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共雙方和日本人都批判過《何日君再來》?

2015年5月8日是鄧麗君逝世20周年紀念日。鄧麗君唱過許多好聽的歌,但最傳奇的可能就是《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創作於抗戰期間,甫一誕生就遭到國民黨、共產黨和日本人的批判。日本方面認為,這是一首抗日歌曲,暗喻「何日國軍再回來」;國民黨認定這是召喚共產黨返回上海;而中共則把這首歌看成是上海墮落生活方式的寫照。

This-song-had-been-criticized-by-Chinese-and-Japanese-governments

鄧麗君曾在大陸風靡一時,但也曾長期被禁。1980年,中國音協在北京西山召開會議,專門展開對鄧麗君歌曲的討論與批判。正統學院派的專家認為,鄧麗君的一些歌曲內容比較灰暗、頹廢,屬於「靡靡之音」、「黃色歌曲」。並特別對她翻唱的《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曲的主題指向,進行了猛烈批判。

其實,對於《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的批評早在其誕生之初就出現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很快讓這首歌處於嚴密的政治審查之下,無論是日本、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對這首歌大加撻伐。原唱周璇,翻唱者李香蘭、鄧麗君,都因此遭受到了不同的批判。為何一首凄婉的愛情歌曲,會遭到各種政治勢力不約而同的「圍追堵截」呢?

《何日君再來》歌曲的誕生

《何日君再來》是創作過無數愛國抗戰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一時戲作的探戈舞曲,導演方沛霖很喜歡,未經劉雪庵同意,就讓貝林(后經考證為編劇黃嘉謨的筆名)填寫了歌詞,作為新電影《三星伴月》的主題曲,由年僅17歲的主演周璇演唱。

169
當年的劉雪庵與家人

1938年2月14日,《三星伴月》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上映。「金嗓子」周璇對《何日君再來》的精彩詮釋,甫一誕生便大受歡迎,幾乎沒有哪家舞廳可以抗拒它的魔力。

當時幾乎每一個生活在上海的中國人的情緒都被這首歌喚醒了:日本人佔領了上海華界,殺害了成千上萬同胞,政府撤退到重慶,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空前低落。誰心中不是充滿苦痛?誰不因離別愛人或親友而感到孤獨?誰能確定何時可以回家,與愛人共飲?

無疑,《何日君再來》迎合了戰時的普遍情緒,表達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當時在上海,所有廣播聽眾都能收聽到它,人們也能在每一個咖啡館、百貨商場和舞廳感受到它渲染的氣氛。不過,這個旋律不僅在上海和南京流行,盧溝橋事變后的北平,也到處都是「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的歌聲。由於這首歌的唱片是由中國最大的唱片公司上海百代所錄製,所以它得以分銷到全亞洲。但在此過程中,它的原意逐漸被忽略,卻被附加上許多其他的意義,造成了它別樣的命運。

因為一部抗戰電影被染上左翼色彩

1939年9月,《何日君再來》出現在蔡楚生導演的電影《孤島天堂》中。影片中黎莉莉飾演的愛國舞女在一群漢奸流氓的逼迫下唱了《何日君再來》,這激起了同為地下抗日組織成員的民族主義感情,於是他們把漢奸流氓抓了起來並處死。這樣一個場景,改變了《何日君再來》的含義。

黎莉莉在1995年接受採訪時說,電影選這首歌完全是因為它廣為人知,與左翼批判思想無關。但是《何日君再來》出現在一部進步電影中,並且和《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等革命歌曲同列,這使它被認為具有了不同意義——一位僅為找點娛樂的觀眾要求電影重放,就被認為是愛國行為了。

儘管在渡邊浜子和山口淑子(李香蘭)的演唱下,這首歌在日本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日本在中國的審查機構還是認為,《何日君再來》是一首明顯的抗日歌曲,歌詞暗指「何日國軍再回來」、「何日中國恢復統治」。

國民黨也從「君」字出發,認定這是召喚共產黨返回上海的暗號。而在共產黨方面則把這首歌看成是上海墮落生活方式的寫照——歌曲中的舞女勸她的情人多飲酒,以此來阻止他投身於與日本人和國民黨的戰爭。

所以,當時社會上的各種勢力,不顧這首歌的受歡迎程度和它愛情歌曲的本質,不約而同阻止它的公開演唱。1940年,李香蘭在上海舉辦的一場音樂會上唱了這首歌,中途就被衝進來的警察以煽動抗日為名打斷,李香蘭更被指控為國民黨或共產黨的間諜。

在改革開放之初,被重點批判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但對《何日君再來》的批判並沒有結束,並擴大到了人身上。歌曲中涉及的借酒澆愁的內容,被當作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腐朽產物而受到輪番攻擊,作曲家劉雪庵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和「文革」中都遭到批判。

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港台和歐美的流行音樂一下子湧入了中國大陸。由鄧麗君演唱的全新現代版本的《何日君再來》,再一次引起了公眾的注意。鄧麗君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翻唱了一大批在台灣和香港等地傳唱了30多年的老流行歌曲,給它們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快替代了此前佔據大陸的革命歌曲和戲劇。

這一次,鄧麗君這個「君」,再次讓大陸的文化部門感到為難。僅在1980年,《北京晚報》就發表了9篇關於《何日君再來》的批判文章。文中說,這首歌在以前「腐蝕了人們反抗國民黨和日本人的戰鬥力」,如今,它又很有針對性地直接指向中國大陸:它是以破壞社會主義的精神基礎和「四個現代化」建設路線為目標的。

1982年到1984年,中國大陸發起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何日君再來》首當其衝,受到猛烈攻擊。在這場運動的最初階段,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怎樣鑒別黃色歌曲》的60頁小冊子,10篇文章中就有不同作者的2篇文章明確針對《何日君再來》而寫。

256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怎樣鑒別黃色歌曲》

正當公眾和官方圍繞如何界定《何日君再來》的政治解釋而爭論不休時,周璇這個名字再次進入到了公眾的視野中,她的歌曲又一次流行起來。人們經常談起周璇,並非因為《何日君再來》,而是她的個人經歷和遭遇:抗日運動中很活躍,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回到解放后的上海,更為重要的是,她去世前幾個月,表達出想見毛澤東主席的強烈願望。

從1983年到1987年這5年間,對於周璇和她歌曲的官方批評,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從一場官方批判開始,緊接着是歌曲磁帶的發行,之後又是個人傳記的出版。究其原因,是文化部門在批評歐美和港台音樂的同時,提倡更為「健康」的通俗風格音樂。加上流行樂恰好是國營唱片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周璇被作為平衡點被積極推介。隨着周璇政治上的平反,1987年一下子成了全亞洲的「周璇年」。

隨後,鄧麗君也被解禁。在其1995年突然辭世之後,人們以和她聯繫最緊密的歌曲來表達深切懷念,台灣著名雙語雜誌《光華》就以《何日君再來——永遠的鄧麗君》為題發表紀念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字裡行間暗示《何日君再來》是鄧麗君最成功的歌曲之一,卻不曾提到周璇的名字。顯然,鄧麗君已經取代了周璇,成為《何日君再來》的主體,是人們期盼歸來的「君」。

《何日君再來》歌詞

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能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來,
喝完這杯再說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停唱陽關疊
重擎白玉杯
殷勤頻致語
牢牢撫君懷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能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哎!
再喝一杯,幹了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

轉自: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