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凌晨,裏海(Caspian Sea)黑暗的夜空被火箭發動機熾熱的噴流照亮,伴隨着震耳欲聾的呼嘯聲,26發「克拉布」巡航導彈從4艘輕型艦艇上發射,飛向西南方黑沉沉的夜空。稍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告,這26發導彈準確命中了敘利亞境內11處恐怖組織據點。
自俄羅斯9月30日開始對敘利亞境內ISIS分子採取軍事行動以來,這一輪導彈打擊無疑是一大亮點。 這次導彈打擊微妙詮釋了敘利亞反恐的深層原因
這還是名不見經傳的裏海艦隊幾十年來第一次參加實戰,甚至可以說,是裏海這片「沉默」的水域首次登上世界新聞的大頭條——此前的國際新聞里除了「裏海海底發現石油,可能引發周邊國家爭奪」(儘管這種爭端沒有激化的跡象),就是上世紀80年代西方發現「蘇聯海軍測試『裏海怪物』」(大型地效飛行器)了。
說起裏海艦隊,先要談談裏海的地理環境。雖然我們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但在國際法領域對此至今還有爭議——這並不是地理學家們純粹的學術爭論,而是關於裏海劃界問題的國際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裏海的水85%來自伏爾加河。
伏爾加河對於俄羅斯來說意味着什麼?熟悉戰史的讀者一定對20世紀的兩場大戰役不陌生——察里津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而所謂的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地區(今年起該市政府規定每年在幾個特定的紀念日要恢復斯大林格勒這個英雄的名字)之所以被反覆爭奪,關鍵就在於這一地區的重要戰略意義。
伏爾加格勒是伏爾加河上的關鍵要害,這裡有着一條重要的運河:伏爾加-頓河運河,這條運河聯通了伏爾加河與頓河,從而使伏爾加河真正實現「五海通航」,也就是聯通俄羅斯歐洲部分所臨的五片海域——波羅的海、北海(也稱白海)、亞速海、黑海、裏海。
此次發動導彈襲擊的裏海艦隊旗艦就是在伏爾加河畔的造船廠建成,沿伏爾加河下到裏海,而她的姊妹艦「遠嫁」越南時則駛往另一方向,進入黑海。這次參與發射導彈的幾艘小型導彈艦,則是在聖彼得堡的船廠建造完成後,沿內河部署到裏海的。從中可見俄羅斯運河體系通航之便捷,也可以看出控制伏爾加格勒的重要性。
這次俄羅斯發射導彈攻擊敘利亞,恰恰是歷史中一個微妙的循環——俄羅斯又到了為高加索的石油命脈而戰的時候。隨着中亞地區的反恐形勢日益嚴峻,「阿拉伯之冬」后恐怖分子氣焰日益囂張,打擊敘利亞極端組織顯然是一種從根源上遏制恐怖形勢向中亞地區滲透的手段。對於俄羅斯來說,高加索和裏海沿岸作為其出口西方的石油主產區和主要運輸路徑,是決不能允許恐怖分子破壞的,俄羅斯經濟形勢越緊張越是如此。
可以說,這也正是俄羅斯干預敘利亞局勢的深層原因之一,而從裏海發射導彈,似乎恰是對這一目標的微妙詮釋。
26發導彈打恐怖分子,值嗎?
除了上述的地緣問題,這次俄羅斯的導彈攻擊在軍事技術角度看也很有意思。首先,如果單純從成本角度來說,這次巡航導彈攻擊並不划算。
雖然冷戰時期,俄制武器的成本比美製武器要低一些,但是射程2000多公里,有末端地形匹配+圖像匹配製導或者衛星制導能力的巡航導彈怎麼說也不會是「便宜貨」。根據美國軍費公開網站的數據,美國目前戰斧導彈的採購成本在150萬-169萬美元一枚——某些報告里,美海軍對國會說「戰斧」是60萬美元一發,其實是故意把一些「沉沒成本」給「忽略掉」以後的說法。而性能與戰斧類似的3M14「克拉布」導彈價格也不可能比美國同類低太多,而且因為俄羅斯採購批量遠小於美國(美國平均每年要採購100-200發左右「戰斧」導彈,俄羅斯採購速度可能只有其十分之一),價格恐怕反而更高。
而每枚導彈的戰鬥部威力甚至還不如一枚造價幾千美元的航空炸彈——就算是精確制導炸彈,造價也只有幾萬美元。
派遣造價上億美元的艦艇,發射幾千萬美元的導彈的投彈量,還不如駐紮在敘利亞的俄羅斯航空兵幾十萬美元的航空炸彈的威力大。加上「克拉布」導彈的准戰略地位,這種武器本來也不是這樣大量消耗的——據與製造「克拉布」導彈的「革新家」設計局相熟的業內人士透露,俄羅斯這一輪導彈打擊消耗掉了其整個黑海和裏海艦隊庫存導彈的三分之一。
