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聯風波 社運改革契機

香港多個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質疑學聯在佔中運動的策略、小圈子選舉、財政不透明,以及排外的族群歧視。

HKFS-Storm

退出學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對於香港大學學生會來說,已從呼籲變為現實。骨牌效應也正在發生,中文大學與理工大學近日也成立了退出學聯關注組。曾被認為廣泛代表香港學界、並在佔中運動發揮關鍵作用的學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合法性質疑。

學界是香港社會運動的重要組成力量,而港大則是學聯的骨幹組成力量。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的聲明擲地有聲﹕「學聯尚以極其危險之敵我矛盾思維看待事件」,「於毫無理據下指控非本地生乃中共的種票機器,更是族群歧視,乃排外法西斯」,並認為「民主大道,殊途同歸;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學聯「若依舊自欺欺人,無任何真正改革,終會為歷史所淘汰」。

去年九月發動大專生罷課一呼百應的學聯為何遭到如此質疑,面臨分崩離析?事實上,在佔中運動後期,學聯爭取民主的領導策略與種種選擇即已受到多方質疑。理大學生會退聯關注組發表聲明,數算學聯在佔中期間的「罪行」,諸如採取上京抗議等不切實際的抗爭手段,毫無計劃下號召包圍政府總部,導致大量學生和市民被打傷和拘捕等。

理大質疑,體制上,學聯是小圈子選舉,學聯秘書處由前任擔任的代表會成員提名,再由各校常委選出,「本質與特首選舉無異」;財政上,學聯從未公開款項,亦不透明。

一個以追尋自由民主為目標的學生組織為何會遭到專制和腐敗的質疑?在面對專制政權和發育不全的公民社會時,社會運動的組織形式往往採取嚴密的科層制、「地方服從中央」的決策機制,以保證組織的向心力與生命力,發展到極端,就是列寧式組織。

港大學生會的「退聯」因此成為另一種思路,即寄希望於「去團結而趨異化,多元抗爭、逆境求生」,而非大權獨攬於學聯;另一方面則對學聯本身提出一個尖銳的議題——學聯本身是爭取民主自由的組織,必須有具備認受性的選舉制度、透明公開的財政體系、完備的糾錯與檢討機制。

退聯行動是否會產生更加激進的本土主義行動,變本加厲宣揚「港獨」等政治目標?當學聯不再能統攝整個學界時,各個大學裏,各類民主主張可能會更加自由生長與競爭,而「港獨」一類在策略上不智的主張則很可能面對更自由的反對,而不用遭到「中共背景」的質疑。

在此基礎上,由各學生會推出不同的民主政治綱領,吸納不同政治光譜的支持者,避免排斥非本地學生的「法西斯主義」,提高香港學界的公民參政能力。與此同時,學聯如果能改革成為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健康組織,那可能會給香港民主帶來新的希望。■

《亞洲週刊》2015年3月8日 第29卷 09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