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漢電影不那麼流行的今天,人們願意恭維史泰龍是一位電影藝術家,他的作品看起來很難再像30年前那麼主流了。同時,這位年近70的好萊塢動作演員在另一個藝術領域投入了大量心血,持續多年,沒準他還真的挺有天賦的。
5月末的法國南錫,史泰龍在這座名城的現代美術館內舉辦了一場回顧性的個人畫展,展示了作為畫家的史泰龍從1975年至今超過40年的創作歷程。自從8歲那年創作了一副叢林原始人的肖像畫開始,史泰龍至今已創作了300到400幅美術作品。這次展出的作品的年代,正好是這個紐約小子從一個電影圈的無名之輩,一步步成為戰士蘭博、拳王洛奇,最終打拚成大名鼎鼎的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的過程。演員和畫家,這兩種職業在史泰龍的生活里同時醞釀著,一個舉世皆知,另一個則被他本人掩蓋起來。
人們會認真的對待史泰龍的畫家身份嗎?參與策劃這次畫展的馬蒂亞斯•拉斯托夫(Mathias Rastorfer)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回答——「值得」,他是瑞士蘇黎世的Gmurzynska畫廊的藝術總監。
「當你第一次聽說這事,你可能會想『哦,又是一個好萊塢畫家』,這是我們策劃畫展時最關注的地方,在這裡史泰龍是一個職業的繪畫者,我們將展示他在繪畫上的興趣和才華,而非為這件事尋求轟動效應,」拉斯托夫說,「我們會非常抵制將此事變成一個好萊塢式的娛樂新聞。」
但老實說,這事很難不被娛樂媒體關注到。在畫展的新聞發布會上,南錫市的市長為畫展做了介紹性致辭,受邀出席的記者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和日本。畫展會持續到5月30日,許多人慕名而來參觀,很難說他們是出於欣賞繪畫的目的,還是出於對動作明星的獵奇。當史泰龍來到畫作前做好姿勢等待拍照時,現場同狗仔隊們聚焦紅毯上的好萊塢明星並無二致。
在問答環節,以苛刻聞名的法國藝術媒體並沒有表現出對史泰龍作品的不屑,他們追問史泰龍如何平衡演員、導演和畫家這三種身份,史泰龍也樂得投桃報李,在簡要作答后順勢恭維:「我和法國人相處融洽,也喜愛法國,這對我來說非常自然,如果我要選擇學習一門語言,那將會是法語。」
史泰龍的畫作,大部分都給人一種爆裂的印象,像一股壓抑的能量匍匐在畫布里。他最喜歡用的顏色是紅色,一種動脈血管里噴湧出來的血紅色,他說過:「繪畫是能夠帶給人們衝擊感的」。大部分時候,史泰龍都在自己的車庫裡創作繪畫,有時他會在那帶上睡衣,待上整晚。為了給畫畫騰出地方,他得把車庫裡的車挪到角落——包括一輛阿斯頓馬丁DBS、一輛奔馳SL65、一輛賓利GTC以及保時捷的Panamera。
和許多古代的畫家一樣,史泰龍記憶力繪畫狀態的最好的一段時期,正是史泰龍遭遇事業危機或者情感困境的時期。史泰龍認為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握創作的節奏和尺度,何時適可而止。
對於公眾來說,這次在南錫的畫展是難得的機會,人們可以看到一個肌肉男以外的史泰龍,此前,同樣的畫展已經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展出。史泰龍不單單繪畫,他同時擁有相當的藝術鑒賞能力,他愛好收藏名畫,收藏的作品里包括莫奈、培根和安塞姆基弗的作品。他可不願意被視作附庸風雅的暴發戶,對於繪畫藝術,史泰龍自信有足夠的天賦與能力,他完全就是個圈內人。
不難理解,史泰龍是不會出售自己早期的心愛之作,比如《尋找洛奇》(On Finding Rocky),這是一幅1975年的作品,受到過許多專業人士的讚譽。不過,仍然有其他私人收藏家投資他的畫作,這讓史泰龍很得意。「施瓦辛格買過,特拉沃爾塔也買過,當然他們是在很早期的時候買的,」史泰龍笑道,「他們知道這些玩意會升值。」■
轉自:界面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