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4年烏克蘭衝突的繼續發展,進行制裁與反制裁的美、歐、俄三方的頗像演對手戲。從制裁與反制裁的回合來看,大致分為三輪。
第一輪制裁發生在2014年3月。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正式吞並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20日,美方宣稱將俄方20名官員和個人納入制裁名單,實行簽證禁令和凍結財產。加上17日遭到制裁的7名俄羅斯和4名烏克蘭官員,美方制裁名單總人數達到31人,並將對包括能源行業在內的俄羅斯經濟領域實施制裁。20日,歐盟宣稱增加12名制裁對像;取消原定6月舉行的歐盟-俄羅斯峰會。此前歐盟已對21名俄羅斯和克里米亞官員實行資產凍結和發布旅行禁令。
20日,俄方宣稱對9名美國政府高官和資深議員實行簽證禁令和凍結資產。遭制裁美方人員包括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共和黨籍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及奧巴馬的多名顧問和助理等人。對於美國制裁一家俄羅斯銀行,俄方暫時放棄反制裁措施。普京調侃道,「據我所知,這是一家中等規模的金融機構,我個人在那裡還沒有賬號,但我下周一一定去開個戶。」
第二輪制裁發生在年中。在第二輪制裁發起前,俄羅斯大幅提高了供應烏克蘭天然氣的價格。對於美國向來「肆意妄為,不管不顧」的做事方法 歐洲意識到對發生在自己家門口的危機,不得不多一個心眼。4月18日凌晨,即在四方(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歐盟)會談結束的第二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致信普京,提醒俄羅斯不要拿自己作為歐盟一個穩定的天然氣供應方的角色冒險,稱歐盟有意很快啟動一次三方會談,讓俄羅斯和烏克蘭消解各自的擔憂。歐洲開始就制裁與反制裁的底線向俄羅斯吹風,不要涉及對歐洲「致命」的天然氣問題。制裁也得商量著來??
2014年7月16日17日,美國政府宣布了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措施,以回應烏克蘭邊境緊張局勢的升級。新的制裁針對俄羅斯多家大銀行以及能源和防務企業,包括了世界最大石油企業--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和俄羅斯一系列大銀行。被制裁的其他實體還有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以及多名俄羅斯政府官員。
在歐美與俄羅斯第二個回合的較量中,美國資本開始操縱國際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進程。不過,國際石油價格的腰斬對俄羅斯的具體影響尚待商榷。因為在油價下跌前的五月份,中俄簽訂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銷售大單,並且大幅提高了供應烏克蘭天然氣的價格;基於中俄、烏俄能源交易關系的特殊性,俄羅斯外售能源的價格實際上未必被美國操縱的世界石油指導價所左右。美國揮舞石油價格大棒未必能夠獨善其身;一些市場分析師估計,如果油價跌至每桶60美元,美國不少頁岩油企業將因虧損而不得不停產或減產。美國油田的邊際成本從2011年的每桶89美元已升至2012年的每桶114美元。雖然美國的頁岩油氣可開采儲量大降,油價在被腰斬至60美元以下並且長期保持,對美國新興的頁岩油氣開采業的打擊同樣是致命的,以美國就業和經濟復蘇為己任的奧巴馬可能事與願違。
歐盟各國領導也首次表示有意願制裁俄羅斯企業,制裁的前提條件是這些公司以物質或財務的方式破壞或威脅烏克蘭主權、領土的完整與獨立。
2014年9月11日,經過歐盟內部多輪「艱難博弈」之後,歐洲理事會8日通過了歐盟對俄羅斯新制裁方案,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宣布這一方案將於12日生效。範龍佩在聲明中強調,該制裁方案尚存可撤銷性和可伸縮性。歐盟委員會和對外行動署屆時將視烏克蘭局勢發展情況提出建議,或部分、或全面修訂制裁方案,甚至有可能中止或撤銷制裁方案。範龍佩的聲明是各方博弈妥協之後的產物。歐盟對俄羅斯的最新一輪制裁方案包含以下措施:加強了對俄羅斯進入歐盟資本市場的限制。在深水石油開發、北極石油勘探、俄羅斯頁岩油項目上,歐盟不再提供有關鑽探、試井、測井等服務,軍民兩用產品和軍事用途技術的出口也受到限制。禁止對5家俄羅斯國有銀行和3家俄羅斯能源公司貸款。此外,還有24名自然人被歐盟列入「黑名單」,禁止他們入境歐盟並凍結其在歐盟的資產。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認為,盡管歐盟升級了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但還是留有余地。此次制裁措施不針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只針對石油工業。歐盟保留根據俄方行動隨時修改或撤銷制裁措施的權利,並且在制裁生效3個月後重新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延長或修改制裁方案;此外,法國和東歐一些國家與俄羅斯簽署的軍事合同正在執行中,這次制裁措施也只是針對未來的武器貿易。