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決定不開採頁岩氣,以免水力裂解技術危害環境;這是繼三年前廢核壯舉後,環保德國又一勝利
能源攸關一國的工業競爭力,更足以改變地緣政治生態,當下最熱門的能源頁岩氣(shale gas),被認定具顛覆全球能源供應的威力。但為了維持下一代子孫水、土的完整,工業大國德國決定捨棄高環保風險的水力裂解技術,由頁岩層提取天然氣。
這是繼三年前全面廢核的壯舉後,環保德國又一回合的勝利。
身為歐洲工業領頭羊,德國比誰都清楚便宜能源的重要性,眼前烏克蘭問題膠著,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德國能源供應受制於俄羅斯,投鼠忌器。轉而開採自家地底蘊藏豐富的頁岩氣,理論上不失為解套之道,但裂解技術(hydraulic fracturing,簡稱fracking)對環境的破壞實在太大,沒人敢承擔代價,為了生活環境的安全、也為了世代正義,聯邦及各邦政府環保部長在五月九日一項聯席會議上一致決議,在德國土地上,將不會有裂解技術提取頁岩氣的開採行動。
聯席會議主席溫特斯德勒(Franz Untersteller)表示:「解決能源倚賴問題,不在製造新的環保風險,而在調整能源結構、改善能源效率」,德國將修改礦產開採及水資源保護法,以嚴格的環保審核為門檻,斷了能源業者以裂解技術提取頁岩氣的念頭。
聯席會議也決議,將以輸電管線地下化的方式(鋪設成本將比陸上線路增加至少四倍),化解民眾對高壓電線的強力抗拒,加速電網的建構,克服北電南送的罩門,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頁岩氣是從一千三百米地底深處採出的天然氣,一九九八年,美國在水力裂解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商業開採頁岩氣及頁岩油開始具經濟效益,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工業復興的指望。拜頁岩氣之賜,波士頓顧問公司曾預測,明年起美國的成本優勢,將比德、日、英等國高出百分之五至二十五。問題是,開採過程中,需要灌入氮氣、巨量的水和有害的化學物質,給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潛在的風險包括引發自來水自燃、地震、地下水污染、淡水耗損、空氣質量生變,化學品泄漏和迴流污染等。去年參加柏林影展競賽的,就有一部美國片子叫「Promised Land」(中譯心靈勇氣或騙地謊言),探討的正是此一爭議性的議題。
福島核災之後,德國記取教訓,率先全球廢核。二零二二年零核之能源大轉彎是一招險祺,若成,累積的環保技術能量,將成就德國龍頭地位,向世人證明另類新路的可行性;若敗,可能賠上德國強勁的工業競爭力。
零核路上障礙重重,當福島的夢魘開始褪色,現實的成本問題,又主宰人們的思維,家庭用戶幫工業用戶買單,承受不斷飆漲的電費,「能源貧戶」變成社會新怪象、社會不公的磨擦點。所幸,絕大多數人仍不改初衷,根據柏林能源智庫Agora Energiewende的調查,德國民眾對能源轉彎政策的支持度仍高達七成,爭執的重點是如何做,而不是該不該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