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勢力地圖

如果按照姓氏劃分勢力,陳林黃鄭將佔據台灣、福建、兩廣,張王李劉則盤踞華東、東北,西南多數省份被李家奪取。

Chinese-Surname-Distribution-Map
Chinese-Surname-Distribution-Map03
林姓的分布圖

中國人的姓往往蘊藏着豐富的信息。有時,能從中猜出他的籍貫。比如「林」,見到一個姓「林」的中國人,很多人都會猜測他是福建人;「黃」,很可能是廣東/廣西人。

這樣的猜測有着統計數據支撐——中國林姓人口中57%分佈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這三省中又以福建的林姓佔比最高。

福建有句俗話: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排滿街,可見有多麼常見。福建省會福州,「林」貴為福州第一大姓,戶籍人口中共有970138人姓林,佔總人口的16.08%。而陳姓也不甘落後,以15.78%排行老二。兩姓相加即已佔到福州近三分之一人口。如果加上黃鄭以及第五大姓王,可佔總人口46.06%。

中國的不同地區,佔優勢的姓氏不同。總體而言,以中原地區較為多樣,相對統一。各邊緣省區,則各有優勢明顯的特色大姓。

回到福建的例子。「陳林黃鄭」,只有陳、黃屬全國性的大姓。但陳姓全國排名也不過第5位,約佔總人口5%不到,黃姓位列全國第8,林姓則不過是第16大姓,鄭姓更是排位在20名以後。

中國姓氏地圖

和福建一樣,不少地區的優勢大姓,在全國範圍內並不佔優。尤其是南方地區。

Chinese-Surname-Distribution-Map04
Chinese-Surname-Distribution-Map02

Andrew Stokols發布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中國姓氏圖與中國姓氏地圖

而全國範圍內最主要的姓氏,也存在地區分佈的不平衡。以王、黃為例。眾所周知,王姓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姓,有統計認為乃全國第一姓氏。

北方範圍內,王姓毫無爭議佔優,它是華北和東北16個省區的第一大姓。東北的吉林(11.0%)和遼寧(10.7%),王姓更是能佔到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王姓在北方的巨大優勢,保證了它在全國統計中的地位。

到了南方,王姓的勢力明顯衰落。與之相比,在華北和東北則明顯落後的黃性,開始佔優。

黃姓貴為廣西第一大姓,佔人口7.62%。在廣東也有6.94%,是廣東第二大姓。在這些地方,黃姓的勢力遠遠超過王姓。

廣東人口基數龐大,廣東黃姓人口佔全國黃姓的21.65%。粵桂閩湘川贛六省區的黃姓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60.75%。這些南方省份共同發力,將黃姓擠入全國十大姓。

為什麼姓氏的分佈有如此明顯的區域差別?這些當地大姓是如何在各地嶄露頭角,攻城掠池的?

當然,這和姓氏的起源地區不同相關。每個姓氏都有祖先的傳說,至今,姓氏總數尚無精確統計,其數量有說是4000多的,也有說是5730的,甚至有認為超過10000個的。一個個考證其起源發展的傳說、歷史難以操作,也並不能解釋總體的現象。

中國姓氏總量的絕大多數為罕見姓氏。大姓數量非常有限且高度集中(詳見大象公會往期文章《李王張劉陳姓為什麼那麼多》),它們能獲得優勢地位,和遷徙過程、社會地位等等因素有關。

奠基者效應的影響

除了入贅、改姓等特殊情況外,中國姓總體而言由父系傳承,因此,姓氏的傳遞也遵循基因傳遞的一些規律。

《李王張劉陳姓為什麼那麼多》一文中曾提及,由於概率關係,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一個地區的姓氏在代際傳遞時會逐漸減少——在婦女生育兩個孩子的情況下,最終會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姓氏逃過絕嗣的命運而保留下來。因為其他姓氏的衰亡,剩下的姓氏就自然成為當地大姓。

因此,傳統中國社會跨地區人員流動較小,不同地區最終發展壯大的姓氏略有不同,形成了初步的姓氏勢力地圖。

然而,現實畢竟不能簡化為純粹的概率事件,不少其他因素也左右了一個地區姓氏競爭的狀況。

如「奠基者效應」。這是基因傳遞的一條重要規律,即當一個種群中的部分個體由於種種原因和原來的種群隔離,形成新種群時,其內部的基因多樣性往往會降低。

舉例來說,假如原始種群內有五個不相關個體,甲乙丙丁戊,其中的兩位:丙、丁,離開原有種群,到新的地方發展新種群,則這個新種群中就只有丙丁的基因了,而缺乏另外三個個體的,其多樣性自然會降低。反映到姓氏上,就往往會出現少數幾種姓氏獨大的現象。

最經典的奠基者效應莫過於法國殖民魁北克。在1608-1760年長達150多年的殖民史中,只有8500名左右法國殖民者遷居魁北克並結婚生育。1760年,英國佔領魁北克,法國移民幾乎停止。但是由於魁北克居民的高生育率,魁北克的法裔人口迅速膨脹,現今魁北克八百萬居民六百萬母語是法語,其中絕大多數是法裔。

Chinese-Surname-Distribution-Map05
各個時期魁北克排名前15的姓氏

魁北克的奠基者效應尤其明顯,其姓氏分佈和法國大相徑庭,且相當集中。其第一大姓Tremblay在法國本是排行1000名以後的小姓,在魁北克能佔1%以上人口,第二大姓Gagnon和第三大姓Roy分別也佔人口0.79%和0.75%。相比而言,法國本土最大的姓Martin佔總人口比例連0.5%都不到,第二大姓Bernard和第三大姓Dubois則連人口0.2%都沒有。