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11日表示,歐盟繼續制裁俄羅斯是不友善的行為,同時也不符合其自身利益。盧卡舍維奇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俄羅斯已反復申明將對歐盟制裁予以相應的反制措施。同時俄方對美國一切制裁措施都持絕對否定態度。俄方將對不友善行為予以明確反制,但程度和範圍取決於美國將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對俄制裁。俄羅斯常駐歐盟代表奇若夫11日表示,對於歐盟新一輪制裁,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予以「還擊」。8月7日俄羅斯推出首批有實質意義的反制裁措施,宣布停止進口原產於多個西方國家的部分類別食品,並禁止烏克蘭航空公司中轉航班飛越俄羅斯領空。當天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發表聲明稱,歐盟對此保留采取行動做出「回應」的權利。
有分析指出,報復措施對於歐盟和俄羅斯都有一定的影響,但對歐盟的影響更大一些,俄羅斯從歐盟進口食品和農產品總額每年為100-120億歐元。德國《商報》說,截至目前,面對制裁,普京只是聳聳肩膀,因為制裁沒有傷及俄羅斯的根本。
9月3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工業委員會副主席弗拉基米爾·古特涅夫表示,歐盟在制裁俄羅斯的過程中將損失數千億歐元,並且喪失數千個就業機會,必將導致歐盟付出慘痛的代價。歐洲「官僚主義者」只知道聽從美國的建議,損害其與經濟伙伴的關系。俄羅斯在經濟上並不只靠歐盟或美國。俄羅斯在世界上還有很多經濟伙伴,如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
俄羅斯在第二輪制裁過後很有默契地向歐盟喊話。10月份,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通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協議,緩解了俄羅斯與歐盟的緊張關系。
制裁與反制裁的第三個回合發生在年底。面對盧布在12月15日和16日的「暴跌」,美國立即「落井下石」。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16日說,美國總統奧巴馬預計將在本周內簽署一項因烏克蘭問題追加對俄羅斯制裁的法案。美國國會上周已通過了這項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將給予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北約之外盟友的地位;對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等大型公司施加新的制裁措施;在2015財年劃撥3.5億美元向烏克蘭提供反坦克炮和穿甲彈等武器裝備,並賦予美國總統向烏提供軍事設備的權力。
俄羅斯外交部就此強烈反應,稱該法案具有公然對抗性質。如果美國對俄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俄方毫無疑問將予以回應。
「默契制裁」戲中還有戲!
俄歐雙方對美國洞若觀火。俄羅斯配合歐洲進行「默契制裁」當然是瞄著美歐雙方在對俄立場上的利益差異,並且通過對歐盟低限度的「制裁」反應和天然氣供應的武器,實際上壓制了來自歐盟的制裁「火力」,使得制裁對自己傷害最低,也部分拆解了在對俄制裁上的美歐聯盟。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輕松回應說:「這些制裁措施值幾個錢?1便士還是1英鎊?」
歐盟在制裁問題和美國結成同盟,但是這種同盟的牢固可靠性實在堪疑。在輿論和姿態上歐盟自然擺得很高。路透社和一些歐洲媒體將制裁措施稱為「冷戰以來西方與俄羅斯最大的衝突」。「俄羅斯對西方史無前例的制裁毫不忌憚」,法新社說,俄羅斯無視布魯塞爾和華盛頓公布的冷戰後對俄最嚴厲制裁。俄羅斯《晨報》以「歐盟向俄羅斯打響第一槍」為題報道稱,歐盟對俄羅斯發起的大規模「戰爭」已經開始,對俄實施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厲的制裁措施。
歐盟將制裁的大棒只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歐洲可不想和俄羅斯搞成「殺人一千,自損八百」局面,畢竟實力受損後美國這個靠不住的「盟友」會不會再來一次「歐元危機」?歐俄不可避免地眉來眼去,尋求妥協,大家還得過日子。英國石油公司(BP)已經明確表達了擔憂情緒,坦言歐美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的國際制裁,將給公司帶來負面影響。英國石油公司持有俄羅斯石油公司19.75%的股份。英國《獨立報》披露的信息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德國和俄羅斯正在制定一項秘密計劃,以達成一項和平解決方案,結束烏克蘭緊張局勢。」