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東局勢表面上看大家似乎有些妥協,這不過是大家擔心局勢失控,同時又因為沒有完全準備好的「中場休息」,接下來美俄一定還有下半場的激烈博弈。
在普京出擊敘利亞之前,被美國為首制裁了一年多的俄羅斯一直受困於烏克蘭危機,而且中東的敘利亞「根據地」也處在失守邊緣,形勢非常被動。普京在美國和伊朗在核問題上達成妥協後果斷進行軍事部署,一個多月後即果斷出擊敘利亞打擊ISIS,一舉扭轉之前的被動局面,由過去一年多的戰略被動轉為戰略主動。
這一戰略主動在巴黎遭遇9·11後西方最恐怖襲擊後發酵,歐盟反恐態度轉變,歐俄關系開始改善,中東博弈的力量對比發生劇烈變化。本來這一變化就要演變出新的更大變數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土耳其竟然擊落了俄羅斯的戰機,這使得中東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之後,美國看到機會,開始出擊並進行了反攻的布局。布局完成後,鑒於風險及各方壓力,美、俄暫時各退半步,安理會也通過了關於敘利亞的決議,中東局勢進入一個短暫的「半場休息」。
「半場休息」是真的停止博弈了嗎?恰恰相反,在「半場休息」之時,各國都開始了基於自身利益的新一輪戰略調整和布局,譬如中國正在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在美俄角力暫停間隙,試圖探索出敘利亞問題的解決之道。與此同時,俄羅斯和歐盟國家則在互相配合,試圖借土耳其與ISIS共同走私石油這事迫使土耳其和其背後美國讓步。事實上,中、俄、歐是在合作共同排掉中東這顆可能炸開的雷。
中國用「和平手段」掃雷
在聯合國通過政治解決敘利亞的決議後,中國立刻做了兩件事:
一、邀請敘利亞副總理兼外長訪華,同時邀請敘利亞反對派訪華,為雙方支起談判桌,對雙方進行斡旋和調停。
中國在斡旋時態度很明確,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持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方向並盡快啟動和談,二是堅持敘利亞人民決定敘的前途與未來,三是堅持由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
中國的態度和俄羅斯大方向是一致的,細微不同的是中國更加主張和談與聯合國主導。中國實際上是想摸索出一條中國引導的路線,畢竟這麽打下去大家總有打累的一天,打累了大家不還是得談嗎?談不就得找聯合國嗎?找聯合國不就得找中國嗎?中國外長明確說,中國這一票投給「和平」,這話說得無可挑剔,也讓各方沒有拒絕的理由。
為了體現中國的中立和建設性,中國為敘利亞提供了4000萬人民幣的人道主義援助,這充分表明了中國建設性的誠意,可讓中國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體現負責任大國態度(免得詬病中國不出兵打擊ISIS)。
二、邀請伊拉克總理訪華,提升中國和伊拉克的關係為戰略夥伴關係,並與伊拉克簽署包括「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能源領域合作框架協議、軍事合作協議和兩國對持外交護照者免簽。
在3個月後中國再次邀請伊拉克總理訪華,而且簽署5個重要協議,意義非同一般。一方面,中國為「一帶一路」和未來和平之後的經濟建設做了長遠布局,中國的意思是只要大家不打了,中國立刻推動建設。另一方面,中國和伊拉克在能源領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有些石油換軍備的意思,伊拉克是中國彩虹4無人機第一個海外用戶,並且在伊拉克戰場上開始起到很好的作用。至於外交護照者面前,很顯然此時伊拉克和中東的局勢需要中國對伊拉克的局勢有更深入的了解,這就需要派一些專業的人,伊拉克放行說明伊拉克歡迎中國的介入,不設防。
這兩件事,就是中國在「中場休息」之時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主動介入中東事務,是中國主動發揮影響力的反應。雖說短期內不一定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但這條道是未來必走的一條道,中國提前開始引領,有助於中國在未來中東事務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而且,無論如何,這種斡旋終歸是起到了連接敘利亞雙方的橋梁作用,是具有建設性和博弈各方都需要的一種方式,是大家的戰略緩沖。
至於伊拉克,中國主動出擊有助於中國在伊拉克發揮更大影響力,特別是能起到中國想起到的作用。譬如,幫助伊拉克打擊ISIS就是其中的內容,這不但能幫到伊拉克,也能幫到俄羅斯和中國自己。
事實上,中國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盡量讓中東局勢走向和平,盡量排掉瀕臨爆炸的這顆中東之雷。當然,如果中國能起到掃雷的作用,中國和俄羅斯在中東的協作力量會增強。
俄歐攜手掃排雷
現階段俄羅斯擔心陷入中東戰爭泥潭,也擔心因土耳其問題誘發歐俄的冷戰,所以俄羅斯一邊要對土耳其足夠強硬從而對土耳其和美國施加盡量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就是和歐盟協調盡量緩和雙方關係,增加彼此共識。
對歐盟來說,當然也非常擔心中東局勢失控引發歐俄的冷戰,所以包括法國、英國在巴黎恐襲發生後都在盡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在中東打擊ISIS問題上雙方開始加大合作力度。
