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印度還無法實現「中國式增長」?

張潔華

印度真的拿到了所有發展中經濟體夢寐以求的「聖杯」——中國式增長了嗎?

India-economy-growth

最近印度政府宣布,將2014財年經濟增長預期從6.9%調高至7.4%,面對中國去年同為7.4%的經濟增速,不少人因此驚呼「印度經濟增速馬上就要超過中國了!」當然,也有人並不這麼認為。

彭博社最近發表觀點文章說,盡管從制造業、貿易到企業投資多方面的數據看,印度經濟充其量只能算是觸底反彈,而且連印度央行行長拉古拉邁·拉詹(Raghuram Rajan)都對修正後的數據表示迷惑,但對於看好印度的人士而言,這些都不算什麼,他們認為印度已經再次拿到了所有發展中經濟體夢寐以求的「聖杯」——中國式增長。

但這些人也許過於樂觀了。文章說,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認為只要有年輕人口、豐富的資源、堅定的投資者就能保證經濟長期的增長。這種過於樂觀和自滿的情緒導致了政策制定的游離和不得力。

文章認為,印度要想實現中國式的經濟增長,不僅是經濟增速要快,更重要的是還要維持這樣的高增長。雖然中國目前面臨不少困難,但依然保持著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諸多要素,包括維持經常項目盈余、抑制通脹、提升生產率等,而這些因素正是印度所缺乏的。

印度長期的經常項目赤字問題曾幾乎導致債務危機全面爆發。據經合組織(OECD)在去年11月的一項印度經濟調查說,印度經常項目赤字在2012年創下新高,達到了GDP的5%,隨著國內需求疲軟、國際金價下跌等因素的推動,經常項目赤字在2013年下半年回落到了GDP的1%。

去年,印度經常項目赤字大概為GDP的1.6%。摩根斯坦利預計,受油價回落、黃金進口回落的推動,2015年印度很有可能實現十年來首次經常項目盈余,並預計占GDP的比例為0.3%。但如果油價上升,這樣的盈余能維持多長時間依然是未知數。

CNBC最近援引瑞穗銀行(Mizuho Bank)高級經濟學家Vishnu Varathan的話說,在未來18到24個月,預計將有更多的資本貨物進口至印度,如果投資持續增加,也許會抵消油價下跌的部分提振作用。

印度在降低通脹率方面也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雖然印度通貨膨脹率已經從最高時的11.6%回落至2014年12月的5.4%,但依然是中國的六倍左右。而通貨膨脹高企意味著借貸成本高、經濟效率低,貧困人群的生活會變得更加艱難。

同時,作為實現持續增長的關鍵要素,生產率增長也是印度需要做的功課,提高生產率既可以幫助降低通脹率,也可以提高印度作為制造業中心的地位。

英國《金融時報》一篇博文說,在過去的20年裡,印度生產率增長幾乎一直落後於中國,而且差距從未縮小過,即便是在近期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印度生產率增長依然落後於中國。

究其原因就是中國的制造業占GDP的比例是印度的兩倍以上,如果印度想要復制中國的發展道路,就必須將經濟更多地轉向制造業,通過提高教育、技術投資,修改過時的勞動法等措施來縮小與中國的差距。

雖然印度經濟增速幾乎趕上了中國的水平,但中國經濟規模是印度的四倍,因此印度能否實現「中國式」增長也許還需要時間的考驗。《華爾街日報》援引印度中央統計局局長Ashish Kumar的話說,因為中國經濟規模和印度不同,兩國經濟增速並無可比性。即便印度繼續以現在的高速增長、而中國經濟運行維持低速,印度也仍需要20到30年才能趕上中國。■

來源:東方IC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