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正義?不懂中東戰爭,無以談論巴以衝突(簡明易懂版)

跬步知識

《舊約聖經》中記載,上帝賜給亞伯拉罕一塊土地作為自己和後代的家園。那時的亞伯拉罕不會想到,之後的幾千年裡,他的子孫會在這片土地上不停地互相殘殺,爭奪這片「應許之地」(迦南)的歸屬權。

他與第二任妻子夏甲所生的長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就是今天的阿拉伯人,他與正妻撒拉所生的第二個兒子「以撒」的後代便是今天的猶太人。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圍繞這片古名為「迦南」(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土地,在1948年到1982年之間爆發了五次戰爭,史稱「中東戰爭」。先看戰爭背景:

以色列:與天使搏鬥之人

以撒生了一個兒子叫「雅各」。上帝為了考驗雅各,讓天使與他摔跤,在不使用神力的情況下,天使輸給了雅各,於是上帝給了雅各祝福,將他的名字改為「以色列」,意為「與天使搏鬥之人」。

猶太民族認為上帝許諾的土地,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巴勒斯坦理應由「正統」以撒的後代繼承。公元前11世紀末,以耶路撒冷為都城,他們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在所羅門國王死後,以色列王國走向了分裂和衰落,被亞述和巴比倫征服並驅逐,猶太人從此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和土地,開始了遍布全世界的流浪,成為了「沒有祖國的民族」。

猶太復國主義

重視教育、善於經商的猶太人在世界各國流浪的同時賺取了大量的財富,加上宗教對立,最終導致了“反猶主義”盛行,在歐洲和中東,猶太人遭受了長期的迫害。猶太人意識到,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庇護他們,生存權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回到耶路撒冷,回到祖先的領土,建立自己的國家,成為了猶太人的心靈需要。

從19世紀末開始,許多猶太人從世界各國回到巴勒斯坦。但現在的巴勒斯坦早已成為了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的領地,周圍也全是阿拉伯國家。離開了2000多年的猶太人此時更像是外來移民,他們只能從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來興建自己的居住點。漸漸猶太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屠殺了數以百萬的猶太人,這讓猶太人感到巨大的危機,他們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大規模回到巴勒斯坦,等到二戰結束時,巴勒斯坦已經有了60萬猶太居民,已佔到了當時巴勒斯坦總人數的1/3,隨着猶太居民點的不斷擴張,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開始發生衝突。

巴勒斯坦被一分為二

在一戰之前,巴勒斯坦是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的一個省,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戰敗後,巴勒斯坦交由英國代管,英國發現無法調和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矛盾後,把爛攤子甩給了聯合國。

當一件事情需要聯合國討論時,實質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國們博弈後的產物。這次,美國和蘇聯站在了一起,他們支持以色列建國。而美蘇背後的目的卻是為了製造中東騷亂,防止阿拉伯國家獨霸中東,同時削弱英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佔1/3人口的猶太人分到了近57%的領土,而且地理位置優越,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只分到了43%的土地,大多靠內陸。這份決議徹底惹怒了阿拉伯國家。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在建國後的第二天,以埃及為首、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集體入侵以色列,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戰爭爆發三天後,約旦軍隊就打進了耶路撒冷。處於絕境的以色列,一方面繼續頑強地抵抗阿拉伯聯軍,一方面尋求聯合國的幫助。5月29日,聯合國宣布了停戰協議,要求從6月11日開始,雙方停火四周。勝券在握的阿拉伯國家以為聯合國馬上就會改變之前的巴以分治決議,於是同意了停戰。而在這四周裡,以色列沒有坐以待斃,全世界的猶太人證明了他們引以為傲的民族凝聚力。

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猶太老兵源源不斷地前往以色列,猶太財團在海外購買的武器和物資也源源不斷地發往以色列。等到停火時間結束時,以色列已經把軍隊擴充到了6萬人,超過了阿拉伯聯軍的4萬人,而當時以色列整個國家才80萬人。局勢瞬間反轉,到1949年3月10日戰爭結束,以色列不僅打退了阿拉伯聯軍,反而使自己的領土增加了6200平方公里。

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6年7月23日,埃及軍隊發動政變,推翻了被英國控制的傀儡國王法魯克,納賽爾上台。投靠蘇聯的納賽爾,決定將由英法兩國控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收回國有化,同時納賽爾阻止以色列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有着共同利益的英、法、以站在了一起,以色列首先出兵蘇伊士運河,緊接着英法兩國化身正義的國際警察開着戰鬥機從天而降,「調解」無果下,英法直接進攻埃及。

