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美國應學當年英國的妥協,從南海爭端中撤出

6月22日,《赫芬頓郵報》轉引美國卡托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前總統里根的特別助理道格•班多(Doug Bandow)的一篇分析文章稱,干涉中國在東海、南海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這篇文章從歷史、國家利益、地緣政治角度分析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土爭端的方方面面,認為美國捲入這場紛爭「將使美國陷入困境」。文章還建議,美國應該從這場紛爭中抽身而去,通過對話解決紛爭。

US-should-learn-from-UK

以下是道格•班多文章的編譯。有刪節。

中國的鄰國拒絕在領土問題上進行協商,並堅信它們與中國並不存在領土爭端問題。但中國這個國際秩序的新晉制定者在領土上的行為,讓美國這個世界超級大國感受到了威脅。美國被迫面臨一個是否應在隔海相望的地球另一端發動戰爭的決定。

時間回到1845年。德克薩斯州通過暴力手段從墨西哥分裂出來后被美國納入麾下;美國不僅要求鄰國墨西哥承認其對德克薩斯的併入,且重新畫了一條邊界線,遠遠超越了美國人的聚居點。美國率先發動軍隊佔領了爭端領土,事件發酵,戰爭接踵而至。

與此同時,美國在與加拿大西部邊界爭端問題上對英國也採取強硬態度。之前的協定中的爭議區域在美國看來都是勢在必得的。當時美國擴張主義者的口號是「不達54/50就打仗(54/40 or Fight)」,希望把美國俄勒岡州北界推至北緯54度40分,這個區域原本為俄羅斯所佔領,後來賣給了美國。之後波克爾(Polk)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在邊界問題上態度稍有軟化,英國也逐漸對來自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生國家的勒索感到習慣,為一度兵戎相見的兩國之後發展出的「特殊關係」埋下了伏筆。

在中國成為經濟大國並伴隨着軍事和外交實力上的巨大飛躍后,原有的國際及區域秩序對中國進一步發展的阻礙愈發嚴重。對島嶼和周圍海事資源的控制對中國來說愈發重要,於是中國重申對邊界領土的主權。這一系列舉動在中國崛起之前是十分沒有必要的,但現在情形已大不同了。

雖然美國的軍事力量仍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但其威脅已遠不如以前。中國則在軍事方面越來越強硬。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國和中國最終因為一些「再愚蠢不過的小事」開戰,最有可能的地點應該是在西太平洋而不是巴爾幹半島。

美國願意與中國開戰嗎?

東亞周圍的水域有許多島嶼,包括釣魚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中國宣稱這些島嶼都屬於中國領土,引發了文萊、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的反對。

美國雖然並不身處這些海域爭端之中,但也曾與中國在海域問題上產生過爭執,起因於美國海軍在中國200英里長的專屬經濟海域中收集情報的行為是否合法。更重要的一點是,美國與日本在軍事上是正式同盟關係,但美總統聲明,美不干涉日中的邊界衝突問題。日本為應對中國,最近剛修訂了美日防衛合作指南以深化其雙邊合作關係。美國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關係相對較弱,但菲律賓政府也在尋求建立與美日類似的戰略合作關係,以強化其在領土爭端中的主動權。除此之外,美國也自認為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哪裡有爭端就要去哪裡插上一腳。

但事實上美國已經介入其中。奧巴馬政府已派空軍到中國稱為所屬領土的島嶼上空盤旋,並與日本商討聯合巡邏事宜。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及之後的海事事件,雖然最終和平解決,但過程並不平穩。如果此類事件重演,中美關係又將蒙上一層新的陰影。

沒有一個國家值得付出戰爭的代價來解決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問題。大多數爭端區的島嶼本質上都沒有太大價值。各國海洋權可能會因領土爭端而改變,但在和平年代,海洋權上的這一點差別也並不會導致太大影響;戰爭年代一切都與海軍軍備競賽有關。控制這些島嶼帶來的經濟價值雖然很大,但與各爭端參與國本身的經濟規模相比,還是九牛一毛。對島嶼下面埋藏的碳氫化合物的和平聯合開發將為各國最小化開發成本和風險。

對所有爭端牽涉國來說,在此次爭端事件中,民族自尊比法律細節更為重要。二者均可滿足當然最好,但就像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在170年前的做法中展示的那樣,法律在邊界爭端中往往毫無分量。法定權利是在一個國家的歷史、控制、國際法和協定之間複雜的相互產物。從大形勢來看,中國的要求其實有其合理性存在。對於中國來說,這些要求自然與美國當年面對墨西哥或英國時提出的要求一樣合理。

