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之後,默克爾為何急着見習總?

占豪

據環球時報報道,一名熟悉歐洲外交情況的知情人士13日對《環球時報》證實,德國領導人默克爾密切注意着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大國關係的動態。據報還稱,德國總理默克爾確實有意近期迅速率團訪華。而從時間表上考慮,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不太可能有機會在習近平主席10月訪問英國之前訪問北京。不過,她不會拖延,她會在近期以最迅速的方式率團訪問北京,推進中歐關係與中德關係,預計默克爾的外交行程會在60天內具體安排好。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近日也表示,默克爾可能還將於今年再度對中國進行訪問。 他強調說,今年6月,李克強在訪問歐洲期間,還曾致力於推進將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同歐盟的3150億歐元的「容克投資計劃」進行對接。

why-Merkel-needs-to-meet-xi-so-hurry

9·3閱兵,德國派了前總理和駐華使節,規格並不高。某種程度上說,這有些對不起多年來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支持和中德兩國關係的發展。那麼,為何9·3閱兵后不久,默克爾又急吼吼地要訪華見習總和李總呢?

事實上,中德兩國領導人最近互訪非常頻繁。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2014年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中國;2014年10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正常情況下,默克爾今年訪華是不太合適的。9·3日前,考慮到中國9·3閱兵,若默克爾不打算出席,那就不能向中國表示要訪華的意願,否則中國安排在9·3日會很尷尬。但是,9·3閱兵后,如果默克爾想訪華,就又得看中國領導人的時間安排和情緒。而且,剛剛閱兵完就協調訪問,感覺上也不太好,若非有非常合適的理由,中國可能會刻意推遲。所以,一般情況下,在這種時候相關國家都會把時間往後推一推,避免尷尬(除非有既定安排,譬如習總9月訪美和11月訪問英國都是早有的安排)。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默克爾還要放低姿態急切地要求訪華,那麼這背後就一定有比較值得人玩味的文章。

默克爾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有四:

一、習總訪美、訪英的影響。

毫無疑問,就雙邊關係而言,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外交是世界外交國與國之間最重大的外交事件。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當前國際局勢極其複雜的現階段,習總訪美無將是一次歷史性事件,對國際政治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雖然,近期美國媒體放出一些對華不那麼友好的言論,但美國政府在發言時都會非常謹慎。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則在前幾天放出預期,稱習總訪美將很有可能給世界帶來驚喜。這個驚喜意味着,中國和美國在第三次習奧會上,完全有可能出現大的戰略妥協。

中美在戰略上妥協,中國底線實際上早已放得非常明確,中國不可能在戰略上做出重大讓步。美國呢?一方面遏制中國、重返亞太的戰略不會改變,另一方面又不能和中國撕破臉,還要和中國進行妥協、合作。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中美妥協的空間從哪裡來?中國總理曾在今年5月克里訪華時提出,中美應進行第三方合作,這意味着中美妥協可能是以交換外部利益進行的。

針對這一點,日本最近非常緊張,輿論上不斷挑撥中美關係、製造雜音,破壞習總訪美的友好氣氛,其根本原因就是擔心中美交換日本的利益。在這一點上,德國雖然不可能如日本那樣急切和緊張,但一定也會擔心中美會拿什麼來交換,以什麼來妥協。中美的合作與妥協,關係到德國和歐盟下一步採取什麼措施。如此一來,德國作為歐盟的最主要掌舵者,不可能不關注中美妥協內容,並希望趕緊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更加直接和深入的溝通。所以,默克爾此時急着訪華就不難讓人理解了。

當然,習總今年10月將訪問英國,中國元首訪問完美國後接着就訪問英國,考慮到英國和美國有特殊關係,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又比較特殊,作為歐盟的最重要掌舵人的德國領導人,一定希望不太落在英國後面與中國元首溝通。默克爾準備在習總訪問完英國后立刻能訪華,並與中國的元首和總理進行深入溝通,就是為了避免在未來外交及對華合作方面產生偏差或錯過時機。

二、中德、中歐深化合作的考量。

中國和德國在過去兩年領導人訪問頻繁,合作也非常多,深化速度很快。在習總訪美后,作為當前世界最重要的一方力量,德國一定希望能更早一些通過互訪加深德國、歐盟與中國的合作。別忘了,在與中國合作方面,歐盟、德國和美國是存在一些利益衝突,雙方有競爭關係。這種值得人玩味的關係,促使默克爾在此時有更迫切的訪華需求。

三、爭搶一帶一路戰略先機。

一帶一路戰略顯然正在成為21世紀國際社會合作最具可行性的國際戰略,這一戰略對中國和歐盟都會產生巨大的利益預期,中歐、中德會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然而,在這一戰略中,德國與歐盟主要國家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因此能夠越早、越多地和中國決策層進行溝通協調,對德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角色會有利。

四、中東局勢的風雲突變。

在中國完成9·3閱兵,中美領導人即將會面之際,中東風雲突變。俄羅斯已開始用實際行動支持敘利亞,並已與伊朗合作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9月10日報道稱,伊朗一支戰鬥部隊已經部署到位,以保衛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政權。這在已持續4年的敘利亞內戰中尚屬首次。與此同時,俄羅斯最近幾周已經開始頻繁向敘利亞運送物資和人員,據報道已經有了新的軍事部署。另外,在也門,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已經聚集了一萬多地面部隊,準備在也門與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胡塞武裝進行決戰。

這些變化都表明,中東局勢已越來越緊張,美國和俄羅斯已到劍拔弩張,瀕臨攤牌的地步。作為這個世界最主要博弈四方中的兩方,中國和歐盟保持密切溝通是有必要的。但是,相比歐盟,中國與俄羅斯是全球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且即將在9月進行中美元首會談,這意味着中國相對於歐盟心中更加有底,更從容。默克爾作為歐盟最重要、最穩健的代表,一定希望和中國領導人及時溝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對敘利亞問題上,法國、英國是主張趕緊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而德國則意見保守。當然,對歐盟來說,這種雙簧也有利於未來歐盟根據形勢隨時做出調整。

西歐國家都是很現實的,9·3閱兵一個西歐領導人也未出席表明,他們在意識形態、政治上一定會和美國站在一起,這代表着整個西方的意識形態利益。所以,在政治上我們不要對西歐國家有太多的幻想,雖然他們不會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待中國,但那也只是程度不同、條件不具備而已。

當然,我們也應該明白,歐盟和美國之間也有巨大利益裂痕,在安全、經濟和政治上都存在不小的分歧。特別是在經濟利益上,美、歐分歧很大。這種分歧,實際上已嚴重到影響國家的經濟戰略和外交戰略。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在面對中國張開懷抱歡迎相關國家加入亞投行時,西歐國家無一例外地拋開美國的反對意見,全部積極加入了亞投行。這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對中國來說,最佳的態度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和政治態度上,對西歐國家不要抱太大的幻想,不要寄望他們會對中國如何,在中美之間如果一定要選擇,他們一定會選擇美國。但是,在經濟利益上,我們也不要低估西歐國家與美國的分歧。只有客觀地看待和分析中歐關係,才能充分利用美、歐在經濟領域的分歧,才能進一步擴大中歐之間的共同利益,並最終在政治上更加影響歐盟。中國這麼做,將更加有利於國際政治的平衡,也更有利於中國對外的戰略的推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