國內有網友看到俄羅斯發射巡航導彈時還以為是在消耗冷戰時期的存貨,說「再不打都該過期了」——還真不是這麼回事。冷戰後隨着美俄相關條約的簽署和執行,俄羅斯銷毀了全部陸基RK-55巡航導彈,只保留了少量潛射3M10和空射Kh-55導彈(這三種導彈性能相似,都是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冷戰時期俄羅斯並未製造水面艦艇發射的3M10導彈。所以這次俄羅斯發射的全都是出廠還不到5年的新導彈。
俄羅斯在這一輪空襲中已經投擲了衛星制導炸彈、末敏反裝甲子母彈、火箭助推鑽地彈、激光制導炸彈等……可以說是將近年來新研製尚未在戰場上測試過的武器盡數拿到敘利亞一顯身手。3M14巡航導彈和發射導彈的兩種新型輕型艦艇也是一樣,通過這次實戰,首次檢驗其作戰能力,從軍事裝備科研角度講,也是很有意義的。
當然,更重要的,恐怕還是俄羅斯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其新型巡航導彈和海軍建設的新成果。尤其是向國內民眾展示,普京總統下大力氣發展的海軍,雖然目前還主要停留在努力新建小型艦艇的水平,但是其作戰能力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巧合的是,在俄羅斯發射巡航導彈前一天,美國海軍駐歐洲司令馬克·弗格森在華盛頓的一次會議上專門提到俄羅斯提高海軍作戰能力的問題。在他看來,俄羅斯海軍正努力建設一支具備「拒止能力」的小型艦隊。他着重提出俄羅斯將增加能夠發射「克拉布」導彈的艦艇,尤其是北方艦隊的6艘「基洛」級潛艇將要具備這種能力讓他憂慮。
能讓對手感到恐慌的武器,當然就是「給力」的武器。「克拉布」導彈這次的實戰表現也足夠讓北約研究一陣。
而俄羅斯之所以重視海基巡航導彈,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中導條約》的影響。
根據美蘇的《中導條約》,雙方都不準部署陸基巡航導彈,俄羅斯的RK-55和美國的陸基戰斧導彈都被全部拆成了零件,空射巡航導彈數量也受到嚴格限制。但當年美國留了個「口子」——海基巡航導彈不受限制。
這也就是為何美國後來熱衷於利用軍艦上的戰斧巡航導彈作為打擊中小國家的「神兵利器」的原因——對於沒有完備防空體系的國家來說,海基巡航導彈的打擊效果非常好,且不受中導條約的限制。
近幾年,俄羅斯和美國因《中導條約》問題頻繁互相指責,讓這一條約的存續受到了相當大的挑戰。
例如,俄羅斯在「伊斯坎德爾」短程地地導彈發射系統里集成了代號「伊斯坎德爾K」的巡航導彈——實際上和「克拉布」系統發射的3M14導彈都是一種導彈。俄羅斯同時指責美國研製的「收割者C」噴氣式隱身無人機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陸基巡航導彈,也對俄羅斯有威脅。嘴仗打得厲害的時候,雙方都威脅要退出《中導條約》。
但是,應該看到雙方都不願意花費巨大的成本,重建互相威懾的中程導彈系統。尤其是俄羅斯,現在無力與美國恢復導彈軍備競賽,因此不願在這個問題上過度刺激對手,不可能部署大量的陸基巡航導彈。更何況,由於來自亞洲的「中導壓力」,美國國內有撕毀《中導條約》的呼聲。
相比之下,規避條約似乎更加經濟——在裏海的輕型艦艇上部署「克拉布」就是手段之一。
我們看看裏海沿岸2500公里範圍內都有哪些國家,再看看北海、波羅的海、黑海沿岸2500公里範圍內都有什麼國家,就可以明白這些導彈是打到了誰的心坎上。尤其是再看看這些導彈飛行的路線,注意一下飛行路線北邊是哪個國家?再想想這個國家在敘利亞衝突中扮演了什麼樣不光彩的角色,尤其是最近幾天轟炸行動中關於俄羅斯軍機「誤入領空」事件的交鋒……就不難明白俄羅斯要通過這次導彈轟炸來威懾誰了。
算一算這次導彈轟炸帶來的地緣政治效果和對國內民心的鼓舞,26發導彈的代價,對於普京來說,值了!
異軍突起的裏海艦隊
筆者在開篇就講了裏海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意義,那麼裏海艦隊又有多重要呢?
