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廂情願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下個月訪問美國,這也是習近平上任以來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在過去幾年時間裏,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多次會面。人們普遍注意到,習近平在會見奧巴馬時使用最多的一個詞匯就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Wishful-thinking-new-relations-between-big-powers

2012年2月,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副主席訪問美國,在華盛頓首次提出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

在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後,他在每次會見奧巴馬時,包括2013年6月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和2014年深秋北京「瀛台夜話」時,都強調了這個概念。

與此同時,他在會見到訪的美國高級官員時,也幾乎每次都會提到這個詞匯。

毫無疑問,習近平在下個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也將會再次強調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性。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幾周前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出席紀念中國建軍88週年招待會時表示,習近平這次對美國的訪問「必將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注入新動力」。

有觀察家指出,儘管中國方面曾多次表示中美兩國領導人已經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共識,特別是在2013年夏天安納伯格莊園的會晤中就此達成共識,但是這個概念顯然沒有引起奧巴馬及其助手的足夠興趣。

「核心利益」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13年9月曾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詳細論述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問題。

他說,習近平用三句話精闢地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也就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贏。

他進一步解釋說,歷史上新興大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衝突和戰爭,但現在的世界已今非昔比,對抗將是雙輸。相互尊重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本原則,這包括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有美國官員就此發表評論說,美國政府歡迎中國的崛起,也承認世界力量平衡正在發生的變化,並且同意兩國應該為避免出現對抗和衝突而努力。但是,雙方有關核心利益的認同存在著差異。

美國官員指出,美國無法確切地知道中國「核心利益」的範疇,是否僅僅包含對台灣、西藏和新疆的主權要求,還是包括在東海同日本的主權爭執,以及在南海同東南亞國家間的主權糾紛。

有批評人士指出,中國所說的「大國」只包括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並不包括美國的盟友日本以及其他中國的鄰國。

還有人表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說法,實質上就是要求允許中國在亞洲建立中國的勢力範圍,要求美國同意從這個地區撤出,以減少衝突。

所以說,美國對中國的這個「新型大國關係」的說法深感疑慮,並始終希望同這個說法保持距離。
非敵即友

美國文博大學政治學教授于濱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新型大國關係」被中國媒體炒得很熱,好像是雙方領導人都認同的,實際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在美國沒有什麼響動。

儘管中國方面曾多次表示中美兩國領導人已經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共識,特別是在2013年夏天安納伯格莊園的會晤中就此達成共識,但是這個概念顯然沒有引起奧巴馬及其助手的足夠興趣。

他說,美國人居高臨下的姿態永遠放不下來,美國的整個全球戰略就是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在歐亞大陸崛起的向美國霸權挑戰的實體存在。許多人一直覺得中國是個威脅,尤其美國軍方有這樣的感覺。

于濱教授說,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不同於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之間的那種勢不兩立的關係,但是美國對同中國的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不大習慣。

「美國人所習慣的是同盟關係,也就是,要麼是我的敵人,要麼是我的朋友。就像小布什說過的,要麼和我們站在一起,要麼和我們對抗。」

他說,美國人從心理上很難接受一個非西方的、非基督教的、非西方式民主體制的,又有獨立的自主外交和獨立的核打擊力量的大國。

于濱教授認為,中國的戰略文化有所不同,中國像打太極拳一樣,虛虛實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說,中國方面不要求取代美國,中國的崛起是不以取代美國的國際地位為前提的。中國已經做到了在美國治下的國際體制中的初步崛起,但問題是美國是否能夠容忍一個在他們看來混沌的摸不准的中國。

于濱教授說,中國和美國之間在很多問題上應該更多地了解對方。

他特別指出,中國方面對美國的了解不夠,包括媒體和專家等等,對美國存在著相當多的理想化的東西,或不切實的、一廂情願的東西。

但是他說,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最敏感和最複雜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領導人見面至少能夠暫緩一些兩國間大的分歧,同時還能就廣泛的議題交換意見。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雙方都是有所期待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