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許多東南亞國家,在二次大戰以前都還未獨立,仍然是殖民地政府統治。當地華僑仍然以中國人自居,運動員都以代表中華民國為榮,昔日中華民國足球名將中,好幾位都是東南亞華僑,一腳破千鈞的「鐵腿」孫錦順,便是其中佼佼者。
原籍東莞的孫錦順,1907年在新加坡出生,小時候隨父親移居香港。17歲因為在夏令盃表現突出,獲得南華羅致,而且未踢過乙組隊,便直接加入甲組隊,迅速成為主力左輔鋒,是南華於1924年首次贏得甲組聯賽冠軍的功臣之一。
在1926年12月舉行的香港甲組聯賽南華對陸軍,孫錦順禁區外勁射,皮球竟然貫穿球網而出。在該場比賽稍後時間,孫錦順再次起腳射門,門將本已將球接住,卻因虎口崩裂而甩手,皮球因此溜入網窩。翌日,報張大字標題:「一腳破千鈞,不愧鐵腿郎」報導孫錦順射穿網的新聞,「鐵腿」之名從此不脛而走。1930年在印尼棉蘭老島一場表演賽,孫錦順再次射穿球網,讓印尼觀眾有機會親眼目睹「鐵腿」的威力。
據孫錦順後來接受訪問時自述,原來「鐵腿」並非天生,而是小時候赤腳踢油球苦練而成。所謂油球,即是先將皮球浸滿機油,令皮球又重又沉,孫錦順赤腳踢油球來練腳力,經過長時間訓練之下,遂練就其一雙「鐵腿」。
他於1933年偕妻子到上海定居,最初效力優游隊,兩年後加盟由上海各大專華人精英組成的東華隊,帶領東華首次贏得史考托盃冠軍,成為上海球壇一路雄師,與外籍人士球會分庭抗禮。
1936年柏林奧運,孫錦順入選中華民國大軍,在奧運足球賽出戰英國,司職左輔的孫錦順表現活躍,為英國後防製造不少麻煩。比賽到下半場15分鐘,當時中華民國以一球落後,孫錦順曾經射破英國大門,可惜越位在先被判「詐糊」。否則戰果可能改寫,孫錦順也會成為第一個在奧運足球賽入球的中國人,而不是24年後在羅馬奧運對意大利入球的莫振華了。
戰後,孫錦順先後擔任解放軍與上海足球隊教練,帶領上海贏得1949年之後首屆全國足球錦標賽冠軍,並且培育出陳家根、王后軍、李傳琦等大批足球名將。即使如此,孫錦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仍然難逃被批鬥、隔離審查的命運,到文革後才獲得平反。
2007年在紀念孫錦順百歲誕辰的活動上,上海市體育局頒授獎狀予其兒子孫福康,以表揚孫錦順生前對上海足球的貢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