據悉,這項和平方案基於兩大雄心:穩定烏克蘭邊境局勢、為陷入財務困境的國家提供強勁的經濟增長動力,尤其是通過一項新的能源協議以確保俄羅斯天然氣供應。英國《獨立報》報道進一步指出:「一位接近秘密協商的知情人表示,和平計劃的第一部分要求俄羅斯停止對烏克蘭東部地區親俄分裂分子的資金和軍事支持。作為協議的一部分,該地區將被允許一部分權力移交。」《獨立報》分析,對於德國來說,「達成解決協議是合適而且有利的,因為俄羅斯是他們最大的貿易伙伴。」在默克爾領導之下,俄德軸心關系明顯增強。「歐盟是想以強硬措施逼迫俄羅斯就範,但恐怕這個想法會落空。」歐洲智庫——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政策分析師希爾威亞·米勒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指出,從歐俄雙邊經貿關系的緊密程度來看,這種制裁如果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雙方都難以承受。對此,《經濟學人》社論認為,制裁措施雖然對俄能源出口有所限制,但不能阻礙美歐進口俄羅斯的能源,更不會影響俄羅斯向其他地區(亞洲、拉美等地)出口能源。在法新社看來,歐盟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力度,使得各方重歸談判桌前,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努力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危機只能通過政治途徑加以解決,制裁、孤立等手段只會激化矛盾,無益於和平。
歐美關系和對俄制裁同盟當然也重要!歐盟拉高制裁的調門當然是做給美國看的。據估計,歐盟對俄羅斯擴大制裁將使其在兩年內損失約1000億歐元。俄羅斯2014年經濟損失將達230億歐元,占其GDP的1.5%,2015年將損失750億歐元,約占俄GDP的4.8%。歐洲專家估算,在最初2年,給俄歐雙方造成的損失基本相當,約為1000億歐元。歐盟制裁俄羅斯的「成績」不容抹殺,美國許給歐洲的好處該兌現和交割了!頁岩氣供應的「畫餅」當然不能當飯吃。歐元版的量化寬松,一方面要「調整治療」歐盟內部,另一方面歐元走出歐洲時,美國別再出什麼「么蛾子」,比如美聯儲懸而未決地加息舉措。
2014年7月16日,歐盟各國領袖召開特別會議,譴責發生在烏克蘭東部的非法軍事行為,呼吁俄羅斯運用影響力,要求「非法武力團體」停止攻擊行為。同時加沙地帶衝突進行討論。德國《世界報》稱,制裁是雙向的,西方(歐洲)將失去俄羅斯市場和能源供應,(美國)必須拿出點「東西」來渡過危機。
12月17日,歐洲議會以498票贊成、88票反對、11票棄權批准一項關於必須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決議。決議還指出,必須重啟巴以和談!此外,歐盟普通法院當天宣布將哈馬斯從恐怖組織名單中刪除,但將繼續維持對該組織凍結資產的制裁。此前法國議會於2014年12月2日投票通過決議,要求法國政府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近幾個月來,歐盟主要國家在巴勒斯坦國問題上的「連鎖行動」,讓國際社會再度將目光投向被「伊斯蘭國」等中東諸多熱點問題所遮蓋的巴以問題,盡管以色列不滿。
歐盟在巴勒斯坦建國26年之後,才貴人多忘事地想起應該給苦難深重的巴勒斯坦人以政治承認和支持,而且恰恰選擇對俄制裁的關鍵時點將兩者同步起來,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的巧合!歐盟以能源供應為借口,也開始打「俄羅斯牌」,借巴勒斯坦這個節點插手中東事務,要求(和美國)分享中東事務主導權.歐盟伸手美元本位制的命根子——中東油庫,並且將制裁俄羅斯和美國人的利益讓渡關聯起來。這樣恐怕是歐盟一直不肯放棄雞肋般的對俄制裁的主因。
烏克蘭的悲劇戲份
在2014年歐美俄圍繞烏克蘭局勢博弈的詭異變局中,烏克蘭的國家利益成為犧牲品,烏克蘭也就成為大國博弈劇本中注定的悲情角色。讓我們看看烏克蘭是如何被悲劇的。
2013年12月12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謝爾蓋?阿爾布佐夫稱,在得到歐盟承諾提供更多援助的條件下,烏克蘭將很快與歐盟簽署一項貿易與合作的協議。阿爾布佐夫是在與歐盟官員菲勒進行了一天的會談後發表上述講話的,他表示烏克蘭很快將簽署該協議。2014年6月27日,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夏季峰會上與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正式簽署聯系國協定,並與烏克蘭簽署了聯系國協定的剩余部分。歐盟理事會主席範龍佩在協議簽署後也向媒體表示,與烏克蘭簽署聯系國協議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裡程碑,從今往後,歐盟將從政治、科技,金融以及互免簽證等方面為烏克蘭提供全面支持,同時烏克蘭也必須持續推進社會改革,民主進程以及經濟現代化等方面的工作。他同時特別強調,27日簽署的協定並不意味著這三個國家就可以正式加入歐盟。
