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捆綁反政改 勢失政治能量

張志剛: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兼行政會議成員

上周三,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在深圳主辦政改研討會,其中一位講者,劉兆佳教授以微觀的手法,去分析政改通過的必要性和否決政改之後可能出現的結果,目前距離政改表決只有一個月,這種分析有相當的針對性和迫切性。

Pan-anit-political-reform

民主政制選舉 無止追求過程

劉兆佳教授選擇了反對派經常拿來否決政改的幾個理由,其中反對派用得最多的是「假普選」的指摘。劉兆佳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學者,對全世界的政治制度和選舉制度有相當深刻的理解。劉兆佳直言,假如所謂真普選的定義是在投票權、提名權和參選權方面沒有任何限制的話,那全世界都沒有真普選。因為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普選的各個環節都存有一些實質性或法律性的限制,劉兆佳引述了戰後的西德,就曾經禁止過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人士參選。時至今日,美國仍然禁止不是在美國本土出生的公民參選美國總統。這些限制,其實都是按那個國家或地方的一些實際需要來制定。

所以就算在西方的民主國家,他們自己國內的民眾,也不停批評其採用的選舉制度,認為有改善的空間。民主政制下的選舉,本身就是一個無休止、不斷追求的過程。由此推論,所謂真普選,其實在現實上並不存在,而是一個不斷追求的理想目標。而泛民用真普選的訴求去否決2017年的行政長官普選方案,就是完全放棄這種不斷改善的追求。不參與、不嘗試,那就只能望普選之門而興歎,永遠沾不上普選的邊!

若否決政改 削泛民動員能力

反對派認為不通過政改可以累積更大要求民主的壓力,進一步壯大香港的民主運動。劉兆佳認為這完全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期望。劉兆佳認為,否決政改的結果恰恰相反。政改不通過,部分香港人和民主派的支持者都會對民主派不滿,民主派的社會支持基礎會進一步萎縮。而部分香港人在失望之餘,政治無力感和厭惡感上升,這會進一步削弱民主派的政治動員能力和爭取改革的能量。

劉兆佳教授這個觀點,其實完全可以在民調上反映出來。綜合各個主要民意調查結果,支持政改的在五成多,認為立法會要通過的再高幾個百分點,大約在六成左右,而反對通過政改的大約在三到三成半之間。泛民過去在立法會得到的選票支持大約在五成半左右,那代表泛民的既有支持者中,有近三分一是傾向支持政改通過。如果掉失這三分一的支持,那泛民又如何累積更大的政治力量?

當然,有好辯的人士會認為,如果泛民支持政改,那就會喪失反對政改那三成半的支持。這三成半是泛民的基本盤,一旦失去他們的支持,這就等同給泛民致命一擊。

這種講法,其實是非常無知。稱得為基本盤,自然是泛民最堅定的支持者。如果這個基本盤因為泛民支持政改而離棄,他們會作何改變、作何選擇?他們會放棄泛民,改而支持民建聯和工聯會嗎?

鬆綁自由投票 免自陷絕地

這一個問題,帶出另一個要點,就是整個政改的關鍵,是在於泛民用了捆綁的策略,在泛民的支持者中,有三分二是反對政改,有三分一是支持政改。所以對泛民最有利的策略是作開放性投票,以反對政改那三分二支持者為票源的議員就投反對票,以三分一支持政改為票源的議員就投支持票,那就可以消解矛盾。但泛民反其道而行之,全面捆綁,那就是陷自己於絕地。順得哥情,自然又會失嫂意了!

最後,劉兆佳教授列出一大堆不通過政改的惡果。政改一旦被否決,香港的政治環境會進一步惡化,而中央不會在惡劣的政治環境下再推政改,那普選行政長官就變得遙遙無期。而就算再重啟政改,也只會在「八.三一」框架下進行,香港平白浪費起碼五年的時間。而在惡劣的政治氣氛下,中央政府跟泛民主派的關係也會進一步惡化。中央認為泛民否決政改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跟中央對抗,猜疑加劇,互信全無。香港政治環境如何惡劣,可以想見!■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5年5月28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