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起訴5名中國軍官,指責他們為網絡間諜。曾在中国情报界工作的学者杨恒均发表文章,对美国在华情报的手段与策略,作出深入分析。
著名中國獨立學者楊恆均、曾在中國情報界工作,是著有《致命系列三部曲》等小說的作家,日前在共識網發表文章,對美國在華情報的手段與策略,作出深入分析。他提出:為什麼過去多年,美國動不動就宣布抓了什麼中國的「間諜」,可中國卻很少抓到美國間諜?是美國人不對中國開展情報工作,還是中國的反間機構太無能?為什麼俄國也能抓到美國間諜,中國就抓不到?是不是抓到了,礙於中美關係,識大體,不公佈呢?
以下是他文章的內容:
日前美國司法部突然宣布起訴5名中國軍官,指責他們為網絡間諜,竊取了美國商業機密為中國國營公司服務。此事在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都激起了巨大反響。我曾經研究中美情報機構長達十年之久,一開始並沒有太介意,畢竟美國過去幾十年裡幾乎每年都會釋放出一兩起「中國間諜」的烏龍案,我都聽習慣了。等到不少網友來問我,希望我給點「專業的評價」時,我才注意這次起訴中國軍官的不同尋常之處——這好像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對另外一個國家的官員提起訴訟,並發出了「通緝令」。
且不評價事實如何,僅就美國的這種做法,已頗為奇特了,按照他們這樣做的思路與邏輯,中方完全可以根據去年這個時候美國國安局叛逃僱員斯諾登向世界透露的機密(美國國安局通過網絡長期監控中國大學與政府機構,竊取機密等)而對美國國安局、中情局的頭頭們發出「紅色通緝令」。回想起來,中國當時可是相當低調,給足了美國面子,甚至逼得斯諾登在自由的香港無立足之處,不得不逃到了俄國。
美國的理論依據可能是「網絡無國界」,任何人在網絡當黑客,越境竊取情報,都違反了美國的法律。這對研究情報學的學者們提出了新的課題與挑戰。要知道,美蘇冷戰激烈到幾乎每年都抓捕對方好幾位重量級間諜時,也從沒對對方國家的官員發出通緝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方對美國的這一做法感到極其意外與震驚,也就不意外了。對於這件事,我暫時不評價,大家聽咱外交部與國防部的,你懂的!
在多位來信向我徵詢「專業意見」的網友中,有兩位的問題很有意思,他們質問,為什麼過去多年,美國動不動就宣布抓了什麼中國的「間諜」,可中國卻很少抓到美國間諜?是美國人不對中國開展情報工作,還是我們的反間機構太無能?為什麼俄國也能抓到美國間諜,我們就抓不到?是不是抓到了,礙於中美關係,識大體,不公佈呢?
這些讀者顯然沒有閱讀過我那三本既是國際鬥爭與間諜知識的啟蒙讀物,又是中國唯一一套現實版驚險情報小說的《致命系列三部曲》。我這裡簡單講幾點美國如何對華展開情報工作,以及中國人應該注意的事項。
人力情報:官員海外親屬成為新目標
傳統的「人力情報」工作很簡單也很刺激:打進來,拉出去。打進來,就是情報機構安排自己的人進入中國黨政軍與機密機構工作。 「拉出去」就是通過情報經營人員或者代理人對在中國黨政軍與機密部門工作的人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授之以惠),把他們發展成自己的「資產」(asset)。
嚴格上說,「打進來」對中國這種社會形態並不容易,「拉出去」,或者拉出去後再「打進來」,就容易多了。過去已經公開或者沒有公開但無人不知的大案子,例如國安部的高級領導人俞XX,國防部美大司的XXX,都是在同美國交往中(或訪美時)被人家做了工作,回來後就為美國情報機構工作多年,對中國造成巨大損失,事發後他們又都能成功逃到美國。
遺憾的是,這些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美國間諜案」,往往因為牽涉一些國家機密,或者當時領導人有所顧及而遮遮掩掩,對中國民眾「保密」,錯過了對接密人士、國家幹部與普通群眾的一次教育機會。
美國對中國的人力情報並不少,但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顯著特點。由於中國文化尤其是語言的相對封閉性,使得純種的美國人(真正的情報首長與大家很多是「純種」人)很難滲透進來,於是,深入地收集情報往往是通過中國人、華人和台灣華人來做。所以,當美國宣稱抓住了中國的華人間諜時,我們抓住的美國間諜也往往是「華人」。這就要求我們各位警惕了,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介入到相對骯髒的情報秘密戰中去。否則,多年後,你就淪落到老楊頭這種德性啦,你懂的!
