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人類給哥斯拉「做配角」的電影中想要表達的價值是對自然的敬畏:人要懂得自己並非無所不能,要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愚蠢,也要明白自己在廣袤自然面前從來都不是主角。
哥斯拉60歲了。這隻日本文化裏長盛不衰的大怪獸60歲的生日禮卻是由美國人進行的。新版《哥斯拉》的導演Gareth Edwards本身是日版哥斯拉的超級粉絲,他決心一掃1998年好萊塢自產的《哥斯拉》看起來很山寨之恥,打造一部拍給fans的哥斯拉復活記,誠意相當足夠,不過風格上卻怎麼看都更像《悍戰太平洋》,典型好萊塢式的特效輪番轟炸,至於哥斯拉是否能如願成為這一年大螢幕上最摧枯拉朽的英雄,就見仁見智。
土生土長的日本怪獸王者哥斯拉,近年來在日本本土卻受冷落,原因當然和福島核災有關。哥斯拉1954年最早出現在電影中的設定,直指反核隱喻,核試驗變異造就了這個引發災難的反派形象。而後它的形象隨著日本社會的核電發展和反核情緒淡化也逐漸變得亦正亦邪。1964年的《戰龍哥斯拉之三大怪獸》開啟了哥斯拉向「地球衛士」的身份轉變。哥斯拉既可以是破壞者,也可以是救世主,而在Gareth的新版中,它的角色則是後者。
日本如今談核色變,新版哥斯拉故事從暗示日本核災的背景講起,只不過危機則發生在美國。實質上,這部電影叫「哥斯拉大戰怪獸MUTO」還更恰當,人類在整場怪獸對決中幾乎沒什麽存在感,這和典型好萊塢電影的「人定勝天」價值觀完全不同。MUTO和哥斯拉一樣都是二疊紀生物,兩者本是天敵。而哥斯拉這次在電影裏的存在目的就是打敗MUTO,恢復自然秩序——延續了日版的「地球衛士」設定。
大難臨頭,而這一次人類的形象則顯得格外蒼白。Gareth繼承了老版哥斯拉對現代人類社會科技發展的批判立場。哥斯拉的文化形象最初誕生在日本人對核武器的陰影之下,而後幾十年,人類開發核電廠濫用核能又引以為傲,對自然予取予攜,而影片中的MUTO就是住在核電站中靠核輻射為食物的怪獸——這一設定對核電站中豢養著巨大危機的隱喻十分明確。人類在片中的各種做法看起來都很蠢,1950年代想用核子偷偷消滅哥斯拉不成,到了2014年的怪獸大戰裏又自恃海軍勇猛結果卻總幫倒忙礙手礙腳,明明對自然的秩序與原理知之甚少,人類卻總自以為是。
實際上在這部人類給哥斯拉「做配角」的電影中想要表達的價值是對自然的敬畏:人要懂得自己並非無所不能,要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愚蠢,也要明白自己在廣袤自然面前從來都不是主角。
在呈現人類的末日想像的電影中,總要以英雄拯救世界的大團圓收尾。不過這次的開放式結局卻很應景,哥斯拉戰勝為王之後的故事永遠可以被續寫下去。新版哥斯拉雖然有致敬經典的心意,和把廣島到福島串聯起來的歷史敘事野心,但最終呈現出的品質卻非常雜糅甚至四不像:看似看點很多,既有怪獸大戰又回歸家庭價值還普及了反核意識和反科技主義,但最終每個看點都粗略帶過淺嘗輒止。故事節奏也很拖沓,重點不夠明確,緊張熱鬧程度還不及《悍戰太平洋》。不過對於哥斯拉有童年記憶的觀眾,在看到哥斯拉扯開MUTO的下巴狂噴射線時,大概會覺得鼻子一酸,好像時光倒流,三十多年前哥斯拉在螢幕上的王者風範一下就全回到眼前。
而另一件令人憂傷的事則是哥斯拉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再回到故鄉日本——依照如今日本民眾對核能的恐慌程度,哥斯拉回家的路還很漫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