其實在蘇聯時期,裏海周邊只有兩個國家——蘇聯和伊朗。但即使是在伊朗與美國關係很好的70年代,蘇聯裏海艦隊的規格也低於一般艦隊的區艦隊,實力弱得幾乎可以忽略,基本上裏海只被用作海軍導彈靶場和地效飛行器試驗場。不論如何,蘇聯都不需要在這個幾乎可以視為自己內湖的海區進行作戰。
但冷戰結束后,裏海艦隊的地位悄然變化,今天成為俄羅斯海軍幾支艦隊中平均艦齡最短,且具備相當對陸攻擊能力的艦隊。
這首先是因為蘇聯解體后,裏海周邊一下子變成了5個國家。圍繞着裏海資源問題,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俄羅斯和伊朗之間多少有一些分歧。
當然,這些分歧都不至於到需要武力相向的程度,但國防建設必須為最糟糕的情況做好準備,俄羅斯自2000年以來,就開始加強裏海的海軍作戰實力。首先是調動了一個海軍步兵旅到裏海艦隊,隨後,開始向裏海調動一些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小型艦艇。
從2009年開始,俄裏海艦隊在很短時間內就改變了僅有1艘「毒蜘蛛」級大型導彈艇、3艘老式「海狗」級導彈艇和幾艘火箭炮艇、掃雷艇、登陸艇等「象徵性」海軍力量的面貌,發展成擁有8艘現代化輕型護衛艦,甚至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特殊」海軍部隊。該艦隊現役8艘艦中,2艘是2000噸的「獵豹」級艦,按俄軍分類叫做「巡邏艦」,還有6艘是滿載排水量1000噸不到的「暴徒」級艦,按俄軍分類叫「小型導彈艦」,因為該艦安裝有較為完整的作戰系統,比「大型導彈艇」要高級一些。
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裏海艦隊這近乎於「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讓它成為俄羅斯海軍現在幾個艦隊中艦齡最短,武器裝備最新的一支艦隊,也算是一種「陰差陽錯」的結果吧。而這次導彈轟炸行動,更是大大提升了裏海艦隊的「存在感」,一夜之間成了國際新聞聚光燈下的明星,未來它們在俄軍中的地位,顯然也將會進一步提高。
「克拉布」揚威對海軍建設的啟示
俄羅斯海軍的這次導彈打擊,具有開創意義。近年來,俄羅斯一直在努力推銷其「克拉布」導彈,不過出口型導彈因為受到相關條約限制,射程都被削減到300公里以下,出口型3M14E導彈也是一樣,它的發動機被更換為耗油率高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以降低成本,限制射程。制導裝置也變得簡單得多,基本只有依靠衛星修正慣性制導了。正是因為失去了巡航導彈最大的優點——射程和精度(出口型3M14E的射程在300公里以內,圓概率誤差150米),出口型「克拉布」導彈的銷路並不被看好。
但俄羅斯方面倒是鍥而不捨,他們一方面主要向國際用戶推銷用「克拉布」系統發射的3M54反艦導彈,一方面開始在發射平台上下功夫。
「獵豹」級、「暴徒」級這些在冷戰時代都是只能裝備若干發反艦導彈的輕型艦艇,但在裝上8單元「克拉布」垂直發射系統后搖身一變,就成了具備相當打擊能力的主力艦艇。這怎能不叫很多小國心動?哪怕射程短一些,精度差一些又有什麼關係。
正是由於巡航導彈這種「化弱小為強大」的特性,俄羅斯打算在這方面大做文章。今年在莫斯科海事展上他們還展示了一種新的「常規動力巡航導彈潛艇」,在一艘「基洛」級大小的潛艇上,只安裝兩具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自衛性的反潛魚雷,同時在艇上安裝12個巡航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對於很多不熟悉自己周邊水文情況,水兵素質有限,潛艇戰幾乎肯定打不贏的小國來說,這種「常規動力巡航導彈潛艇」反而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而對於中國來說,從俄羅斯此次行動中可借鑒的東西恐怕有限。
中國與俄羅斯的地緣區別就決定了雙方海軍不可能相互照抄照搬。別的不說,俄羅斯的海軍在裏海里能威脅到周邊國家,中國海軍在青海湖或者鄱陽湖裡部署裝備巡航導彈的導彈艇可沒辦法威脅到誰……
為了保衛漫長的海岸線,中國建立了強大的空潛快防禦體系。而今,隨着大型水面艦艇「下餃子」一般服役,中國的近海作戰體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強化。中國的新型水面艦艇大多強調綜合作戰能力,沒有必要像俄羅斯艦艇一樣全身上下堆滿武器。所以也不必像有些網友所說的那樣「給056裝上巡航導彈」,中國海軍的巡航導彈未來還是將主要部署在大型艦艇上,這一點和西方國家的思路相似,用來把打擊能力推向遠洋。
另外,中國和俄羅斯相比有一點根本的不同,中國又沒有簽《中導條約》,中國想部署多少岸基巡航導彈就能部署多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