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大地震,極左與極右的民粹路線抬頭,顯示歐洲人對歐盟的信心動搖。歐盟實質領導人鐵娘子默克爾,害怕英國起頭倒歐引起連鎖反應,使歐洲政局陷入泥潭。
歐盟未來走向,是繼續融合?還是走民族主義的回頭路,甚至逐步瓦解?是持續德國主導的節樽路線,還是放棄緊縮?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職,攸關挺歐派和疑歐派的角力、直選議會與各國元首的爭權,暗潮洶湧,至今懸而未決。
歐盟委員會(或譯歐盟執委會)是歐盟的政策執行機構,其主席是歐盟權勢最高的職位。根據里斯本條約,歐洲議會各黨團有資格推舉主席候選人,再尋求歐洲理事會(28成員國的元首組成)的支持,但現任理事會卻援引合約但書咬定相反程序,堅持各國元首先共同提名,再由議會定奪,僵持不下。程序之爭,暗示歐洲議會的權利覺醒,要從政客手中奪回主導權,反應歐洲民意。
歐洲政治圈的一姊-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選舉結束一個多星期後,才姍姍表態,支持提名黨友、歐洲人民黨(EVP)的容可(Jean-Claude Juncker)為主席;容可的主要對手、德籍的舒爾茨(Martin Schulz),屬中間偏左的社民黨,主張歐盟進行深度結構的改革。兩害相權取其輕,容可只是默克爾不得已中的選擇。
容可是歐洲一體化的強力推手,選擇容可代表一切將照舊,至少表面上他保證持續節樽路線,保住默克爾的面子。但容可也是政治圈的老狐狸,他太清楚疑歐派現下的份量,必要時決不猶豫迎和,修改馬斯垂克條約、放寬舉債上限,回到歐債爆發的原點。
歐債危機正盛時,德國媒體曾曝料容可「必要時不得不撒謊」的聳動名言-他認為撒謊有必要,因為政治人物的每一句話都將引起股市反應,影響幾百萬人的生計,他還主張談判最好在密室暗中進行,長期擔任盧森堡總理的他承認在22 年的政治生涯中,經常被迫撒謊。
不是說別的政客就誠實,但如此大方承認撒謊的,誰還敢信任?尤其在此人心憤怒、歐盟警鐘高響的時刻?替代人選,像丹麥女首相托寧-施密特 (Helle Thorning-Schmidt)、國際貨幣基金女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等的名字,都曾浮上檯面。
歐洲議會大選的大贏家、意大利總理倫齊( Matteo Renzi) 已警告「繼續節樽,歐盟必敗無疑」;疑歐派發出的怒吼,大輸家法國總統歐蘭德聽進去了,他大聲疾呼「我支持歐盟,但希望歐盟改變」,意思是放棄緊縮、不再要求成員國權力上繳,誰當都可以商量;一向愛唱反調的英國,被國內反歐勢力逼到牆角,又以退出歐盟相脅,容可上台,英國第一個抵死不從;同樣反對歐盟擴權的,還有匈牙利、荷蘭、瑞典、丹麥及芬蘭。
歐盟實質上的領導人、被視為鐵娘子的默克爾,害怕英國起頭倒歐引起連鎖反應,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英國是最挺全球化及自由貿易的歐洲國家,而這兩個議題恰巧是她接下來的推動重點,急需夥伴唱和,因此勢必使出渾身解數把英國留住,讓利、犧牲,在所不惜。
對歐盟最大受惠國德國而言,誰掌門只是次要問題,重要的是歐盟不能解體,毀了德國的繁榮;對德國以外的歐洲國家來說,削弱默克爾的影響力,阻止布魯塞爾權力膨漲,是選後自救的第一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