這時,另一撥正義的國際警察美國和蘇聯又一次默契配合,用原油供應和核武器向英法施壓,英、法、以迫於壓力,最後撤兵,同年11月7日戰爭結束。最後埃及戰敗,但贏得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主權。第二次中東戰爭徹底打擊了英法在中東地區的殖民體系,美蘇正式成為全世界的兩位大哥。而以色列贏得的是接下來11年的和平發展時間。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在有蘇聯大哥的撐腰下,阿拉伯國家中為首的埃及再次聯合約旦和敘利亞,集結了32萬大軍,準備徹底摧毀以色列,雖然當時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作靠山,但以色列在軍隊人數和武器上仍然處於極大的劣勢。

以色列軍隊做出了驚人的決定,先發制人,擒賊先擒王,6月5日早晨當埃及士兵還在吃早餐時,以色列的全部戰機(不到300架)就已出現出現在他們頭頂,以色列空軍快速摧毀了埃及304架戰機、16個雷達站、14個空軍基地,僅用了一個上午時間,埃及空軍全軍覆沒。轟炸完埃及後,空軍又轉向了約旦和敘利亞,接着又把他們的空軍搞廢了,戰爭還未全面開打,勝負便已定。

短短的6天就結束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完全改變了中東局面,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優勢不再,以色列攻佔了整個西奈半島至蘇伊士運河停火線,並且從敘利亞那裡攻佔了大約一半的戈蘭高地,吞併了整個巴勒斯坦,佔領了約旦的大量領土。

第四次中東戰爭

中國人常說「事不過三」,或許阿拉伯國家也知道。既然前三次正面都打不過你,那這次我也玩陰的。

1973年10月6日是猶太人的「贖罪日」,這一天是猶太人最重要的日子,大部分以色列士兵都在這一天回家過節了,阿拉伯人聰明地選擇了這一天偷襲。又是埃及帶着敘利亞,這次阿拉伯軍隊的偷襲很有成效,戰爭初期讓以色列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歐洲國家由於遭受阿拉伯國家威脅石油禁運,英法不僅首度支持了阿拉伯國家、西德給埃及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外,並且還停止供應以色列武器和軍需品,而此時埃及與蘇聯關係已經開始處於微妙狀態。

以前的歐洲好朋友倒戈,以色列此刻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美國,美國進行了「五分錢救援行動」,為以色列補充了大量寶貴的軍火武器,最後以色列再次擊潰埃及軍隊,在一直打到距離埃及首都開羅僅僅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時,被聯合國叫停,參戰雙方背後的美國和蘇聯之間進行了多輪談判,10月2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

1978年9月17日埃及和以色列美國華盛頓簽署了《戴維營協議》,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第五次中東戰爭

經歷了前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軍隊已無法招架住日益強大的以色列。到了第五次中東戰爭,完全就是以色列開始欺負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了。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入為由,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是消滅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謀求在黎巴嫩境內建立一個親以政權,擠走敘利亞在黎巴嫩的駐軍。9月29日以色列撤軍,第五次中東戰爭結束,這次戰爭期間還發生了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長槍黨民兵組織對巴勒斯坦難民的貝魯特大屠殺。

總結

五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擁有的領土比當初聯合國決議規定的還要多,阿拉伯國家人民不僅損失慘重,還失去了中東的統治力。

巴以衝突不斷的本質:一是歷史遺留問題的延續,從最早宗教之間的領土歸屬到戰亂引起的領土更迭,均是為了各自生存空間而戰。二是雙方代表了各自背後的力量,為世界格局而戰。

誰才是正義?從猶太人角度看,我們經歷了2000多年的流亡和迫害,回到祖先的發源地,經過自己的努力重建自己的家園,並打服了所有的敵人,這是個勵志的故事;從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來看,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居住在這裡,突然有一天一群人跑來說這是他們的地盤,而遠方的大國也偏袒他們,把你們的土地強行分給了他們,你們不服,和他們打,最後輸了,家鄉不再有自己容身之所,這是一個屈辱的故事。

誰才是正義?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奮鬥,但不傷害無辜的他人,這是正義。

誰才是正義?反正那些站在背後的人沒有資格標榜正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