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郵件、微博、私信······總會有一堆人問這樣的問題:「誰誰誰說,中國要崩盤了」、「誰誰誰說,中國經濟要完蛋了」、「誰誰誰說中國房價要崩盤」、「誰誰誰說中國沒救了」······總之,話是怎麼危言聳聽怎麼說,問題怎麼嚴重怎麼說,怎麼能嚇人咱就怎麼來。
事實上,關於「中國崩盤」的論調由來已久,並非今天或近幾年才出現的。新中國建立六十多年來,關於中國要崩盤的言論就不絕於耳。六十多年,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缺乏工業基礎的落後農業國,到現在成了世界第一大工業制造國、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就是在「中國崩盤論」的「陪伴下」茁壯發展起來的。事實上,「中國崩盤論」不但沒有成為阻礙中國發展的絆腳石,反倒成了中國人民奮發圖強的催化劑。如今,相信那一批批唱衰中國和中國崩潰論的作者們,都已經掩面無語了。當然,總有人不信邪,非覺得自己就能成為「中國崩潰論」的預言者,那就讓其繼續「努力」吧。
言歸正傳,說說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世界各國都發生過經濟危機,中國愣是經濟危機的毛都沒見過。包括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中國雖然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總體依然風景獨好,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因素在支撐呢?占豪總結了六個根本原因:
一、中國的人口基礎。
任何經濟發展,發起於人,最終還會落於人。人,是經濟發展核心的核心,根本的根本。但是,很多人對人在經濟中的作用理解得並不深刻。事實上,經濟發展我們歸根結底就計算兩個結果:一個是經濟總量,一個是人均經濟量。這兩個量,一則看人口基數,二則看人均生產率。在一個級別平台上發展的國家,強國必須立足於足夠龐大的人口基礎,否則必然落後於人。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世紀,但到了20世紀大英帝國能控制的總人口遠不如美國和蘇聯,其地位逐漸被後兩者取代。21世紀,美國的人口遠不如中國,所以未來2020年前後中國經濟規模將超美國(世界銀行和IMF2014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GDP超過美國咱不算在內),美國若不能很快整合出和中國一個級別的人口經濟體,被中國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新中國以來,中國人口增長了近1.5倍,這些新生人口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他們巨大的勞動力增長潛力在改革開放後得到釋放。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中國經濟以年均10%的速度發展持續了30年。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成本優勢、工業潛力和消費潛力得到不斷釋放。有這樣巨大的基礎能量,中國經濟沒有發生危機是再正常不過的。當然,這也要感謝新中國以來的掃盲工作,如果不是在改革開放前近30年中國掃盲工作做得好,改革開放後中國就沒有那麼多高素質的工業人口。相比這一點,印度和我們就有巨大差距。
很多人為什麼總是預測不准中國經濟?過去的經驗為什麼都不管用了?根本原因就是經濟學是一門經驗科學,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經歷過10億人以上的經濟發展,也沒有誰能為此提出准確的估計。所以,由於沒有歷史經驗可循,又超出了自己的認知,那些所謂的世界專家、研究機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經常摸不著頭腦。他們對中國不發生經濟危機很是納悶。
二、中國的政治穩定。
新中國之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遭受百年凌辱,1949年終於站起來了,中國人從完全喪失信心到信心爆棚,內部存在嚴重的發展路線之爭。與此同時,就外部環境而言,世界又處在東西方冷戰狀態下,整個世界的政治能量都暗流洶湧。新中國後在這樣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下,我國內部的政治能量也非常大。這股力量經過十多年的博弈之後,最終在1966年釀成文革。文革的十年,各個層面的政治博弈激烈。但是,也正是這個過程,大大釋放了中國內部的政治能量。正所謂累了、疲了,人心也就思定了。否則,哪能有後來不爭論埋頭發展的大環境?
