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味成伊波拉禍首

在非洲當地,森林野味一直是當地民眾重要的民生小吃之一,從蝙蝠肉到狒狒肉都是民眾的蛋白質來源,儘管伊波拉疫情肆虐,被指為病毒源頭之一的野味仍沒有失去它在民眾心中的地位,有專家就認為,雖然無法確切證明動物把伊波拉病毒傳染給人,但民眾仍要慎防接觸蝙蝠這種渾身是病毒的動物。

Ebola-culprit

幾內亞東南邊的蓋凱杜省(Gueckedou),據傳就是今年伊波拉疫情爆發的源頭,當地一名年僅2歲的小朋友就被驗出帶有伊波拉病毒,而蓋凱杜省境內最有名的,就是蝙蝠肉小吃。這名小朋友在2013年12月6日死亡,根據他的家人表示,他們曾狩獵過2種蝙蝠,而這些蝙蝠在之後都被發現帶有伊波拉病毒。

致命的美味

事實上,所謂的「森林野味」泛指任何你在森林中獵得的動物,舉凡蝙蝠、羚羊、狒狒、果蝠和老鼠都是,就算是豪豬和蛇類也通通可算在其中;在某些遙遠的村落中,這樣的野味是必備的食物來源,在其他地方,這則是重要的傳統美食。

根據國際林地研究中心觀察,光是非洲的剛果盆地,住在此區的民眾每年消耗野味的數量高達500萬噸,其中,不少動物就可能帶有病毒在身上,以蝙蝠來說,牠們身上可以驗出各種的病毒,而果蝠又是帶有伊波拉病毒的動物。

20141105
民眾在市場攤位上挑選煮好的野味

接觸糞便或是果蝠咬過的水果,病毒往往能因此感染到其他靈長類像是猩猩或是狒狒等動物身上,對這些靈長類動物來說,伊波拉病毒同樣致命,但蝙蝠卻不會被病毒影響,這讓牠們成了最佳的宿主。

獵人最危險

現階段,病毒是怎麼傳染到人類身上的,學者依舊不清楚;研究濾過性病毒學的波爾教授(Prof Jonathan Ball)就談到,過去的感染途徑多需要中介角色,但已經有證據指出,蝙蝠可以直接將病毒感染給人類。

不過,波爾教授也談到,病毒直接跨越種族,從動物感染到人類身上,這是很難的,因為在病毒雖然透過感染血液傳染到人類身上,但它們還是要先取得可以入侵到人類細胞的途徑。

大部分的居民,他們都是在市場中買到已經煮熟的野味,這也表示那些在森林中打獵,並準備生肉的人們往往風險最高。

如今,伊波拉疫情的大爆發顯示出,不管病毒從動物感染到人身上有多困難,但它確實發生了,不過要記住的是,現在每一起感染病例都是因為實際與患者接觸才導致染病。

餐桌沒肉表示吃不好

有關森林野味的禁令,日前已經有專家呼籲要禁止這樣的小吃,但這樣施壓卻容易造成反效果,讓野味轉到地下化,變成民眾間的私買私賣。

研究動物社會學的羅克里夫(Dr Marcus Rowcliffe)就談到,狩獵野味是非洲民眾長久的傳統,「這是個吃肉的社會,當地人認為,如果你沒吃到肉,就表示你吃得不好。儘管可以從其他方式取得肉品,但當地人沒有飼養家禽家畜的習俗。其實,這樣的習俗就和歐洲人吃兔子或是鹿是相同的。」

野味魅力不減

至今還沒有淪陷的迦納(Ghana),當地的果蝠就是被大量狩獵的對象之一,為了瞭解居民是怎麼處置抓到的果蝠,學者們曾研究近600位的迦納人,看看他們是如何料理果蝠。

結果發現,狩獵果蝠時,當地的獵人往往會用不同的技巧包含射擊、撒網、撿拾和彈弓等等,所有的獵人都是保持他們獵得的蝙蝠是活的,這也代表他們往往會接觸到蝙蝠的鮮血,也會在獵捕中被咬傷或是抓傷。

劍橋大學的羅斯提夫教授(Dr Olivier Restif)談到,狩獵蝙蝠的獵人,他們成了最有可能感染病毒的高危險群,而根據研究觀察,迦納當地狩獵的野味數量比過去推斷的量高出許多,每年約有10萬隻的蝙蝠成了狩獵美食,他進一步談到:「從當地人消費野味的數量來看,他們不覺得吃野味會有甚麼風險存在,民眾往往認為森林野味是健康來源。」

這份針對迦納民眾進行的調查,是在伊波拉疫情爆發前所作,而研究團隊認為,透過他們的研究了解民眾處在何種風險,可以幫助控制疫情的散佈。

​38年來僅30起動物傳人

儘管有風險,但研究中所顯示的是人們感染病毒的機率並不高,因為迦納地區雖然每年消耗超過10萬隻的蝙蝠,卻從未促成任何一起伊波拉病例。

此外,學者們也針對蝙蝠族群進行監測,希望能查出伊波拉病毒的源頭,但他們卻發現沒有多少蝙蝠帶有病原體。事實上,從1976年爆出第一起伊波拉病例後,至今也僅有30起動物傳染給人的案例。

現在,因為伊波拉病毒的源頭與動物有關,所以森林野味成了被撻伐的目標這並不讓人訝異,根據發表在《新科學家》上的評論:「伊波拉大爆發恰好給了我們機會,(透過禁止狩獵森林野味)我們可以一方面打擊疫病源頭,另方面也可以遏止耗盡森林資源的行為。現在政府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要全力禁止狩獵和食用蝙蝠與狒狒等動物。」

媒體讓人失焦

薩塞克斯大學的人類學者里區(Melissa Leach)批判媒體的報導方式,會誤導大眾,例如《華盛頓郵報》曾有過「為什麼伊波拉疫情出現,西非人還繼續吃森林野味」的報導,而里區認為,這樣的報導方式對疫情沒有幫助,還有誤導風險,她說:「今天人們不是因為吃了野味導致得病,現階段我們所知的是,伊波拉的源頭最早可以回溯到幾內亞當地的單一個案,也就是蝙蝠意外傳染病毒給一名小朋友。」

「在那之後,病毒都是人傳人的方式進行;相較於吃蝙蝠,人們該避免的是接觸患者才對。」

里區認為,媒體對森林野味的負面描述,誤導大眾去了解真正的感染途徑。

人口爆炸恐讓伊波拉危機再發生

不過,蝙蝠帶有病毒是確切的事實,這也表示未來仍有進一步動物傳染給人的風險存在。

動物社會學的羅克里夫說:「單就接觸蝙蝠的次數來看,我們可以說感染機率是低的;但如果從大規模接觸來看時,蝙蝠身上帶有的各種病毒就很可能讓新的伊波拉病例或是其他疾病浮現。儘管染病的機率低,不過一旦感染後就會釀成很嚴重的疫病大爆發。」

劍橋的羅斯提夫教授也持同樣看法,他認為現在全球人口持續成長下,人與動物接觸的次數會越來越頻繁,這很可能就會變成未來一連串危機爆發的源頭。■

原文地址:Ebola: Is bushmeat behind the outbreak?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