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回顧2015年的時候,都繞不開一個國家,那就是英國。最精彩的一筆就是亞投行,當所有人都不看好咱們的時候,英國在皿煮中的示範作用讓很多人驚爆眼球。隨後的效應就像多米諾,一個個快速的淪陷。讓一個本來某些人原本看笑話的事情變成一個喜劇。這個喜劇讓很多人對英國的所作所為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大的一個疑問是,到底他是怎麽想的?
首先要看一下英國的狀態。很多人說英國走在衰落的路上,但是一個事實是,不管他怎麽衰弱,都無法撼動它是大流氓的狀態。畢竟五常中有他的一個席位,而且在很多國際性事物中,英國不是刷存在感那麽簡單。就拿亞投行看,他起到的示範效應簡直是推墻的效果,這就是他作用最直觀的例子。而在更多的場合,英國的態度,也能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我們經常稱之為攪屎棍,就是因為他能攪和。在北約,在歐盟,他既能做到攪和事情,又能做到設身世外。這個讓很多老歐不爽,但是又甩不掉他,這也是其智慧所在。可能有的小夥伴說他背後有個老美,他是老美的代言人。相當程度上,英國說了很多老美想說的話,也做了很多老美想做的事情。尤其在歐盟內部,他起到的制衡作用確實也代表老美的一些意圖。但是我們要更清醒的看到,代表是一回事,有沒有這個能力又是一回事。如果英國自己不堪用,老美不會這麽支持他的。再往深說一層,英國自身的訴求有時候並不是全部以老美馬首是瞻的,更多的時候他是站在自己的國家利益來考慮。比如現在和中國的多方位接近,這種選擇,恐怕不是老美支持他的吧。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英國。如果說為某一方辦事,聽某一方的話,可以說是就事論事。如果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來,英國在涉及到自身國家利益問題上,幾乎沒有辦過錯事,也沒出現過糊塗領導。這才有了走到今天,不管何時何地,都有刷存在感的現實。那麽我們拿起放大鏡看看英國,難道他僅僅是為了刷個存在感,證明自己是個大國那麽簡單嗎?每一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的定位。這個定位可以從地緣上看,也可以從歷史上看,這兩個角度,有重疊,也有獨立。但是我們看英國,無論從歷史定位,還是從地緣定位,似乎總是那麽高度一致。歷史上他是一個離岸制衡的高手,而地緣上他也是一個設身事外卻能左右局勢的主。這兩者的重合,也就給他省下很多成本。讓其政策的制定保持高度的統一性與可執行性。
比如面對俄羅斯的問題。地緣上講,俄羅斯吞掉克里米亞一下子就挑動老歐們歷史的神經。歷史上,俄羅斯的反複西擴,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地緣利益。無論是克里米亞還是外高加索,都是其地緣擴張的結果。這個事情對於老歐來說幾乎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我們看到即使是抱著自殘的風險,老歐們也得制裁俄羅斯。好不容易把他壓到東邊,絕對不能讓他再西進。而俄羅斯很委屈,克里米亞的訴求不過是為了保住黑海的出海口而已。但是老歐們就不管這個了,到手的利益飛了才是退讓。而在這個問題上,英國一點也沒含糊,直接就站在了老歐一邊。因為他很清楚,俄羅斯如果做大,對於一盤散沙的老歐來說,無異於是巨大的威脅,對於自己執行多年的歐洲大陸平衡政策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無論從歷史定位還是從地緣定位,自己的選擇都是唯一的。不會出現搖擺。