儘管中國並不畏懼動用武力,所有人仍然都認為領土爭端應和平解決。中國是一個希望重劃地緣政治格局的大國,剛剛步入世界大國角力的舞台不久,便在海域問題上對已有的超級大國發起了挑戰。此外,中國目前海軍的實力已與日本相當,並遠遠超過了其他此次領土糾紛中的牽涉國家。

美國面對與兩百年前英國相同的問題

美國應該如何應對呢?國內外不斷增加的壓力都在迫使美國實施對中國更為強硬的外交政策,以懲罰其攻擊性的姿態,尤其是在東亞地區。然而,這樣的策略會使美國陷入困境。

對中國而言,領土問題涉及的利益是明顯且誘人的:提升國家實力,改善國際威望,拓展海事權利,獲得更豐富的資源……相反,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涉及的利益則少很多,且相對不那麼重要。美國更希望控制這片水域和資源發展的國家是自己的同盟國,而非對手。同時,美國也在尋求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國際行為準則的做法,比如航運自由及和平解決衝突等。

然而面對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諸國必須面對一個兩百年前墨西哥和英國面對美國時同樣面對的問題:當面對一個正在崛起而且只可能變得更加強壯的國家時,一個國家在怎樣的情況下願意用戰爭的方式解決衝突?更具體來講,萬一戰爭今天打響,明天的世界又將會怎樣呢?

當然,美國支持發動戰爭者們的理論認為,只要美國表達出一絲戰爭的傾向,中國就會徹底打消用戰爭解決衝突的念頭。這個理論可能會奏效——但並不是長久之計。如今的世界已經不是兩百年前的那個封閉靜態的世界了。當時日漸壯大的美國與現在的美國不同,那時的英國也不是現在的中國,不會那麼輕易地讓步,簽署一個明顯不利於自己的條約。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還未可知。

如果美國逼迫中國放棄對中國而言十分重要的利益,那麼中美關係的對峙狀態是可以預言的。作為回應,中國很可能會加緊軍備競賽的步伐,着力發展空軍和海軍,在牽扯到美國利益的其他方面對其進行報復。顯而易見的是,如果把目前的區域性衝突升級為世界強國的對峙,場面將更難收拾。美國人應該仔細想想如果這樣的狀況發生,他們將如何應對,以史為鑒,反思一下以前類似的威脅發生時他們的所作所為,比如應對巴巴裏海盜時他們的表現及後果。

此外,美國花那麼多錢養了一支如此龐大的軍隊,從長遠的政策角度來看,並不值得用在幾千里以外的這樣一場戰爭上。鷹派代表議員J. Randy Forbes曾看似有遠見地提出,美國應在與中國軍備競賽的 「軍備升級上佔壓倒性控制地位」並持續在「反介入和區域封鎖系統上超越中國」,以便代表「同盟和利益夥伴們」能夠隨時「果斷地進行干涉」。然而,用兵比養兵要花多得多的錢。美國在經濟上的領先優勢愈發衰退,嬰兒潮一代的社保和醫保的負擔仍未消去,聯邦財政預算持續吃緊。美國人民,無論老小,似乎都不會為確保釣魚島歸屬日本及黃岩島插上菲律賓國旗而支持將美國士兵送上戰場。

對比之下,中國參與戰爭的成本小很多。並且,中國人民似乎會支持中國出兵奪回那些爭議領土。甚至絕大多數年輕的、自由派學生們都認為爭議領土是屬於中國的。

這一點使得狀況變得更加糟糕。「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這些領土屬於中國。」我在一個以和平解決領土衝突為主題的研討會上發完言后,一個大學生這樣告訴我。同樣,大部分日本人、菲律賓人、越南人等其他國家的人民也都認為這些海域是他們國家的。但很少有美國人對於這些領土屬於哪個國家有一絲半點的興趣。然而,Forbes這樣的鷹派意見人士,竟然還主張美國人蹚這攤形勢複雜未來又可能走向武力的渾水。

不可否認,美國的干涉將使局面更加緊張。力挺日本和菲律賓的結果,就是與中國對抗的成本被轉嫁到美國(卻收不到相對應的任何利益)。有了美國核武器的庇護,日本和菲律賓在與中國的交鋒中都將咬緊口風,不願妥協。到頭來,民族主義精神濃厚的日本人、國家危機驅使下的菲律賓人可能會成為整個爭端中最大的麻煩,而美國卻與兩國都結成了同盟。為了日本和菲律賓,美國甚至願意把洛杉磯置於危險之地,這一點恐怕連中國人都難以相信。萬一一個膽小的、被沖昏頭腦的、野心重重的士兵或飛行員率先開了火呢?並且一個膽小的、被沖昏頭腦的、野心重重的政客還予以支持了呢?

