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時代中國外交的十大特色

沈旭暉

習近平接掌政權後,外交政策比昔日更主動、自信,而且更重視國際制度建設的參與。美國2011年起的「重返亞太」或「戰略再平衡」雖然不一定有心有力,但給予了北京類似蘇聯末年的危機感,也給予了中國政府樹立危機感的難得機會。

Ten-Characteristics-of-Chinese-diplomacy

加上亞洲金融風暴後,中國國力持續上升,美國國力則在下降,令中國不但完全拋棄「韜光養晦」,甚至連江澤民時代的「因勢利導」和胡錦濤時代的「和平發展」也不大看重,因為當下的中國,已不希望等待「國際形勢」出現,其國力之進一步上揚,亦不容許其繼續「因勢」,並已有了足夠的自信,去自己建構一個「勢」,去取其「利」。這都令習近平時代的新外交政策,出現下列改變:

  1. 在習近平接班的十八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式出台:「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雖然是官方說詞,但也是作為「中國價值觀」來向下一代灌輸。這令習近平的內外施政有了正式價值依附,作為北京眼中的「西方普世價值」的對立,自此中國對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西方概念一概接受,但重新賦予符合中國需要的意涵,以示有能力和西方比並話語權。在香港嘗試實行的「中國式民主普選」即為一例,習近平在英國國會談「依法治國」為另一例。
     
  2. 伊拉克戰爭後,中國已改變了在聯合國安理會投棄權票的習慣,這方針在習近平時代進一步發揚光大,例如當美國空襲「伊斯蘭國」,中國第一天就表態「有限度支持」,反而不少西方國家顯得躊躇。與此同時,中國把擔任「盡責任大國」作為國際理念掛在口邊,多談「國際道義」,乃至直接批評美國「不負責任」,以爭取道德高地。
     
  3. 習近平的「中國夢」其實是典型資本主義的夢,但也希望強調社會平均發展,希望這成為比「美國夢」優勝的「中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胡錦濤時代,他多次言明中國不會輸出「中國模式」,因為「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發展的路」,以響應西方的「中國威脅論」;但到了習近平時代,官方輿論宣傳中國模式歡迎別國「借鑒」,這是政策由內向至外向的明顯改變。
     
  4. 習近平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把對內、對外的國家安全政策統合在一起,解放軍、國安部、司法、外交、公安、武警、宣傳、乃至港澳辦和中聯辦也包括在內,自此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都要以「維繫國家安全」的角度思考,以「愛國」之名行事,才能得到重視。日常生活的愛國活得,必然系統性地增加。
     
  5. 為了更積極捍衛中國主權,習近平對和中國有主權爭議的地方顯示了更堅定的態度,並以東海(特別是釣魚台)和南海(特別是南沙群島)主權爭議最為典型。例如中國(單方面)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後,西方一直懷疑早晚會在南海設立另一個防空識別區;又設立管轄南沙、西沙、中沙群島的「三沙市」,再進行填海造島(官方解釋是「鞏固大陸棚的陸地延伸」),這都是新的「主權外交」行為。
     
  6.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努力在國際經濟、金融層面建立新制度。2013年,「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以上海為總部,應急儲備基金由中國獨自承擔幾乎一半;翌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立,官方職能是協助促進亞洲區域整合,但同時也是亞洲開發銀行的替代品。在2014年中國主持的APEC峰會,習近平提出成立APEC自由貿易區,被認為在中國主導的東南亞區域全面伙伴協議(RCEP)框架上,再保險地和泛太平洋戰略經濟貿易伙伴協議(TPP)打對台。這類機制要是持續出現,整個戰後美國建立的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乃至更宏觀的國際經濟秩序,可能面對根本挑戰。
     
  7. 「一帶一路」是習時代的新興用詞,不僅和針對美國的「反圍堵」有關,也可以說是要平衡俄羅斯在中亞的勢力範圍,還要匡正改革開放以來只重視東部海岸城市、過份依賴歐美日資本的結構性失衡,不可謂沒有野心。不過根本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中國能通過對外輸出基建、投資、人力,把鄰近經濟體消化入中國模式,令亞太國家對中國經濟出現結構性依賴,中國就有望達到美國昔日進行馬歇爾計劃在歐洲的效果。此外,中國政府或企業的「基建外交」都有地緣政治含義,醞釀中的尼加拉瓜運河、泰國克拉運河、南美洲兩洋鐵路、東非吉布提基地建設等,無論能否成事,都屬此例。
     
  8. 2014年5月,習近平宣佈中國主催的「亞洲安全觀」,內容包括「四個安全」:「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說白了,就是要建構和西方主導的安全觀相反的、由「中國價值觀」和「中國模式」,進一步延伸為「亞洲觀念」,以「三個歸根」總結:「亞洲的事情,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辦;亞洲的問題,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如此開宗明義,教人想到美國的「門羅主義」,所以中國越來越強調亞洲人的事,由亞洲人自己解決。
     
  9. 習近平展示的大國風貌,也包括在軟實力層面的拓展,哪怕充滿群眾動員、舉國體制的影子。像在國家形像宣傳方面,中國比從前花更大精力,通過政府、或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私營企業,到世界各國打輿論戰,不斷在各大媒體刊登廣告宣傳中國,亦動員外交官、親政府學者投稿到西方媒體闡述政策,並以2014年1月發動四十多名外交官投稿世界各地媒體,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論戰」最為誇張。
     
  10. 最後,由於中國官員的貪腐手法不少涉及海外洗錢活動,習近平亦希望將內政與外交掛鉤,例如通過打擊「裸官」,反映中國有意志把執行力延伸至海外;通過高調進行「反壟斷」運動,打擊有能力哄抬價格的大型企業,而受影響的不少是大型外資,例如微軟、奔馳等。把反貪腐和針對外力的民族主義整合為同一場群眾運動自非習近平首創,中共建國初年的「三反五反」,就和「抗美援朝」同步進行,此刻在推崇群眾運動的習近平身上,也會再次落實。■

轉自: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