中國沒有像魁北克這樣和本土隔離了數百年的殖民地,但福建林姓的發展壯大,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奠基者效應。

福建的林氏自稱源自中原。一般認為源出春秋時期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兒子姬開。西晉末年,中原漢人大舉南下,是為「衣冠南渡」。林姓跟隨眾多中原移民進入福建,當時入閩的主要姓氏有林、陳、黃、鄭、詹、丘、何、胡,史稱「八姓入閩」。

八姓入閩的真實時間段尚存疑問,但無論如何,衣冠南渡后,它產生了奠基者效應,八姓中前四姓林、陳、黃、鄭,在福建這塊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取得優勢,導致福州地區的姓氏驚人地集中。

不過,奠基者效應不能套用於中國其他地區。如黑龍江省十大姓,王、張、李、劉、趙、孫、楊、陳、於、徐,與其主要移民山東省十大姓王、張、李、劉、孫、趙、楊、陳、徐、馬相比,基本重合,排序也幾乎一致。

為什麼會這樣?

一方面,山東向黑龍江的移民時間短,分化還不明顯,另一方面,「闖關東」的人數巨大——僅在1927-1929年,官方統計山東流入東北的移民就分別有716621、603870、567809——如此巨量的移民,奠基者效應比起福建自是弱得多了。只是山東的部分地方性罕見姓氏,如上「彡」下「且」、昃等可能在黑龍江變得少見,或消失。

江浙地區則是另外一種情況。和福建一樣,江浙自古就是接收北方移民的重要地區。不同的是,江浙距離中原距離更近,更加容易通達,經濟也更為發達。因此來自各地移民持續不斷進入,移民時間、地域跨度更大,這導致江浙——尤其是江浙北部——奠基者效應遠遠沒有福建明顯。

杭州排行前五的大姓分別是王、陳、張、徐、李,基本都是全國大姓。杭州的姓氏集中度也相當低,第一大姓王姓不過佔人口4.8%、陳姓4.5%、張姓3.2%、徐姓2.9%、李姓2.6%。五大姓相加還不到五分之一,與福州五個大姓佔去一半截然不同。

地方家族的勢力

姓氏依附於家族存在,佔據巨大優勢的姓,往往有尤其有利的因素使得該姓家族人丁興旺。

曲阜的孔氏就是一例。孔氏在全國乃至全山東,都不算大姓。但在曲阜,孔子直系後代衍聖公家族備受優待,有着更多的財力精力投身於繁殖後代。天長日久,曲阜的孔氏相對當地其他姓氏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導致孔姓成為曲阜的第一大姓。

更有趣的是「改姓」。中國的老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是在強大的現實利益下,改姓為當地豪族也並不罕見。

仍以曲阜孔氏為例,進入曲阜孔府的僕役無論原本姓,一般都跟着改姓孔。現存曲阜孔氏的族譜中,最晚共祖是中古時代的,但根據《曲阜地區孔姓人群17個Y-STR基因遺傳多樣性分析》研究,曲阜孔氏Y染單倍群C3(46.06%)和Q1a1(27.01%)均高頻——這意味着曲阜現今的孔氏中,相當部分為攀附孔子從而獲得朝廷優待的後裔。

Chinese-Surname-Distribution-Map07
孔姓Y染色體單倍群頻率

外家改姓,是中國的常見現象。不少全國大姓都通過這種方式吸納了新的成員,壯大勢力。尤其是其他民族漢化,起漢名時,最近的例子是滿族、蒙古族民眾轉用漢姓「張」「郭」等,壯大了這兩姓在北方地區的勢力。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唐朝安史之亂后大批來自康國(今撒馬爾罕)的粟特人謊稱自己是江南會稽山陰著姓康氏,導致了會稽康氏大部分反而在北方的滑稽局面;貴為李唐國姓的「李」姓,則吸納了大量千奇百怪的成員,從安國(今布哈拉)的粟特人,到于闐的胡人,再到漠北的突厥人、以及西夏党項人和西南諸多民族,都在唐朝及其後大批採用李姓,乃至冒稱是李唐皇室的親戚。

然而,影響最深遠的恐怕還是北方穆斯林普遍使用馬姓。伊斯蘭文化本不用姓,遷居中國的回回往往以名取音近的姓。穆斯林最常見的名字穆罕默德(Mohammad)中ma,最容易讓人聯想到漢族已有的馬姓,因此特別受回族歡迎。在大批用了馬姓的回族的支撐下,馬姓在北方的勢力不可小覷,其在青海、甘肅以及寧夏分別佔人口2.62%、2.57%和2.09%。而在京津冀疆陝晉豫蒙魯佔全省人口的比例也都超過1.5%。回族在馬姓中佔比之高以致北方姓馬人士往往會被當成回民。

Chinese-Surname-Distribution-Map06
馬姓在中國的分佈

到了今天,人口流動的速度、規模都遠遠超過之前,地方家族的影響力逐步降低,那些導致姓氏地方割據的因素都在減弱。

在可預見的將來,地方著姓的優勢會越來越低,而全國姓的大姓,如李王張劉陳則有望繼續擴大優勢。說不定,這五個姓中會有一個在中國取得超然地位,正如越南佔全國四成人口的阮姓那樣。■

轉自:大象公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