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對「馬士基」、「地中海航運」以及「達飛」設立網絡中心「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案」,做出禁止決定。
中國否決了了一項有關在全球三大貿易航線上組建航運聯盟的協議,理由是該聯盟將過度控制亞歐貿易航線。
6月17日,中國商務部網站發佈公告稱,對丹麥穆勒馬士基集團(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以及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公司(達飛)設立網絡中心(俗稱P3聯盟)「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案」,做出禁止決定。
這是中國自2008年實施反壟斷法以來,商務部第二次否決企業聯盟提議。儘管該航運聯盟組建提議已在歐洲和美國獲得批准,但中國商務部仍予以否決。英國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全球重量級財經媒體據此紛紛發文稱,中國在審核全球併購交易方面日益展現強硬姿態,試圖與歐美監管部門平起平坐。
針對中國商務部的最新決定,馬士基在聲明中說,P3相關成員接受並尊重中國商務部的決定,繼而決定停止關於P3聯盟的準備工作,不會實施此前關於P3聯盟的相關計劃。
中國商務部意外否決
P3聯盟號稱史上最強航運聯盟,於2013年6月18日浮出水面。當天,全球前三大集裝箱海運企業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宣布組建名為P3網絡的長期運營的船舶共享聯盟,希望通過整合255艘船隻,共享260萬個集裝箱的貨運能力,以求降低亞歐、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三條航線的成本。
組建航運聯盟,其本意更多是降低營運成本,緩解長期產能過剩問題,重組集裝箱貨運業務(它是全球貿易的代名詞)。聯盟協議並未涉及全面合併,總共控制全球海運貿易40%份額的上述三家公司仍將在價格上相互競爭。也正因這一點,P3聯盟此前得到了美國和歐洲監管部門的批准,原計劃於2014年秋季投入運營。外界本來普遍預計中國同樣會批准該計劃。知情人士曾告訴華爾街日報,本月初,中國監管部門準備批准P3聯盟。而馬士基此前也公開表示,中方沒有對該聯盟表示擔憂。
但中國商務部最終認定,P3聯盟將控制亞歐航線集裝箱貨運量的47%,「大大增加市場集中度」,參與集中的經營者不能證明該集中對競爭產生的有利影響明顯大於不利影響或者符合社會公共利益。
馬士基首席執行長安德森(Nils Andersen)隨即發表聲明說,這一決定確實出乎意料。聲明同時強調,「放棄聯盟的決定並不會對財務業績有任何實質性影響。」
業內分析,P3聯盟最終流產,無論是對P3聯盟成員還是對整個航運班輪市場都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P3聯盟整合資源、節約成本的初衷,在未來也可以通過換艙形式達到。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打擊。當地時間6月17日,馬士基股價在哥本哈根市場下跌了5.3%,盤中則一度下跌超過7%。
由於預計協議會獲得批准,前述三家公司原本已經開始重組業務。比如,P3聯盟已經在倫敦和新加坡開設了辦事處。
中國船東協會擔憂P3
不過,航運專家吳明華告訴澎湃記者,「否定之後,應該有助於減少對中國航運企業的衝擊。」
中國的一線航運企業存在運能過剩問題。 2011和2012年,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共虧損人民幣200億元(合32億美元),去年則依靠向國有母公司出售資產勉強盈利。位居第二的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601866)去年虧損26.5億元人民幣。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兩家公司6月17日均表示未參與商務部對上述事宜的決策。
同一天,代表中國主要航運企業的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則稱,該組織對P3聯盟表示擔憂,因為該交易可能使全球最大的三家集裝箱運輸企業在一些主要的國際貿易航線擁有主導性地位。
全球航運業聯盟勢頭遇挫
雖然中國否決了P3聯盟,但是航運企業聯盟化已呈趨勢。
目前,全球航運市場上還有總統輪船(美國APL)、現代商船(韓國HMM)、商船叁井(日本MOL)等合併而成的G6聯盟,以及中遠集運、川崎汽船、陽明海運、韓進海運和長榮海運等成立的CKYHE聯盟。
吳明華認為,P3被否還將對其他聯盟組建運營中心形成一種限制。
「中國的態度對韓國是否批准P3聯盟可能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韓國自身就有班運公司在CKYHE聯盟裡面。」吳明華說。
中國借反壟斷謀求定價權
洛杉磯律所Mitchell, Silberberg & Knupp的合夥人羅斯(Susan Ross)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商務部的最新決定提醒西方企業注意中國的監管機構。
「中國人將之視為對他們航運業的威脅,雖然他們通過語言掩飾了自己的意圖。」羅斯補充說。
律師事務所Cadwalader Wickersham & Taft LLP反壟斷小組的主管魯爾(Charles F. Rule)告訴華爾街日報,這只是開始,聯盟可能影響企業成本,所以這也是其他經營者所關心的問題。裡根執政時期,魯爾曾擔任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主管。
中國商務部還曾對一些併購交易設置條件,其中包括不直接涉及中資企業的併購交易,例如締造礦業巨頭Glencore Xstrata PLC的併購交易,以及微軟和谷歌各自收購移動設備生產商的交易。此外,外資嬰兒配方奶粉和眼鏡產品製造商也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而受到處罰。
華爾街日報特別提到,今年,Glencore Xstrata同意作價58億美元把秘魯的銅礦出售給一個中國財團,並同意按特定價格向中國客戶出售銅精礦。
該報稱,中國希望在全球定價問題上擁有更多話語權,所以越來越多地訴諸反壟斷法。按進出口規模衡量,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這使其成為全球重要航運線路的主要客戶。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銅、大豆和鐵礦石進口國,目前正在挑戰美國的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地位。
曾在中國商務部工作過的年律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 LLP)駐北京合夥人Fay Zhou指出,中國的最新做法也反映出了中國經濟與美歐經濟的根本性差異。中國既是一個大型消費國,又是一個大型製造和出口中心,使其行業和相關政府機構在反壟斷談判中有了更大的優勢。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因此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可能有不同利益考慮,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國第一次使用反壟斷法是在中國反壟斷法頒布一年之後的2009年,當時中國商務部阻止了可口可樂公司出資24億美元收購果汁生產企業匯源果汁的交易。
去年,中國監管部門對六家乳粉企業處以1億美元以上罰款,理由是這些企業限制價格競爭。此外,六家外國液晶面板生產商也被中國監管部門依據另外一項法律,處以總計人民幣3.53億元的罰款。
更近的一件案例是,中國商務部一直沒有批准Omnicom Group Inc.與Publicis Groupe SA的併購交易。這樁去年7月份宣布的交易於上個月告吹。
魯爾指出,中國實施反壟斷法的目的,是要跟美國和歐洲爭取同等地位。他說,在實踐方面,中國走的基本上是歐盟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路線,當時歐盟利用其新制定的反壟斷法阻止了通用電氣收購霍尼韋爾的交易,歐盟還運用該法對微軟在操作系統中捆綁瀏覽器的行為提起了反壟斷訴訟。
「規則往往由最激進的監管機構來設定。」魯爾說。■
取材: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