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已突然崛起一年多,關於其稱呼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不同的媒體似乎也未形成統一的意見。關於到底該如何稱呼該組織,已經激起了一場大爭論。
英國首相卡梅倫聯合120名下議院議員聯合要求BBC等媒體停止將這一組織稱為「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因為「伊斯蘭」容易讓穆斯林群體「每聽到一次都會反彈」。卡梅倫表示,最好以這一組織的阿拉伯語縮寫「達伊沙(Daesh)」稱呼,這一名字在英語里念起來像「Dash(衝撞)」,在阿拉伯語里念起來像「播種混亂的人」。
不單是英國,關於這一組織的名稱的爭端由來已久。伴隨着該組織的恐怖主義行徑逐漸被大眾所知悉,「ISIS」、「ISIL」、「IS」、「Daesh」,各種稱呼混亂不堪,難道我們就不能統一一個名稱嗎?
他們太喜歡改名了
這真的不能怪媒體。實際上,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該組織太喜歡改名了。
該組織在2004年初名為「統一聖戰組織」(Jamāʻat al-Tawḥīd wa-al-Jihād,Monotheism and Jihad),2004年10月,該組織時任領導人阿布·扎卡維宣布效忠本·拉登。隨後扎卡維將該組織的名字改為「兩河國家基地組織」(Tanẓīm Qāʻidat al-Jihād fī Bilād al-Rāfidayn,The Organization of Jihad’s Base in the Country of the Two Rivers,通常被稱為「伊拉克基地組織」(Al-Qaeda in Iraq)。
「伊拉克基地組織」在2006年取得了一系列軍事勝利,由此宣布自己在伊拉克北部「建國」,自稱「伊拉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2013年,在敘利亞內戰中漁翁得利的該組織又獲得了敘利亞的大片土地,因此改稱為「伊拉克和沙姆斯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al-Shams)」,「al-Shams」是一個很難翻譯的阿拉伯地理詞彙,可以理解為「大敘利亞」,即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地。由此該組織的簡稱「ISIS」就這樣流傳開來。
由於「al-Shams」在英語世界並不那麼容易被理解具體是什麼。一些該組織的鼓吹者便用另一個更容易被英語國家理解的歷史地名「Levant(黎凡特)」替換了「al-Shams」。黎凡特也是個沒有明確定義的歷史上的地理詞,橫跨亞歐非,大概意思是歷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曾到過的地方。據ISIL在某社交網站上的聲稱,他們理想中的ISIL包括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北部、歐洲大片地區等。
這也是「ISIL」的由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
去年6月,該組織的自信心進一步膨脹,自封「哈里發」,宣稱自己是正統伊斯蘭王權的繼承者,同時還拋棄了所有的地理前綴,直接改名為「伊斯蘭國(IS)」。然而,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了這個「國」。
西方建議稱「達伊沙」
目前,全球大多數媒體均用「伊斯蘭國」稱呼這個組織,這基於一個簡單的理由:該組織自己這樣稱呼自己,同時必須保證精確性。
然而在政治上這卻帶來了風險,也讓很多西方政客反對媒體用「伊斯蘭國」這個稱謂。他們認為,這樣稱呼這個組織是幫助其散播信息,因為自稱「伊斯蘭國」,暗含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群體都應遵從該「國」指示之意。另外,這一名稱在穆斯林群體中不免會產生反感情緒,因為對於宗教人士來講,「伊斯蘭」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其阿拉伯語原意中有「和平」、「順從」,「純凈」等含義,與行徑殘暴的恐怖主義掛鈎在很多人看來難以接受。
從去年看是,法國、美國的官方機構開始改稱該組織為「達伊沙」,然而,各國的媒體看來依然不買賬。目前,包括CNN、BBC、《衛報》等主流媒體依然以「伊斯蘭國」稱呼該組織。
實際上,中國國內也並沒有統一的聲音。中國政府在官方公開場合雖然堅定地將這一組織定性為恐怖組織,然而卻從未直呼其名。也正是因為中國政府沒有公開點名這一極端組織,國內媒體對於該組織的稱呼也百花齊放。目前,新華社等機構援引目前約定俗成的「伊斯蘭國」稱呼這一組織,香港媒體大多也跟隨援引這一稱謂。
央視等電視媒體甚至略去了具體的名字,在新聞報道中直接以「極端組織」予以稱呼。然而,對於擁有各個宗教、政治、軍事派系的中東地區來講,這一做法不免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誤解。
超越新聞在報道該組織的新聞中,通常是在第一段以「伊斯蘭國(ISIS)」形式指代該組織,在後文中用ISIS代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