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指「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在穗簽署」,但新華社報道否認。流言謠傳常遭翻炒,泰南分離主義嚴重也使曼谷猶豫。
五月十四日,一則有關「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在穗簽署」的消息由《南方日報》率先報道,之後在網絡上被廣泛轉引,引起各方注意。
克拉運河是指從泰國南部克拉地峽區域開鑿出的運河。消息指出,運河挖掘的長度是一百零二公里、寬四百米、水深二十米、雙向航道。規劃工程期耗時十年,耗資兩百八十億美元,若用核能技術等非常規施工方法,則可能將建設時程縮短到七年左右,但投資金額也將上升到三百六十億美元。
這條運河如果開鑿完成,將可使船隻直接由太平洋的暹羅灣進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無須再像過去一樣繞行馬來半島,使用狹窄及危險性(海盜)較高的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約一千兩百公里,可節省航運二至五天時間。
這樣的一條運河,顯然與中國近年所鼓吹的「一帶一路」若相符合。更重要的就是,中國方面一直有所謂「馬六甲困局」之說,亦即美國在區域內最堅強的盟友新加坡位在馬六甲海峽的咽喉,美軍艦艇可不受限制停靠、使用新加坡基地,如此一來,「一旦有事」的時候,美國就可以封鎖馬六甲海峽,中國將毫無反應之力。但克拉運河如果開掘,而且如果又是由中國主導,就可以解開這個魔障。所以,消息刊出之後,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在內的華文媒體,連日都有廣泛的報道及分析。不過有趣的是,泰國的媒體卻靜悄悄,讓人覺得有絲詭異。
結果,五月十九日當天,中方官方通訊社新華社自泰國首都曼谷發出報道,指稱中國駐泰大使館就相關報道做出回應表示,「我們注意到關於克拉地峽的消息,據中國駐泰使館了解,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迄今為止沒有參與關於此項目的研究和任何具體合作,也未就此問題發表過任何立場」。
這個說法通過新華社發出,當然是正式的官方闢謠。實際上,克拉運河是一盤超過百年的冷飯,隔段時間就被端出來翻炒一次。很多時候,都是有心人為了利益,故意炒作。
最早提出克拉運河構想的,是泰國有史以來最受崇敬的五世皇朱拉隆功大帝,時值十九世紀末。這個構想自是一個偉大的創舉,但當時的泰國國力虛弱,並無能力挖掘,只能紙上談兵。
二戰期間,泰國成為日本盟友,日本出於經略印度洋的考量,曾計劃出資興修克拉運河,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局勢很快逆轉,自顧不暇的日本分身乏術,計劃也只能擱下。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經濟實力蒸蒸日上的日本再度提及克拉地峽運河方案,目的是縮短對日本而言至關重要的海灣—東亞石油運輸航線,但後來還是不了了之。據稱當時是美國、新加坡全力阻撓。對於美國而言,屯兵新加坡控扼馬六甲海峽,當然是戰略首選。對新加坡來說,反對的原因就更明顯了,因為一旦克拉地峽運河開通,馬六甲海峽的航道壟斷將不復存在,這等於斷了「吃海峽飯」的生計。
二零零四年,這盤冷飯再度被熱炒,廚子則是當年競選連任的泰國總理塔信。他提出五年內讓泰國成為亞洲石油中心的計劃,並把修建克拉地峽運河當作重點。當時泰國和日本還組建了聯合論證小組。但泰國上層、軍方和反對派認為塔信拋出克拉運河,目的只是收買泰南十四府選民選票,所以反應冷淡甚至負面。而且當時泰國民眾對計劃意見分歧,支持者僅有百分之三十,反對者則超過百分之四十,加上寄予厚望的日本陷入經濟長期衰退,導致塔信在勝選後也不再提。
另外還有個原因,就是泰國南部形勢不穩,最南端的宋卡、也拉、北大年、陶公的居民以馬來族穆斯林為主,分離主義傾向嚴重。泰國政府擔心,一旦運河開通,無異於把南部四府和泰國內地隔離,政治局勢將更難以收拾,因此對克拉運河一直持謹慎、保守態度。
二零零六年,中國—東盟南寧雙峰會議召開,會上克拉地峽運河問題被當做話題進行討論。由於當時中國經濟開始崛起,海外能源、原材料依存度大幅提高,許多人認為,興建克拉地峽運河,不僅能令航線縮短,運輸成本降低,運輸風險減少,還可避開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咽喉,因此中國應積極介入。自後,「中國參建」的謠傳便三不五時被翻炒一番,每次都能帶動相關股票出現一番異動。
陷入「克拉困局」?
這次的事件是否屬於此類,目前還不明朗。但克拉運河究竟是否有這樣大的經濟及戰略利益,其實還有待商榷。有論證指出,克拉運河畢竟是開鑿在泰國領土,而美泰兩國也有很密切的軍事同盟關係,如果中國開鑿克拉運河是為了避開「馬六甲困局」,又焉知不會陷入另一個「克拉困局」呢?■
《亞洲週刊》2015年5月31日 第29卷 21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