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佔中時期:重建、重構與重新

劉炳章: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

為期超過兩個月的佔領行動終於落幕,撥亂返正之後,香港可以說是重新起步,在這個新階段,筆者認為有三個「重」是至關重要:重建內部互信、重構香港和內地關係和重新認識一國兩制。

HK reconstruction

重建內部互信

一是重建內部互信。佔領行動中凸顯了各個不同派別的不協調甚至是互相傾軋,往往只見立場而不理是與非。在「後佔領時期」,即使再艱難,仍必須著力重建互信,彼此要在客觀、理性、有法有理的環境下進行溝通。

事實上,此前此後的多個民調均顯示,有八成人不支持非理性的佔領行動,足見違法的脅迫手法根本得不到市民的認同。觀乎泛民在整個佔領行動中亦淪為配角,他們若要重新抓回影響力,挽回市民的支持,就必須回歸理性客觀,才符合普羅民眾的期望。

重構香港和內地關係

二是重構香港和內地的關係。佔領行動展開以前,香港已瀰漫著一波又有一波歧視內地人的歪風,掛上「反蝗蟲」、「我不是中國人」旗號的示威遊行,更是嚴重傷害兩地感情。在佔領行動期間,這一種歪風亦繼續刮起,有人公然叫囂「香港獨立」。

當務之急,是透過宣傳與教育去重構香港和內地的關係,而有關工作,不單香港要做,內地亦要做。例如是內地當局可向民眾講解拋煙頭、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在香港均是不容許且會受到處罰。至於香港也要主動進行教育,特別是持之以恆地在社會進行教育,政府亦要考慮在宣傳方面主動做下工夫,主旨是向香港市民介紹內地最新的文化、社會及經濟發展,同時投放更多資源,促進兩地不同性質的非官方組織交流,令市民大眾明白兩地關係密不可分,血濃於水,促進兩地民眾的感情,增加相互的了解。

此外,國家近日就為二戰時的南京大屠殺訂立公祭日,特區政府雖然無必要事事跟從內地,但對於一些國家的歷史大事,亦應舉辦一些紀念活動,為市民提供認識國家歷史的契機。歷史是人類的根,不同民族的人都應有屬於自己的根,亦只有找住根的人,才會對所住的土地和所屬的國家發生感情。

重新認識一國兩制

三是重新認識一國兩制。無論是佔領行動抑或是此前早已存在的政改爭拗,都可以看到不少人過份重視兩制而忽略了一國,因此,實在有必要在這方面下針對性的工夫,讓港人有機會正確重新認識一國兩制的機會,而這項工作又可以分為學校和社會兩個層面。

學校層面方面,可從現有的通識科著手,觀乎通識科只有指引而沒有指定教材,基本上只要圍繞著六個單元去施教即可,稱得上是天空海闊毫無規範。但由此亦衍生了一些極端情況。筆者曾聽過在中學任教多年的友人,謂受到傳媒渲染及成長經歷所影響,個別通識科老師往往拿內地一兩個負面事件在課堂上放大。要知道的是,中學生是「吸水紙」,對於老師所教基本上會「照單全收」,耳濡目染下便容易誤以為內地多年來在各方面均毫無進步。因此,設定一些基本的教材,讓基本概念得到鋪陳,讓正負消息得到平衡,似乎是有其必要性的。另外,鼓勵及資助老師到內地交流及學習,必然有助增加他們對內地正面的了解。

社會層面方面,民政事務局、教育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以至是政府新聞處必須摒棄部門之見進行全方位合作,在社區真真正正地就《基本法》進行推廣,並改變以往略嫌呆版的展板式思維,進行一些既有資訊性,也有趣味性的推廣,讓一國兩制的概念能真真正正的「入屋」。

上述所提到的重建、重構與重新這「三重」,是「後佔領時期」政府和社會各界均應重視的大方向,可說是以「形」為主。那麼,我們可以做的「實」招,又是什麼呢?筆者在下一篇文章會跟大家詳談。(上) ■

(下)政府縱出實招相扶 還靠學生返回現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