨打臉自己一樣,選民將不會再縱容。

是鐘擺效應還是骨牌效應?

相較於國民黨而言,民進黨這次意外慘敗,2020年還會有機會嗎?

這取決於民進當選後的改革力道,但更多的分析評論認為,民進黨的鐘擺效應還沒出現,下次選舉民意支持還不會這麼快就擺蕩回來。

因此,民進黨這次選舉失利,更可能是觸發骨牌效應,2020年立法院失去多數席位也未嘗沒有可能。

如果2020年民進黨連總統也保不住,那台灣將出現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首次總統只做1屆4年,未能連任的局面。■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