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三位日本物理學家因發明LED有關的技術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很多人會好奇,什麼是LED?這個縮寫詞的原文是light-emitting diode,對應的中文是「發光二極管」。LED就是電視遙控器上那個發出紅外信號的燈。這種燈既不是傳統的白熾燈,也不是現在流行的螢光燈(所謂節能燈也是螢光燈),而是一種半導體做成的燈。
諸位會問,原來是這樣的啊,可是電視遙控器我們也用了二十多年了,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信號發射器現在才獲獎?
原因很簡單,你用的電視遙控器上的發光二極管,或LED,只發射紅外光線,不發可見光,因此用處有限。所以,要弄明白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什麼發給三位日本人,我們需要梳理一下LED的發展史。
在梳理LED發展史之前,我先梳理一下我自己的歷史。
我與LED沒有任何關聯。我想說的是,在我小時候,那時我們家還用效率低下的白熾燈的時候,我就讀過與LED多多少少有關的物理,這些物理藏在我媽讀中專時的一本教科書中,其中提到了場致發光。可以說,LED的發光原理就是一種場致發光:你將電壓加在某種半導體做成二極管上,它就發光了。二極管的材料不同發出的光就不同,有的發出紅外光,有的發出紅光,有的發出黃光,而三位日本人的功勞是發現發出藍光的二極管。
那,什麼是二極管?我們小時候聽過半導體收音機的人都知道什麼是二極管,經常用零花錢去買。現在的年輕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簡言之,就是用半導體製成的一種「結」,在結的兩端加上電壓,如果是正壓就會出現電流,如果是負壓就不會出現電流(當然你別加得太多,任何東西都會被足夠高的電壓擊穿)。
二極管的單嚮導電性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因為一端有游離的電子,另一端有游離的電子空穴(這個名字有點兒學術,用離子可能更通俗些)。好了,如果你給二極管加上電壓,那麼電子向電壓高的地方跑,空穴向電壓低的地方跑,它們碰到一起就「湮滅」發光。事實是,電子填補了空穴,能量降低了,多餘的能量變成光被拋出來了。能量越高,發出的光的波長就越短。也就是說,紅外光的能量最小,現在的紫外LED的光能量最高。
物理原理很簡單,所以,LED想要獲獎,必須有應用,而且必須是重要應用。物理學獎向來如此,要麼你發現新的物理學原理,要麼你得有重要應用。LED的發光原理簡簡單單,以至於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才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
為了做一名事前諸葛亮,我提前一天在微博上「預言」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明天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發佈會,我去年就預測今年的物理學獎,我的首選是負折射率材料,即超穎材料,如果這個領域獲獎,獲獎人當然該是 J. B. Pendry, D. R. Smith, D. Schurig。另一個可能是LED的發明,至於到底獎給誰就很難說了。」
我的預言重點,超穎材料,沒有獲獎,第二個選項獲得了。讓我們期待五年後超穎材料獲獎吧,那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各領域的又一個循環。超穎材料的應用是一個非常科幻的話題,我期待五年後有機會談。
現在可以談談LED的歷史了。概要如下:
1927年,一向致力於研究半導體的俄國人奧列格‧羅塞夫(Oleg Losev)發現第一個LED,但這個發現沒有找到任何商業應用。
到了1955年,在美國無線電公司工作的魯賓‧布朗斯坦(Rubin Braunstein)發現砷化鎵半導體會發射紅外線,可惜他和同伴們玩玩就算了,沒有去找商業應用。
又過了六年,1961年,美國人畢亞德和皮特曼(James R. Biard,Gary Pittman)發現,砷化鎵在加上電流時會發射紅外光,他們註冊了專利,次年這項發現就投入應用。同樣在次年,第一個可見光LED被發現,發出紅光。從紅外的波長900納米到了紅光的650納米。再過十年,也就是1972年,第一個黃光LED被發現,同時,LED的亮度被提高了十倍。
但是,只有紅光、黃光和綠光我們無法合成白光,我們還需要藍光。藍光的波長比較短,只有450納米左右。直到上世紀末,具體是1994年,在日本日亞化工工作的中村修二用銦氮化鎵製出了亮度很高的藍光LED。中村修二的成就是建立在赤崎勇和天野浩的成就之上的。
赤崎勇是三位獲獎人中年紀最大的,出生於1929年,今年85歲了。他23歲本科畢業於京都大學,35歲才在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快四十歲的時候,他開始研究基於氮化鎵基礎上的藍光LED。80年代,高質量的氮化鎵的出現幫助他研究出實用的藍光LED,此時,他的學生天野浩加入了他的團隊。在三人當中,天野浩最年輕,出生於1960年,而中村修二出生於1954年。
在中村修二之後,由於高亮度藍光LED的出現,很快出現了白光LED。現在,最流行的白光LED並不是三原色LED的組合,而是在藍光LED上覆蓋一層淡黃色螢光粉塗層。
LED與白熾燈相比有幾個優點,第一當然是發光效率高,一個白熾燈的電能轉化為光能的轉化率在10%左右,而LED的效率高達60%,比螢光燈還高。第二個優點是需要的電壓很低,幾個伏特就行了。第三個優點是壽命長,白熾燈的壽命是一千小時左右,LED壽命高達十萬小時(十年以上)。不過,LED目前用在家庭照明上還不多,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
據說,LED效率的提高速度也遵從摩爾定律,也就是說,每過三年就提高一倍。而成本呢?據說每過十年一個流明的成本就降低十倍,而每個LED封裝的亮度提高20倍,這個定律叫海茲定律(Haitz’s law)。如果這個定律繼續成立,到了2020年,LED光源將成為最便宜的光源,假如屆時全世界都用上LED,全世界用於照明的耗電將減少一半。
僅僅為了節省一半照明用電,三位日本人也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後,我們引用諾貝爾物理委員會的頒獎理由:因為他們發明了藍光LED,幫助了更亮和更節能的白光光源的出現。
*作者為理論物理學家,專業研究領域包括超弦理論、宇宙學和粒子物理,發表英文專著《暗能量》,科普著作《超弦史話》、《越弱越暗越美麗》,最近開始寫作科幻。(原文刊載於騰訊大家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