波羅申科當天在簽字儀式上說,「過去幾個月,烏克蘭為實現歐洲夢想付出了最高代價」,但一切都值得,因為如果不簽署,國家的未來就會「處於危險中」。他說,27日是烏克蘭1991年獨立以來最重要的一天。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回應說,(烏克蘭)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是這些國家的主權權利,但俄方將采取措施防止本國市場受到這份協定的負面影響。「這絕對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主權權利,但一旦協定得到執行、進而對俄羅斯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俄方將采取措施。俄羅斯總統多次重申,一切都取決於這類協定的創建、批准和執行。」路透社援引歐盟官員的話報道,俄方先前警告要收回烏克蘭作為獨聯體成員國享有的免關稅待遇。
面對烏克蘭的困難,都承諾開始提供援助
2014年9月23日,據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承諾再給予烏克蘭10億美元「貸款擔保」。五月中旬,烏克蘭在美國擔保條件下發行了年息為1.844%的五年期歐洲債券。當時就有消息人士稱年內可能再次發行類似債券。加拿大宣布給予烏克蘭2億加元的「貸款擔保」,使烏克蘭能夠吸引5年年息為3%的資金。根據烏克蘭內閣的決議,一次性的手續費為借款額的0.3%(60萬加元),利息將半年付一次。4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了Stand-by貸款計劃,總金額166.7億美元,分兩年執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金融組織及貸款國援助總金額約270-280億美元。提供的是貸款,而不是援助;貸款還得由烏克蘭政府自己去爭取,在將來必須償還。
和美國與加拿大相比,歐盟則稍稍爽利一些。歐盟在6月份發行了10年期年率為1.545%的債券,總金額5億美元。獲得融資後作為對烏克蘭的宏觀財政援助給予烏克蘭。這些資金烏克蘭通過國際或者雙邊金融支持框架下取得。據烏克蘭政府網站報道,12月3日在烏克蘭與歐盟財政合作框架下烏克蘭收到5億歐元貸款,這是歐盟第二筆宏觀財政援助。
援助和貸款的遲緩,烏克蘭的困境自然雪上加霜。據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道,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說,烏克蘭為避免破產急需100億美元。歐盟要求烏克蘭實行經濟改革,以換取財政援助。記者們問亞采紐克何時需要這筆款項。他回答說:「昨天」。烏克蘭與親俄分離分子的戰爭重創了已經衰敗的經濟。烏克蘭貨幣格裡夫納跌至有史以來最低點。但是亞采紐克指向俄羅斯說,跟一個「武裝到牙齒的」核國家作戰是艱難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時對烏克蘭經濟的評估報告認為,烏克蘭需要高達150億美元的援助。
12月1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卻在歐洲議會表示,歐盟援助陷於政經危機的烏克蘭已接近能力極限。容克表示,歐盟今年已先後向烏克蘭提供兩筆財政援助共計13.6億歐元,如果烏克蘭政治改革有起色,歐盟明年再追加金額為2.5億歐元的第三筆財政援助。他強調,歐盟只能在預算能力範圍內援助烏克蘭。
12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支持烏克蘭自由法案」。該法案授權奧巴馬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等大型公司追加制裁措施;在2015財年劃撥3.5億美元向烏克蘭提供反坦克炮和穿甲彈等武器裝備,並授權奧巴馬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給予烏克蘭、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北約之外盟友的地位。
烏克蘭從歐美得到的實際援助與其國內迫切的需要相比,可謂杯水車薪。盡管西方承諾了大筆援助,但是大多數都還停留在紙上。直到烏克蘭被俄羅斯肢解半年之後,那點可憐的援助才姍姍來遲。而且美國表現得更為光棍,實在沒現錢,只肯給物流科蘭提供政府借款擔保,烏克蘭以後還得還;至於12月份的軍事援助,只有一個惡劣的意圖,就是烏克蘭和俄羅斯打起來。
2014年7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不僅談到德美間諜事件,還交換了對烏克蘭危機、伊朗核談判和中東衝突的看法。白宮方面稱,奧巴馬和默克爾就俄羅斯應立即采取措施幫助烏克蘭解除東部危機達成一致。德新社稱,奧巴馬呼吁對俄采取嚴厲手段,阻止俄「繼續破壞烏克蘭穩定」,如果歐盟領導人拒絕實施新制裁,美國將單獨采取行動。據消息人士透露,新的對俄制裁涉及經濟和國防領域。16日晚,歐盟28國在布魯塞爾召開領導人峰會,美國施壓要求對俄實施新制裁,此前有9個歐盟國家曾明確表示反對。
很顯然,在對俄羅斯制裁和對烏克蘭的援助中,美國和歐盟都希望對方加大力度,衝在前頭去和俄羅斯消耗,自己能省錢省力最好不過。對烏克蘭的支持也是嚴重保留的。烏克蘭的作用就是棋子,棋子似乎應該由被犧牲的覺悟,在給烏克蘭提供重武器後這個國家是否會有滅國之厄,無關美國和歐盟的痛癢。
「烏克蘭衝突」這場戲會如何演下去?