歐俄的這種合作,客觀上是對美國在中東進攻布局的一種對沖。就現在局勢來說,一旦交鋒進入下半場,美國若同時啟動土耳其和沙特的力量對敘利亞、伊拉克進行夾擊,那麽中東戰局隨時可能升級。就現階段而言,俄羅斯和歐盟都是想通過打擊ISIS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不是通過戰爭擴大。
對俄羅斯來說,戰爭擴大意味著戰線的拉長,特別是如果美國不卷入而是假借土耳其和沙特之手的情況下,問題會更棘手。對歐盟來說,戰亂擴大會制造更大規模的難民,歐盟會更加不安全,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都會集中爆發,那對歐盟來說無疑是更沈重的災難。基於這種狀態,俄羅斯和西歐國家攜手就不難讓人理解了。
雙方攜手的合作很有趣,先是英國參與了被土耳其擊落的SU24戰機黑匣子的調查,這已經是一個不同的態度。而這兩天則更有趣,俄羅斯和歐盟一唱一和死咬土耳其與ISIS的石油交易。
挪威《階級鬥爭報》(Klassekampen)12月22日報道了一份秘密報告。該報告由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受挪威外交部委托制定,透露IS控制地區的石油從敘利亞和伊拉克運至土耳其後以傾銷價出售。該報告早在今年夏天便已被遞交挪威外交部,外交部則指出,他們依據的還有其他信息源。
這則消息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歐盟想借挪威之口,以長時間調查為依據,證明土耳其與ISIS進行石油走私。如果這不是歐盟的意思,挪威不會出這樣的報告。而之所以由挪威說出來,是因為挪威在歐洲份量既不輕也不重;找一個咨詢機構,是不想將該問題直接由官方說出以避免沒有與美國、土耳其的回旋餘地。但,這已經是歐盟的實際態度了。
俄羅斯則抓住了這一點幹了三件事:
一、俄羅斯抓住該新聞,反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之前「辭職」的大話,打擊埃爾多安和土耳其政府的國際公信力。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在記者會上說:「我想提醒說,不久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還說過,如果能證明恐怖組織的石油供應是安卡拉或在安卡拉的縱容下進行的,『如果能證明這一點,我不會繼續坐在這把交椅上』 ,埃爾多安當時在巴黎氣候大會期間這麽說的。我想確定一下,交椅現在什麽情況?」
二、進一步公布土耳其與ISIS走私石油的證據。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25日,俄羅斯國防部新聞和信息部門公布敘利亞土耳其邊境石油運輸視頻截圖,圖片中重型卡車通過邊境。請註意,這可不是偷運,而是從官方的檢查站公然「合法」地通過。這種證據,任何大國都有衛星,一看便知,根本無法造假。俄羅斯公布出來,則是給了大家一個證實的機會和借口。
三、向遭受恐襲的法國提交土耳其與ISIS進行石油交易的證據。
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12月24日的報道,俄羅斯向法國提供證據,證明土耳其向敘利亞運送武裝分子,以補充「伊斯蘭國」組織力量。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與法國方面官員會面,介紹「伊斯蘭國」組織出售敘利亞石油的相關情況,並提到土耳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請註意,這是俄羅斯和法國軍方的高層的會面,提交的證據顯然是完整和嚴肅的,而以法國的能力,驗證這些信息並不困難。一個願意提交,一個願意接,而且是高級別的會面對接,這已經表明了雙方在打擊ISIS領域的合作深度。法國總統奧朗德在之前訪問俄羅斯時強調要切斷ISIS的財源,不但要打擊油罐車,還應打擊采油的油田。那麽接下來就該到踐行的時候了。
歐俄互相配合質證土耳其與ISIS走私石油,一旦歐盟普遍認可了這一看法,那麽美國再袒護土耳其的難度就增加了。如此一來,土耳其作為主權國家與ISIS進行石油貿易,這不但會帶來強大的國際壓力,在土耳其國內也會遭到反對。這樣土耳其就不是打擊ISIS與否了,而是如何自己主動和ISIS切斷聯系的問題了。真到那時,俄羅斯報複土耳其擊落戰機,並且借機壓土耳其屈服都是可能出現的情況。如果土耳其的力量被遏制,美國在中東想搞大事基本上就沒有強支點了,中東也就真的可能進入實質性的讓步談判。
中歐俄聯手在中東「掃雷」,有點當年中歐俄聯手在伊核問題上阻擊美國推翻伊朗政權的意思了。這種聯手,客觀上會推動中東力量的平衡,那麽一旦下半場開場對美國不利,中東就有可能迎來真正的實質性談判,迎來和平解決敘利亞問題和共同打擊ISIS的機會。在中東問題上,各方是否取得實質性一致,關鍵在於是否在打擊ISIS的立場上、行動上取得協同一致。
當然,在中歐俄「掃雷」之時,該努力的各方也都沒有停下。敘利亞方向,政府軍和伊朗據對配合俄羅斯空軍在積極打擊ISIS,以實現盡最大努力地消滅ISIS,避免其成為美在中東博弈的籌碼。伊拉克方向,伊拉克軍隊也在積極打擊北方的ISIS,盡量多地收複失地以擠壓ISIS的生存空間。在大國角力中場休息之時,在現實戰場上誰能取得更多優勢,在下半場的較量中誰就能佔據更多主動。
在這里也不得不佩服中國的一些預見性行動,哪怕在中東戰爭之時也不忘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這不但能給相關國家以希望,實際上也是通過在對方危難之時進行意識強化,這種意識在戰爭期間強化了,一旦戰爭結束,基於雙方信任,合作馬上就能開展。中國現在中東的積極斡旋都是一種投入很小,卻有望在未來謀得大收獲的做法。因為戰爭只要結束,經濟發展和建設的利益會接踵而至,中國在戰時就開始鋪就這種道路,這也真是陰天就為晴天開始鋪路的典型例子。當然,對中國來說,現在「一帶一路」還沒到伊拉克,這也是借機先「洗腦」預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