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航班起飛至墜毁僅3分鐘 生還者多坐後排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今天(6日)下午公布復興航空GE235失事班機黑匣子關鍵內容,證實失事前,出現兩次失速警告。飛機從起飛至墜落只有3分23秒。目前,空難導致36人死亡,15人受傷,7人失蹤。另有2名當時在高架橋上一輛出租車內的人受傷。

TransAsia-crashed-updated-2015-02-06

飛安會6日下午15點與法國、加拿大授權代表召開復興航空GE235班機失事事件解讀黑匣子記者會。全程先解釋調查及解讀過程,完全符合相關規定,由黑匣子紀錄可判定是雙發動機失效,導致斷油失速,飛機才墜入基隆河。

根據飛安會公布的黑匣子解讀內容,失事班機在4日上午10時51分13秒,獲松山機場塔台頒發起飛許可,而飛航紀錄器(FDR)終止紀錄時間是上午10時54分36.6秒。飛安會表示,該機起飛1分鐘後駕駛艙傳出警告聲響,疑似發動機發生狀況。

紀錄顯示駕駛艙二度出現主要警告聲響,在起飛後5秒即發出第一次警告,並於3分內提出多次警告,於10:54分呼叫「重新開車」,隨即駕駛艙再無回應。

以下為飛安會出示黑匣子時間紀錄:

10:41:14 航班紀錄開始。

10:52:38 主要警告聲響

10:52:43 組員提及收回1號發動機。

10:53:07 組員提及2號發動機熄火。

10:53:18 駕駛艙首度失速警告,意即起飛後5秒即發出警告。

10:53:34 呼救,並告知引擎熄火。組員聯系松山塔台呼叫「MAY DAY」

10:54:09 組員多次呼叫「重新開車」。

對這次空難調查組織的成員包括台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復興航空公司、法國失事調查局BEA、航空器製造公司ATR、加拿大事故調查局TSB、加拿大交通部及PWC發動機製造公司PWC等計約38人。

GE235專案小組分為飛航操作、適航維修、殘骸、紀錄器、生還因素、航管/氣象等6個分組。

據台灣災害應變中心消息,復興航空公司墜機事故已確認至少有22名大陸旅客不幸遇難。台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表示,因機上有31名大陸乘客,已聯絡大陸事故調查機構參與本次墜機事件的調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大陸民航部門將派員赴台參與協助調查。據悉,這也是台灣空難首次有大陸調查機構參與。

據公布的墜機座位圖顯示,本次事故生還者多為機尾部分的乘客,而且大部分都是坐在12排以後。但專家指出,飛機客艙中並無最安全區域,在發生事故時哪個區域安全,完全取決於飛機墜落前的姿態和墜落後的撞擊點。

plane-seat-plan

經過徹夜搜救,失事飛機的機頭和部分機身被拖吊上岸,機身斷成數截,正副機長廖建宗、劉自忠和洪炳衷的遺體也被尋獲。

據台灣媒體報道,失事航班的殘骸上下顛倒地被拖出水面,可以看到機尾艙門打開,機艙中段嚴重損毀、裂開一個大洞,座位清晰可見,機身碎片以及乘客的行李排滿河岸,景像令人驚心。

根據已公布的座位圖可以發現,生還的15人當中,大部分都是坐在12排以後,也就是機尾部分的乘客。

目前已知死亡的乘客當中,大多是坐在靠窗的座位,由於客機的機頭是整個栽入河底淤泥中,因此目前下落不明的乘客,也大多坐在前排座位,機尾部分因為浮出水面,所以坐在後段座位的乘客生還幾率比較大。

據了解,英國專家曾研究乘客座位的位置是否會影響空難的生還率,結果發現有一定關係。

研究發現,在客機撞擊地面後,前11排座位被扯裂,對飛行員以及飛機來說,撞擊力道是最大的。研究也發現,坐在緊急出口5排以內的乘客,以及坐在靠走道座位的乘客,在空難事故中逃生機率比其他座位乘客高。

但民航專家也指出,每起航空事故成因不同,很難一概而論。飛機客艙中並無最安全區域,前、中、後三段以及左右兩側安全系數是相同的。在發生事故時客艙哪個區域安全,完全取決於飛機墜落前的姿態和墜落後的撞擊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