美國應徹底從東亞領土糾紛中抽身

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已經打了夠多的仗了。美國非但不應該動用武力刺激中國,並且還應徹底從東亞的領土糾紛中抽身離去。首先,美國政府應清楚其是否在東亞擁有霸權統治地位,並不牽扯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相反,美國在東亞迫切地想要獲取這樣的統治地位,反而釋放出了一種不安定的信號,使得中國把其視作對中國根本利益有巨大威脅的敵人。

其次,美國政府應充分表明自己在東亞的領土衝突上不站隊,不論是口頭上還是實際行動上都應如此。這不僅意味着不對中國主動發起挑戰,也同時意味着不與任何與中國產生領土衝突的國家結盟。不論單邊還是與盟軍聯合發起,軍事行動都應是嚴令禁止的。

儘管美國需堅守航運自由的原則、堅定認為中國試圖將南海80%的海域都歸為己有的作為是沒有法律基礎的,但實際上,中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挑戰這一項基本原則。相反,與印度等幾個其他國家一樣, 中方反對的是在其專屬經濟海域中進行軍事情報活動。而這一問題在國際海洋公約法中並無詳細規定。美方的軍事行動只會激怒中方,並不會起到抑制中方行為的作用。

第三,美國應撤銷對爭議領土的安全庇護。日本現在已經足夠強大到能夠保護自己了,為什麼美國還要繼續守衛一個已經足夠強大的國家?說到底,美國的利益在於日本的獨立,而不是保護海上那一群毫無價值的石頭,美在菲律賓的黃岩島糾紛中的利益也是如此。美國把自己的軍事力量全都壓在這幾個對美國的存亡並無直接關係的國家,本來就已經夠愚蠢了。如果還要因為一些可能最終歸屬於中國的領土而挑釁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發動戰爭,那更是愚蠢至極。

第四,美國政府應靜觀其變,不要主動干涉。日本正施重金着力于軍隊建設,其他小的國家也在提升軍事儲備,很多國家與日本合作,並且所有國家都在鼓勵印度崛起,與中國抗衡。甚至緬甸和朝鮮都在尋找應對中國的方法。如果亞洲各國在區域內結盟應對中國,而美國可以通過提供軍事援助的方式參與其中,這比直接挑釁中國要划算許多。

第五,美國應在談判桌上下更多功夫。美國政府應抓住中國在領土上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據這一點,在談判中展示出其主要立場並不是「擊敗」中國而是維護區域和平和穩定。美國應聯絡其區域同盟,為領土爭端提供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國與國之間進行雙邊談判與調解,或者多國間以多邊對話或論壇方式進行溝通。組建國際專家小組進行協商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正式(如國際海洋法庭)或臨時形式均可。還有一種方案是擱置正式主權的議題,創造聯合資源開發和海上監督系統,但前提是要有中方的支持。共享主權為協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行為準則的制定將防止領土爭端中的小規模衝突升級為大型危機。並且,無論領土如何劃分,各國均需認同水域自由的基本原則。中國南海研究院的吳士存院士呼籲中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求同存異」。

最後,美國作為一個曾經常與亞洲各國交戰的國家,應強調區域和平對於各國的益處,對於中國尤甚。日本、韓國以及最近幾年的中國已經成功通過經濟發展擺脫了貧困。是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使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並且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仔細反思后就會發現,為價值並不突出的幾個島嶼犧牲和平,這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各方都應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緩和緊張局勢。

那麼美國究竟應該如何面對東亞的領土衝突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美國務卿約翰·克里所言的那樣,美應負責確保「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當大國崛起的之時,以往的行為準則往往難將適用,此時各國間的協商調解就顯得更加必要。而對話往往是最有效的,甚至對於中方來講也是如此。在過去中國捲入的23起邊境衝突中,有17起最終和平解決了。

即便協商最終失敗,美國也不必為此發動戰爭。在大部分東亞地區的邊境衝突中,美國牽扯到的利益都相對次要,故美國不應主動。美國政府的確應回顧歷史,學習一下美國崛起時,當時的世界大國們是如何應對美國這樣一個好鬥敢戰的新興大國的。英國當時就妥協了。今日的美國就如同當時的英國一般,對美而言最重要的利益是維護和平,而非發動戰爭。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