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政府公布了2017 年普選行政長官方案之後,各大傳媒機構各自贊助大學民調中心或商業市場調查公司進行政改民調,到目前為止,結果大同小異,都在標準誤差之內,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方案的大致在五成左右。當然,對於不希望通過方案的人士而言,他們要麼就根本不理民調結果,立定心腸到時投反對票,一些甚至揚言,寧可辭職也不肯投支持票。而另一些人士就難題盡出,把《基本法》附件修改的門檻定在立法會人數三分之二借來一用,把它定為要求泛民支持方案的民調指標。這種張冠李戴,不外乎為泛民否決方案找尋一個最低政治殺傷力的下台階,對促成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一點幫助都沒有。
民意不是不重要,但起碼跟民意同樣重要的是道理。光是點人頭,是四成九也好,五成一也好,抑或是六成六也好,如果沒有道理在後面支撐,那些數字也是虛的,也只是民粹主義的一種表現而已!
在道理上而言,泛民其實是沒有什麼強而有力的論據來否決政府提交的方案。泛民能夠做的,是不停標籤政府提交的是「假普選」,但又無法同時回答各國選舉制度之間的差異。以美國而論,總統提名就是由共和民主兩黨壟斷。而兩黨的內部提名方法在各州也有不同,更別說美國憲法明文禁止幾千萬個不是在美國出生的合法公民的參選權利。而就算在提名過程上有一定的篩選,也不能構成這就不是真普選的條件。
8.31 怎比也比以往進步
當泛民在學理上無法否定基本法框架內的普選是真普選時,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認為政府提交的方案對香港社會,尤其是民主進程是有害無益。上周跟梁家傑在電台討論政改時,梁家傑就堅持這種觀點,他認為如果依照「8.31」決定而推行普選,會比現時1200 名選委選出行政長官更差。他這一套理論,是要解釋為何寧願原地踏步,也不肯行前一步。梁家傑的理論,就是認為現時提出的政改,根本就不是行前一步,而是退後一步,也唯有作如是解釋,他們才有理由,振振有辭地去否決政改方案!
全世界民主選舉的發展經驗,都是按部就班,逐步前進。北京中央政府的立場,是在2017 年首先落實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往後的制度修改,可以按照基本法附件規定的方式再修改。歐美的民主發展,往往都是按照這個軌迹。所以先以8 .31 規定落實一人一票普選特首,怎樣比,也是比1200 名選委投票選出行政長官來得民主,來得進步。
梁家傑的退步論,是為了否決政改而硬拗。梁的邏輯,就是經8 .31 提名程序而再經一人一票選出的行政長官,用梁的原話,就是那幾百萬選票可以向行政長官的「面上貼金」!為了除去這種「面上貼金」的效應,他們寧可否決政改。
泛民過去一段長時間都表明會否決政改,也引來一些陰謀理論,說泛民是害怕一位民意認受性高的行政長官。長久以來,泛民享受着「民主派」的光環,可以藉民主之名去對特區政府肆意攻擊,為所欲為。他們希望民主光環永續,可以自己壟斷民主光環,所以是千萬個不願意看見行政長官經一人一票選出。一旦行政長官得到100 多萬,甚至二三百萬票支持,那時,民選特首就有一個特大的民主光環。特首的大光環一出,泛民主派那個小光環就給比下去,黯然無光了!
面上貼金論吐出真言
泛民主派不想小巫見大巫,小光環遇大光環,那就只有拚命找理由去否決政改,以求獨霸民主。為了民主而否決民主,這種弔詭的邏輯其實也有不少聽眾。個人過去對這一類陰謀理論都是一笑置之,但時至今日, 「面上貼金」論是出自泛民飯盒會的召集人之口,那又難怪這種陰謀論廣有市場了。
梁家傑的言論,不但令到「民主光環永續」的傳言愈傳愈真,其實也是給「民主」的面上啐了一口。他以為香港500 萬合資格選民,是可以讓人玩弄於股掌之上的愚民,在梁家傑的心目中,根本就沒有民主問責的概念。行會成員葉劉淑儀女士早前已經撰文,提名有兩至N 票,而且是不記名投票,其實已經可以創造很大的空間。而在提名之後,就是500 萬合資格選民守尾門。誰要當上特首,都要向這500 萬香港市民求票。
民主問責,就是在這個互動之下產生。
所以全世界對普選的定義,都是有兩個充要條件,一是一人一票,二是有競爭。當2 至3 個候選人已經成功取得提名之後,就只是面對500 萬張選票,民主選舉的威力馬上產生。美國沿用兩黨制,就是要構成這種競爭。梁家傑無視這種競爭,而一口咬定要否決政改,「面上貼金」相信是他不經意下吐出的真言了! ■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5年5月6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