還有一件事值得一體:隨著大量官員家屬與子女移民、留學海外,一種典型的「人力情報」開始增多,就是海外情報機關以幫助、交往甚至脅迫的方式(例如威脅暴露中國官員在海外的資產)使得官員家屬甚至官員本人不得不提供「有關消息」甚至國家機密。對這些人,我想說的是,西方是一個法治國家,原則上講,你不用擔心他們情報機構對你的威脅,頂回去一般不會有問題。再說,貪污腐敗總比出賣國家機密要輕得多,千萬不要一錯再錯。
值得引起國家相關部門注意的是:一些經濟犯罪份子擔心所在國家遣返,往往都做了「出賣國家秘密」的準備——西方國家往往會更願意配合中國調查「經濟犯罪份子」,而一旦「出賣國家機密」就被政治化了,沒有幾個西方國家會配合中國。所以,反貪部門與國安部門應該有默契,互相配合工作,如果不能一抓一個準,至少不要把貪污犯逼成了叛國者。
技術情報:防不勝防,中國不是美國的對手!
與人力情報相對的就是「技術情報」——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竊聽、監控、駭客等等)獲得的情報。人力情報風險太大,從小的說「間諜」被抓,人財兩空,從大的方面說,分分鐘影響國家間之關係。所以,人力情報這些年已經大大減少,與此相應的技術情報,幾乎沒有風險,也毫無驚險之處,卻鋪天蓋地而來。
美國先天具有高科技的優勢,互聯網就是人家發明的,原則上說,他們多年前已經可以縱橫捭闔,進入中國連上網絡的所有政府機構的資料庫(所以,就我所知道,情報界對與斯諾登迄今為止透露的那些事,一點也不覺得新鮮),只不過,美國懂中文的人太少,而他們又對懂得中文的華人不太放心。
如果說抵制美國的「人力情報」滲透可以靠保密教育與加強防範意識,對人家的「技術情報」你就只能硬碰硬,靠過硬的技術了。當然,防範意識也是必須的,我今天講一件憋在心裡好幾年的一個親身經歷給大家聽……
幾年前我住在廣州東山口附近,去最近的中國移動營業廳(達道路廣州軍區對面)辦理業務,這時進來幾位軍官,帶頭的是一位上校,他們很有禮貌的排隊,等到我旁邊一位營業員叫到他們時,他們走過來。上校兩張名單放在桌子上,說是要把這些人的電話綁在一個群裡(好像是一個電話群什麼的,互相打時不用交費那種),我掃了一眼,赫然發現名單大標題竟然是:廣州軍區XXX演習指揮官員名單與聯繫方式!——當時南海緊張,廣州軍區與南海艦隊正在同時舉行代號為XXX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張紙上是指揮官名字、頭銜和「中國移動」的電話號碼!
當時看得我目瞪口呆,幾乎搞不清身在何處了!且不說你該不該使用這種民用電話作為演習時交聯的工具,即便(我相信)他們不會用「中國移動」手機通話談演習機密,甚至不排除他們對這種中國移動手機作了保密處理,但這種列出了演習代號與指揮官名字的一目了然的名單,能夠拿到普通營業廳,給隨便遇到的一位營業員「辦理」?且根本不顧及旁邊的我和其它顧客?