2014年12月16日晚,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與來訪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會晤後表示,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衝突只能和平解決。波羅申科在與莫蓋裡尼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他本人提出的和平計劃催生了9月5日的明斯克議定書和9月19日的明斯克備忘錄。各方共同商定,只能在和平計劃和各項明斯克協議的基礎上解決衝突。波羅申科強調,對他和烏克蘭人民而言,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恢復國家領土完整。莫蓋裡尼隨後表示,歐盟堅持要求遵守明斯克協議,因為這是維護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唯一途徑。她強調,歐盟希望明斯克協議能夠得到(俄羅斯的協助)徹底落實。
而明斯克協議,也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堅持的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基礎!
12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支持烏克蘭自由法案」。這是美國發出的要打代理人戰爭的信號。
很顯然,歐盟與美國在「烏克蘭衝突」的後續處理上發出了「和」與「戰」兩種不同的信號,美歐制裁同盟的內部裂隙更加公開化。歐盟就此向美國叫牌,並且向美國給出兩個選項:一,美國在中東向歐盟讓渡利益,歐盟與美國共享中東事務的主導權,並且在歐盟經濟政策上給予配合,對價是歐洲出讓烏克蘭問題後續處理的主導權,並且為將來的代理人戰爭提供後勤線路。二、美國勢力和影響退出烏克蘭,歐盟拿回烏克蘭及對俄事務的主導權,美國如果實在要參與,只能打打下手。歐盟在對俄制裁上的出工不出力,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在看菜吃飯,等待美國向歐盟交割「利益」!
如果是前者,因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的後勤線路掐在歐盟手中,歐盟也不會讓美國輕松,至少會尋求阿富汗戰爭中巴基斯坦的角色,美國交買路錢是少不了的,歐盟只怕會要價比巴基斯坦更高更狠;同時為了保持家門口的戰爭烈度可控,歐盟會對戰爭輸血管道通暢與否時松時緊。而且烏克蘭在軍備上是俄式武器制造和裝備體系和標准,美國軍事援助如果不能幫助烏克蘭現政府實現裝備制造和供應美式化,烏克蘭在未來的對俄常規戰中毫無希望,一旦烏克蘭對親俄的東部兩州開戰,首先是國內會打成戰爭廢墟,其次是滅國的厄運可以預見,烏克蘭人會傻到自己找死?以美國目前的國力,有能力用美式武器重新武裝烏克蘭軍隊嗎?
如果是後者,也就意味著美國烏克蘭政策的徹底失敗,在歐洲失去對俄事務的主導權,在歐洲失去對俄事務的主導權同樣會成為世界戰略格局巨變的肇因!因為北約的存在和輪番東擴都是以俄羅斯為假想敵的;歐洲甩開美國與俄羅斯媾和,昔日的對手變成伙伴或者朋友,北約因此失去存在的基礎和意義必然解體,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喪失。這恐怕也是歐洲走向聯合、尋求自主以來戰略上的一個重大期待。
美國人精心策劃和挑起「烏克蘭衝突」,但是地緣政治與經濟的演繹卻脫離了它事先寫好的劇本;真可謂自己挖坑自己跳下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