改革開放後,雖然80年代末隨著東歐劇變伴有余波,但已不足以動蕩整個社會。改革開放後三十多年,中國都是在政治穩定的狀態下平穩和高速發展的。當然,中國的政治穩定還在於毛偉人創造性地建立了起來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制度、黨的制度,以及在新中國頭30年給中國政府建立起來的信譽。這些,都使得中國民眾長久以來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有足夠的信任。雖然,這種信任在改革開放後被腐敗等問題大大削弱了,但整個大趨勢的能量還在,且暫時還沒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撼動。
中國的政治穩定也是讓世界上其它國家難以理解的。他們不明白,為何中國的社會矛盾已經不小,可就是沒看到影響整個社會穩定的事真正發生。顏色革命對很多國家都有效,對中國卻毫無效果(經過文革的中國人,群眾的政治智商和覺悟要遠遠高於其它國家。其它國家面對西方的輿論戰多毫無還手之力,但中國在官方輿論缺乏戰鬥力的情況下,能出現「自干五」這樣的群體,這是絕大多數國家不具備的文化底蘊。)。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還忽略了中國兩千多年來都有大一統的潛意識,這種意識使得中國人很容易團結在一個政黨周圍,這和西方的輪著坐莊文化有本質不同。在中國歷史上,社會運轉不靈了可以改朝換代,卻很難容得下兩個執政集團(除非亂世,但亂世往往不久長,很快就會有新的大一統)。
三、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超長。
新中國頭30年中國完成了基礎工業化,西方工業強國完成這一成就基本都是百余年,在中國之前有類似成就的只有10月革命後的蘇聯。30年的基礎工業化對中國來說只是基礎,改革開放後中國為追趕西方工業強國不斷進行技術升級,迄今中國仍然在追趕中。如果不出意外,中國還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在整體層面趕上或超過西方。
很多人會問,為何中國工業化進程這麼長?很多國家只是用很短的時間就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譬如戰後日本和後來的亞洲四小龍等。它們之所以不用那麼長時間就能完成工業化,根本原因在於它們太小了,很多工業根本不用發展。對中國則不同,中國無論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都是世界上的大國,中國要全面工業化就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這就像在100平方米的地方蓋一個5層樓和一個100000平方米的地方建一個五層樓,工程量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正是由於中國的大和人口的多,決定了中國的工業化是全面發展,決定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足夠長。這種足夠長,奠定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新中國以來已經發展了六十多年,中國一直是以平均超過9%的速度在發展,未來二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還能保持在8%左右,為何有這麼大的潛力?想想看現在中國的人均生產率?想想我們還有多少工業設備很落後?中國只要在產業升級上繼續做足夠多的工作,人均生產率方面就會有大提升,那中國就會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960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級別的經濟發展美國和蘇聯都經歷過,但10億以上人口級別的經濟體發展這個世界沒有國家經歷過,這就是中國的工業動量基礎,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四、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發展,人口必然向城市集中,城市的發展又會帶來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消費的增加,這種良性循環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國有超過十億的人口,這些人口過去大部分在農村,進入城市的持續時間將會持續數十年,這個過程所帶來的內需和生產力,是過去和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和想像的。中國城市化進程還將持續差不多20年以上,在這個過程中有這麼好的發展基礎,中國自然很難發生大的經濟危機。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房價那麼高,和中國人均收入差距那麼大,中國樓市都沒崩塌的根本原因。西方很多經濟學家納悶,類似情況在美國、日本都出現過,都崩盤了,為何在中國就不崩盤呢?
五、中國的超高儲蓄率。
與西方的消費觀念不同,中國人喜歡儲蓄。這一方面是基於東方的文化傳統(農耕文明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文化基因,很難改掉),另一方面還有過去百年中國人窮怕了,都不想受窮,也想多給孩子多留點,所以大家都儲蓄。在這些綜合原因的作用下,中國有超過50%的儲蓄率。
這麼高的儲蓄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國的金融體系比其它國家抗震,安全得多。而且,有了這麼巨量的儲蓄,中國的金融系統就對實體經濟有超強的融資能力,這種融資能力再加上中國的投資空間,形成了很強的經濟內循環能力。所以,在世界都危機的時候,中國依然可以做到不危機,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高儲蓄率這個保險。
六、中國的超額外滙。
很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一方面是自生的,另一方面是受到外來攻擊的原因。由於中國有很強的經濟自循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空間,所以中國內生經濟危機的壓力暫時不存在。至於外部的金融攻擊,由於中國有近4萬億美元的外滙儲備,就是幾十個投機的索羅斯捆在一起都不會是個。所以,若非國家行為,這種外部的金融攻擊將無效。如果是國家行為,那就意味著開戰。和中國開戰?朝鮮戰爭後美國也不敢。
這六個原因,使得中國經濟一直保持穩定發展,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有這六個基礎,雖然很多人在唱空中國經濟,雖然他們不斷認為中國崩潰,但考慮到中國的發展潛力和抗風險能力,那些所謂的「危機」二三十年內恐怕都難以到來(當然,如果世界發生世界大戰和新的冷戰,那又是一個新環境,需要作出新的分析調整,這一論斷是基於世界和平的大環境下)。不信?我們走著瞧! ■
文章來源:漢唐歸來的博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