其實,只要記住其中一個電話號碼,再在中國移動中找到一個剛剛入職的實習生就可以搞清楚這個「群」中所有那些電話號碼了,然後使用最原始的技術,就可以定位演習時這些指揮官的位置,甚至他們之間的通話……他們一定認定了那個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XXX演習其實並不重要(我可是在所有的國際媒體上都看到了這個代號的演習),美國人根本不會關心,所以才會如此掉以輕心!我足足有兩天很不舒服,後來之所以沒有說出來,是朋友勸我不要害那幾位年輕有前途的軍官。
技術情報無處不在,防不勝防,想一想多年前傳出的中國購買的波音飛機被美國裝了竊聽器一事,連這麼明目張膽的事美國都敢做,還有什麼不能做?當然,美國情報機構做這些事確實有自己的原則,例如一般是以國家安全與反恐為目的,基本上不會為企業尤其是私人企業服務,不護介入商業機密,也會對以國家情報力量為商業服務深感不安。這和美國強調自由經濟競爭、重視知識產權有關。當然,政治情報與國家安全不在此列。
公開情報:不知不覺中,你我都是主角
除了「人力情報」與「技術情報」外,我特別要強調的是「公開情報」——所謂公開情報就是從公開資料,通過公開合法的交往、交流中得到的有價值的信息與情報。就我的觀察,對美國政策決策的影響,「公開情報」的作用已漸漸超過「人力情報」。通過公開途徑獲得的大量資料,經過情報分析專家或者「智庫」的綜合與整理,形成了相當有有份量的「情報」。
「公開情報」的主要來源是報紙雜誌與互聯網,以及政府官員、知識界與民間的交往。美國有大大小小一千五百多個「智庫」,其中相當一部分收集與整理公開情報的能力超強。目前中國特色的民間智庫才剛剛起步,由於受到諸多局限性,很多投入上億的智庫,實際對情報的處理與分析能力甚至比不上老楊頭一個人的作用大,嘿嘿,改天不排除給他們開開課。
前幾年出現的「維基解密」就很好的說明了美國政府參與的「公開情報」收集——美國駐華大使館與領事館官員通過同中國官員、知識分子、意見領袖與商人等知名人士的「私下」交往,喝茶、吃飯、聯歡等等,獲得了不少信息,通過一定的對照分析,整理成文字以加密電報的方式發回華盛頓,相關機構選取有價值的內容上報白宮,作為對話決策之依據,這就是典型的「公開情報」。 ——想一下,如果使館報回去的「情報」不是通過公開途徑獲得,而是靠「人力情報」搞到的,那麼密電曝光,間諜也就可能人頭落地了。
我也曾經和外國大使館重量級的政治參贊喝過一次茶,但我開門見山地說,鑑於我曾經在中國政府工作過,我不會討論某些領域的任何問題,而且,我今天和你們的所有談話內容都不保密,都有可能出現在我的博文裡。我相信不管是哪個級別的(情報)官員,聽了我這話,心中就都有數了,不會問一些不該問的問題。後來我發現「維基解密」還是被X國使館列為級別最高的接觸對象,簡直有點受寵若驚了,你懂的!
有人可能會問如何避免陷入「公開情報」的圈套中,我想對於不涉密的人士來說,根本不用過於介意,該接觸就基礎,言論自由與自由表達,不造謠不損害國家利益就可以了。至於涉密人士,一般沒有專門受過訓練的,過份熱情地與那些善於「公開情報」收集的人接觸,總歸有些不妥。
中國抓到多少美國間諜?
其實從數量上說,中國抓到的(或者沒有抓到但曝光了的)涉及到美國的間諜可不在少數,只不過中國比較顧全大局,擔心損害中外關係;又死要面子,畢竟每抓到一個間諜,就說明我們有大量的機密洩露出去了。而美國則是一個公開透明的社會,對於哪怕涉及到國家機密的案子要想保密是很難的,法治社會也不允許「私了」,間諜洩密的審判即便不對公眾開放,也都會做適當的披露。加上美國媒體喜歡炒作——其實,過去多起所謂「中國間諜案」到後來都不了了之(見《致命弱點》之「中國間諜在美國」和「抓間諜的人」兩章節)。
最後我想說,間諜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自從有了人類有組織的社會以來,間諜與妓女就成為兩大最源遠流長的職業。揭開間諜世界與情報工作的神秘面紗,不但不會損害國家安全,還有助於提高民眾的認知與辨別能力,有利於他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以及關鍵時刻站出來維護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普及「國家安全法」以及適當公開國家安全機關破獲的一些情報間諜案件,澄清歷史上籠罩在迷霧裡的間諜故事,是有必要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