第二個例子,那就是對於中國。英國的歷史定位就是一個海洋強國。當出現第二個海洋強國的時候,英國的選擇者是歷史性的讓位,換來的是利益交換與共同發展。這是需求與能力之間的交換。而面對中國們,這樣一個走在途中的崛起國家,大海這條路也是必備之選。中國北線一帶一路,南線絲綢之路,這個南線就是海洋戰略。而英國自身有著豐富的海洋國家發展經驗,他很敏銳的看清楚這個時局,更敏銳的感覺到了中國的需求。而從地緣上看,英國把自己和老歐們總是那麽不清不楚的掰開,讓自己保持獨立性的前提下,能給自己更多的緩衝餘地。這就讓英國可以更加獨立的來選擇自己的國策。這二者合二為一,讓英國毫不猶豫的快速向中國靠近。用自己優勢的產業與迅速調整的政策,來和中國做最大契合的合作。這個調整速度,讓人也一度吃驚。畢竟民主國家什麽事情都是要商量的,不商量個一年半載的就能出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結果只能說明兩點,第一,面向中國是英國內部高度統一的意見。第二,在面對自身國運的問題上,英國沒有拖泥帶水。
可能有小夥伴問,英國這麽作,老美造嗎?老美知道,而且很清楚英國這麽作的目的,但是就是拿他沒法子。因為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制衡力量,是老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支點。如果老美因為這個徹底和英國翻臉,他還能從哪里找到一個像英國這樣可以在歐盟內部攪和的主?所以這也是英國對自身做了非常具體分析後得結論,有時候想幹一件事情也得考慮清楚自己能不能幹,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做的很到位。英國在有意識的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老牌發達國家與新興崛起國家的一個橋梁。那麽這座橋梁兩邊的代表,一個是老美,一個就是中國。
英國對自己的金融業充滿自信。非常高調的通過亞投行事件,向中國表態他能做中國面對世界金融的好幫手。這個世道,還有什麽比玩錢更重要的事情?所以老歐們只能幹瞪眼的看著英國把這份搶手的買賣先拿到手,而自己只能跟著屁股後面搶一口。而中國看待英國也真是看中其老牌金融中心作用。與其合作,不但可以更快的進入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還能利用其現有的資源,為中國自身金融的發展提供很多的借鑒,這個事情已經在亞投行有所顯現。第二件事情就是投資。雖然對外投資也是中國的國策之一,但是中國更傾向於資本的投資,而不是單純的貨幣投資。說句大白話就是帶著項目來。那麽英國在這個問題上也一點沒含糊,最敏感的核電都敢幹,還有他什麽幹不來的。他很清醒的知道,對於大國的資本投資,穩定的國內政治,金融環境,良好的法律保護,高素質的受教育人群,都是投資必須參考的因素。別的民主國家雖然這些也一應俱全,但是,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高傲態度,總是在不斷的羈絆他們和中國走近的步伐。而英國一抹臉,壓根沒這事情。搞得他們自己都受不了,以至於英國國內一些聲音用跪舔來形容。這事情不管怎麽酸,中國都清楚的看到另一面,老歐們其實也在玩命的拉中國的投資,但是遠沒有英國獲得的利益多。因為英國開放的更多,國策既定,高度執行。
看到英國和中國稱兄道弟恨不得穿一條褲子的舉動後,轉身再看看老美,好像沒啥反應。因為另一手,英國絲毫沒有改變和老美那種根上的聯繫。面對中國,英國和老美至少達成了一個不可逆崛起的共識。所以打架不如合作的理念,站在各自利益上,老美是能理解的。而在價值觀上,英國和老美的統一卻不曾有絲毫的改變。從跟著老美四處闖蕩,到現在和老美一起折騰俄羅斯,這都是擺在眼前的事情。特別是在面對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英國是堅定的站在老美這邊,絲毫沒有老歐們那種扭捏。這里面既有受傷程度沒有老歐們深的輕松,更有堅定和老美站在一起的確定性思維。站在這個角度上看,英國從來沒有改變其在民立陣營內部的位置,始終忠實的執行著自己的既有定位。
最後總結一下。首先,英國的目的是,在每一個地區,是不是都存在一個這樣的國家,可以為中國在該地區起到示範合作效應。第二,國家利益的需求,遠高於意識心態的差異,當中國的崛起變得不可逆的時候,中國包容性將越來越顯現出威力。到底是民主國家以意識心態劃分陣容的做法好,還是中國與英國這種以國家利益為先導的選擇強,在未來不久必然有一個了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