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方以嚴格出名的「虎爸、虎媽」,碰上西方追求獨立思考的教學觀念時,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日前英國廣播公司(BBC)拍了一部紀錄片《我們的孩子挺得住嗎?》(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暫譯),邀請5名中國中學老師到英國漢普郡(Hampshire)一所頂級中學,對該校的學生進行一個月的「中國式教學」,研究嚴格的中式教學法能否在英國校園起到效果。結果,中國老師明顯「水土不服」,英國學生的不少舉動讓他們十分「抓狂」;而英國學生也無法適應高強度教學,被中國老師訓哭。中國老師表示,這些英國學生缺乏進取心,懶散無紀律,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英國的高福利制度。
哪種教學方法更有效?
事情的起因,是BBC啟動了一個研究項目——「中國化的英國學校」,他們在英國頂尖的公立學校博航特中學(Bohunt School)開設「中國實驗班」,不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國學校相同,所有課程也都由中國老師來上,並且全程跟拍,錄製成紀錄片。
5名中國老師也是經過精挑細選。據這個「中國實驗班」的班主任、來自杭州的80后數學老師鄒海連(音)透露,他花了半年時間,才通過BBC設置的重重關卡。鄒老師回憶,BBC在選人時開出的3項基礎條件,攔住了絕大多數老師的腳步:第一,該項目要在中國基礎教育體系內尋找老師;第二,這些老師從事英語語法、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教學工作至少滿5年,少半年都不行; 第三個條件是最難的,這些老師還要具備全英文教學的能力。鄒老師說,他的入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可以用英文上數學課。鄒老師還表示,BBC當時反覆強調,希望他在英國上課時,能用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紀錄片中,5名中國老師需要教導「中國實驗班」里50位年齡在13至14歲的英國學生,而博航特中學的其他學生則跟往常一樣,由校內英國老師教導。在一個月後,兩組學生分別進行數學、自然科學的考試,來看看哪種教學方法更有效,結果會在紀錄片中公布。BBC希望通過這個研究項目,探尋中國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能否教好英國學生。
中國的教師們似乎對英國學生的表現感到憂心忡忡,一名教師趙薇認為,英國的學生們缺乏積極性,她說「即使他們未來沒有工作,他們還是會有政府給予的救濟金,因此他們根本不會擔心,」
趙薇指出,「在中國,我們不會得到來自政府的幫助,我們必須要努力工作來賺錢養家。」她也對英國政府喊話,認為英國政府若是能削減社會福利,就能迫使人們為了生活去工作「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出現。」
英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讓中國教師搖頭,來自南京外語學校的李張愛雲(音)老師表示,課堂中的實際教學情形讓她不甚滿意「我在課堂上發放作業卷時,我希望大家都能把注意力放在上面,但卻有一些學生在聊天、有些在吃東西、有些甚至在化妝。
「有時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然我就瘋了,」李老師說,「全班學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聽我講話,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幹什麼。」
另一名自西安的自然科學楊君(音)則回憶到,有一名女學生因得知偶像團體「單向樂隊」(One Direction)中的一名歌手離開樂隊的消息時哭著離開了教室。「在課堂上出現這麼情緒化的舉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楊老師說,「在中國,課堂紀律根本就不是個事,但在英國,這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語言不是問題,但中英學生的差別還是讓中國老師們大跌眼鏡。在這部紀錄片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一名中國老師面對一群思想開小差的英國學生大聲喊道,「聽我講」;「開動一下你的腦筋」;「不要說話,不要提問」。
紀錄片中,兩名英國學生無法承受中國式體育課的「高強度競爭性」,居然哭了起來。
楊老師質疑英國學校的教學大綱,她說:「在英國,老師用不同的教學大綱去應付不同的學生,但在中國,就只有一個教學大綱,要麼適應,要麼淘汰。在中國,你只有努力去追上課程進度。」
數學老師鄒老師在上課時,採用的是華人都非常熟悉的教學方式:先證明數學公式,再試著套用到題目中。但英國學生卻對證明過程興趣缺缺,他們堅稱:「知道怎麼帶公式就好了!」令鄒老師大感訝異。
不過,相較於華人社會屢屢出現「媽寶」、「爸寶」,鄒老師對於英國孩子的獨立印象深刻。一個小男生在教室裡摔傷了手,痛得他嚎啕大哭。但當家長來接他回家時,這位男孩拒絕讓哥哥幫他拿書包,他媽媽更是連問都沒問,這位男孩一路提著自己的書包回家。
學生現身說法:老師把我們當海綿
對15歲的露絲(Rosie Lunskey)來說,中國老師授課的這1個月令她永生難忘。露絲自認是個普通的15歲女孩:愛好自由、喜歡睡覺。在她的想像中,暫時改由中國老師授課應該不會對她的學校生活帶來太大影響,頂多就是增加上課時間與回家作業。
和大部分英國學生一樣,露絲很踴躍參與課堂:樂於舉手發言,分享自己的看法,並對分組討論、與他人合作感到習以為常。但幾天下來,露絲發現,在中國老師的課堂上,最好的生存之道是:「當個機器人。」拼命抄筆記、專心聽課準沒錯。
最令露絲感到無法適應的是,中國老師對於學生的期望和英國老師截然不同:成績至上,每個人都得努力拿下高分,成為最優秀的那個人。中國老師在課堂上不斷點名,要求學生回答問題,也讓露絲感到喘不過氣,第一次覺得自己跟不上進度。
露絲形容自己快被「壓垮了」,中國老師把學生當成能夠不斷吸收知識的海綿,於是他們不停地教,無視學生疲於追趕進度、覺得無聊透頂。
對於中國老師的教學方法,博航特中學的校長尼爾·斯托格(Neil Strowge)表示不贊同。他認為,自己的學生並不像中國老師所描述的那麼懶散。兩國學習的風氣不同,英國教育制度鼓勵孩子們獨立思考,然而對於中國一貫的填鴨式教育,尼爾形容是「麻木和無趣的」,會麻痺學生思維。尼爾認為,英國學生不適應中國老師的上課方式及緊湊的課程,尤其是上課時不能隨時舉手發問、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攝像機鏡頭以外,當你參觀我們的學校,你會發現我們的學生並不是那樣。」尼爾說,「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尊重學生的話,那他肯定會遇到問題。」尼爾最後表示「我並不認為英國政府給予的社會福利,會造成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失敗。」
儘管校長努力為自己的學生辯解,但英國網友顯然更贊同中國老師的說法。
「他們(中國老師)是對的,」一位網名叫諾卡的英國網友在社交網站留言道,「英國老師沒有老師的樣子,學生沒有學生的樣子,英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這條留言獲得了4600多個「贊」。
另一位在倫敦的網友則略帶幽默地留言道:「這些學生應該在有客人來訪時表現得更好一些,校長為學生開脫是個很大的問題。我自己也是個老師。」
這個紀錄片也讓英國人開始反思:我們的孩子將來要怎麼和中國的孩子競爭?英國的教育該向中國看齊嗎?
事實上,根據英國教育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的評比,博航特中學是一所傑出的中學,學生也大多出自中產階級家庭,絕非「放牛學校」之流。
一位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 BT)的記者泰爾斯(Alan Tyers)寫道,英國教育體制最可貴的地方在於,鼓勵學生培養創造力與獨立思考。當這樣的英國孩子面對動機強烈、習慣接受鞭策的中國學生時,到底誰能佔上風呢?恐怕很難下定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