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矛盾

立法會議員田北俊勸市民到上海小心不要承認自己是香港人,免遭人家不歡迎。這說法容或誇張,卻很傳神點出一些內地人不滿香港的現象。本地憤青藉詞為反水貨客,實質反內地旅客的街頭行動,內地人看在眼裏,不滿更深。港府以本地承受能力有限為理由,提出收緊一簽多行時,必須強調並非全方位排拒內地人,且要確保這個訊息能夠傳達到內地普羅大眾和網民圈子裏。

150212052613

內地人基本上對港人是友善的,尤其是回歸初期,不少人真誠感覺同胞親情,渴望到港一遊,非單為購物,還有抒發民族感情的因素。後來內地和香港關係由互補進展到加入競爭元素,甚至出現利益衝突,例如珠三角五個機場之爭,迪士尼要先設在香港才到上海,內地人對香港的感情漸漸複雜起來。

香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以至沙士時需要口罩等物資,中央作出多番照顧。內地人早有一種觀感,就是香港本來就已經獲得國家不少優待,稅收全部留為己用,不必上繳中央,又不必負擔軍費,還要向中央爭取這樣那樣的好處。

當有關普選特首的政制爭議演變成去年的佔領行動,不少港人的重點是爭取民主高度自治,內地人的觀感卻是港人在排拒中央,質疑中央應否繼續給好處香港。發展到後來激進人士在各大購物區針對內地旅客的滋擾行為,內地人透過各種媒體看到滋事者如何辱罵他們,不受港人歡迎的感覺更加切身,對港人文明有禮好客的觀感大打折扣。

歐日韓貨幣大幅貶值,多了內地客轉而去當地旅遊「掃貨」,省得來香港受氣,本港酒店和零售業出現走下坡的危機。本港失業率仍然甚低,短期業內尚未至大規模裁員減薪,反而有望紓緩鋪位租金升幅,因此部分市民覺得內地旅客減少可以令香港「恢復常態」,減少擠逼,舒一口氣。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當經濟出現下滑時,今天趕掉了的客人,他日未必再來。他們更加沒有想到,抗拒心態會雙向發展,當內地人覺得香港人不歡迎他們,香港人日後去內地,所獲得的對待也可能不若以前友善。

助普羅百姓諒解港難處

對那些極為抗拒內地者來說,就算老死不相往來,都不是甚麼壞影響。現實是本港和內地根本密不可分,內地不止是港人探親旅遊的地點,還是讀大學、做生意和找工作的地方。互相排拒,對香港來說是失多於得。

對內地人來說,港人基本上可以無限制進出內地,內地人卻只能有限制地進出香港,已經覺得不公平。不過,以香港彈丸之地,又確實應付不到大量內地人湧來,中央推出自由行政策只是逐步開放,便是考慮到香港的承受能力。香港現在承受力出現問題,除了設法以邊境購物城來疏導水貨客外,還要向內地普羅百姓解釋收緊一簽多行的原因,協助內地人了解香港的難處,減少他們對港人的不良觀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