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來港作「一帶一路」的閉門演講,並不是從資料和數據方面去介紹「一帶一路」,而是以高層次的戰略思維,去剖析「一帶一路」的大方向、大目標。
一帶一路 見中國夢
「一帶一路」的出處,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在2013年9月在哈薩克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指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後來經過一再整合,得出「一帶一路」的總概念。經國家主席品題,且涉及上萬億投資額,加上作為「一帶一路」構思的支撑機構亞投行開局良好,甫經提出,即受到各國熱烈支持,中國各省市的負責人當然懂得乘勢奪利。湊熱鬧也好,分大餅也好,紛紛加入海陸兩路,惡補歷史和地理科,挖空心思也要拉上一點關係。
王的分析並沒有在歷史和地理課上去糾纏。真的講歷史,也只是提出一個觀點,就是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是在中國歷史上錯位出現。陸上路綫是始於漢,盛於唐,往後盛極而衰,取而代之的就是在宋代開始的海上絲路貿易,直至明清相繼海禁而絕。而兩者也同時標示着國家層次的陸權和海權的實力,陸地和海上的絲路相繼而絕,也代表着中國的陸權和海權的衰敗。而「一帶一路」在目前提出,也不僅僅是貿易或者基建的項目,而是提升國際格局和地緣政治的層次。所以王戰教授以一句話來形容「一帶一路」的構想,就是百年大業中的核心戰略,也是近年一再提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中之重。
消通關障礙 建經濟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提出,不僅僅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多些投資機會,也不僅僅是在改良基礎建設,而是為了改善整個中國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而且在這涉及六十多個國家的地區,在建構這個海陸並進的經濟區域,可以形成若干個不同的多邊合作關係,例如東北亞的中日韓俄關係、在西邊的中亞五國和印巴關係、在南邊的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夾雜其間,也有一些多邊組織,如上海合作組織、東盟、博鰲論壇等。
利用現有的多邊組織,再有如亞投行般的綜合國際組織從中推動,都可以在基礎建設上廣有建樹。而在人流互通、貨物互易之外,也可以在通關方面消除障礙,形成一個經濟上的共同體。而在這個多邊關係的共同體之下,一些雙邊上的矛盾也可以得到較佳的梳理。這種以多邊制約雙邊的思維,就是在「一帶一路」之下,為地區帶來和平與穩定,也可以改善中國跟周邊地區的關係。
「一帶一路」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組織,更不是一個封閉的團體。美國如果希望加入,中國一樣歡迎,因為中美關係跟美俄關係有所不同,跟以前美蘇的敵對關係更完全兩樣。中國建構「一帶一路」,不是要排斥美國,跟美蘇以前在其他地區各找代理人角力以爭取地區上的主導力量完全不同。
基建帶動投資 促文化交流
中國建構「一帶一路」,首先是從基礎建設開始,再帶動投資貿易,然後再有文化交流,是以共融替代敵對,這也是中國在非洲發展的一個模式。當然,當基建、投資、貿易、文化交流都卓然有成之後,中國周邊也自然穩定,也不必你爭我奪。如果有國家視中國之得就是其失,仍然從中作梗,那又是另一情景了。而中國用上絲路這個歷史名詞,也就是取其和平合作,互利雙贏的含義。以史為鑑,再來一次說明中國是和平發展、和平崛起而已!■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5年5月8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