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術語有所謂主場之利,意思指球隊在主場作戰,往往比作客會有較佳表現。不過,從過往世界盃決賽週主辦國的成績來看,主辦國成功在主場奪冠的比率不足三分一,主場是否真的有利於爭奪世界盃冠軍寶座,實在是值得商榷。
翻查世界盃歷史,主辦國的成績有個好開始,頭兩屆世界盃決賽週(1930及1934)的主辦國烏拉圭與意大利,都能夠成功在主場贏得世界盃冠軍。不過,之後幾屆世界盃的主辦國,成績便沒有那麼好了。
1938年第三屆世界盃,主辦國法國表現明顯相形見絀,在半準決賽面對衛冕的意大利,力戰之下以1比3落敗,宣告八強止步,未能延續主辦國奪冠的走勢。
事隔十二年之後的第四屆世界盃,雖然由「足球王國」巴西主辦,但也只能夠屈居亞軍。1954年世界盃,主辦國瑞士在半準決賽以5比7不敵奧地利被淘汰出局,至今仍是世界盃決賽週最多入球的一場比賽。1958年世界盃,瑞典儘管在主場首次殺入決賽,然而在決賽卻以2比5慘敗於巴西腳下。1962年世界盃,主辦國智利則只能夠獲得一席季軍。
主辦國未能奪冠的困局,直至1966年第八屆世界盃才被打破,英格蘭於決賽加時以4比2力克西德,首次捧走世界盃冠軍,亦成為第三國成功奪冠的主辦國。1970年主辦國墨西哥,在八強以1比4不敵意大利出局。
1974及1978兩屆世界盃決賽週,主辦國西德與阿根廷,不約而同在決賽擊敗荷蘭,成功在主場奪得冠軍。不過,主辦國的成績在往後幾屆都未如理想,1982年西班牙在次圈分組賽出局,1986年墨西哥於八強止步,1990年三屆盟主意大利在主場亦只能獲得季軍,1994年美國更加在十六強便遭到淘汰。
到了1998年,第二次主辦世界盃的法國,於決賽以3比0大勝巴西,首次贏得世界盃冠軍,成為第六個奪冠的主辦國,亦是目前為止最後一個。
其後,2002年日韓聯合主辦世界盃,南韓得到殿軍,日本則在十六強出局。2006年主辦國德國,則獲得季軍。2010年主辦國南非,成績更是糟糕,成為歷來第一個首圈出局的主辦國。
過去十九屆世界盃,只有六次由主辦國奪冠,可見並無絕對優勢,雖說有天時地利,卻也要承受巨大壓力,主場未必一定對爭標有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