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畫的是夢境?不,他畫的是相對論和量子論

王德彥

經常有人將達利的作品與「夢境」聯繫起來,其實達利對科學極感興趣,達利藝術創作的多數時間都是與相對論、量子論、核物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科學理論有關。

Dalis-painting

達利對科學極感興趣。

經常有人用「夢中的畫與畫中的夢」來描述達利的作品,仿佛達利畫的就是他的夢境。其實,不是這樣的。達利的老鄉,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兩位大學教授埃利納·岡蒂奧拉(Elena Guardiola)和約瑟厄·貝諾斯(Josep-E.Banos)指出:「達利(1904-1989)對科學極感興趣。1930年代,他的興趣主要集中在雙重影像與幻覺; 1940年代他轉向了普朗克的量子論,並於1945年後開始了他的核物理或原子物理時期和核神秘主義時期;在1955年至1978年這段時間,他的作品深深地受到遺傳學,特別是DNA及其結構的影響。」

(一)

如果我們把達利的創作分成幾個階段的話,那麽達利藝術創作的多數時間都是與相對論、量子論、核物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科學理論有關。只有第一個階段,即早期1930年代的「雙重影像與幻覺」階段,似乎是受弗洛伊德的影響,而這只是達利一生所創作的作品的一小部分。就他早期的這部分作品而言,也深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影響,如蓋文·帕金森(Gavin Parkinson)就認為:「雖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1920年代很快地就變成了安德烈·布列東的枝節問題,但相對論還是於1929年被引入了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的、相對論和心理學的雜合的壯觀作品中」。

1905年,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而達利就出生於相對論誕生的前一年,仿佛上帝刻意安排達利與相對論的相遇。

236
《永恒的記憶》(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1931)

1931年達利創作了他那最著名的作品《永恒的記憶》。可以說,作品中的軟表就是相對論時空的一個象征。這個象征是達利對於我們曾經固守的宇宙秩序觀的崩潰所作的超現實主義沈思,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藝術表達。

在達利看來,機械的,生硬的、堅固的物體是他的天敵。時鐘要麽是軟的,要麽就根本不存在。達利在「神秘主義宣言」里講道:「既然相對論用以太廢黜了這個宇宙的基礎,使時間回到了已由赫拉克利特說過的——『時間是一個兒童』——相對位置上,並且達利在畫他的著名『軟表』時也描述了這個時間位置。」這里的「時間是一個兒童」就是意指時間的不確定性。

後來他又創作了許多與時間有關的作品,如青銅雕塑《記憶的持續》、《馬鞍與時間》等都試圖在表明時間的相對性,時間是可以改變的。達利的作品告訴我們,時間不只是表現於時鐘的刻度上,還取決於人們觀察它時的感受。達利在檢驗人們如何觀察時間和速度。在達利的觀念中,時間是在空間中流動的,時間的本質是它的實體柔韌化和時空的不可分割性。

相對論是達利的藝術創作的制勝法寶,它使達利擺脫了任何形式和內容的限制與束縛,大膽地去表達和揭示時間的不確定性。達利對空間上的相對性也作了藝術表達,如《不可知論的象征》就是經典的「黎曼空間」。

230
《不可知論的象征》(Agnostic Symbol,1932)

在「雙重影像」時期他創作了《面部幻影和海灘水果盤》、《偏執狂的面孔》、《達利幻覺中的林肯》、《那喀索斯的變形》、《三個爆炸的斯芬克斯》、《威廉·退爾》、《畢加索的肖像》、《十字架上的聖約翰基督》等眾多作品。牛津大學藝術史系的馬丁·凱姆就認為,在達利的《十字架上的聖約翰基督》中,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的形象是對超驗的或四維的空間的探索。對於這幅作品,普通人喜歡的也許是畫面的宗教色彩,但畫面真實表達的卻是四維時空,已經成為達利所創作的科學與宗教相結合的經典作品。

painting Dali, Salvador (1904 - 1989, Spanish) Spain, Port Lligat (place of manufacture) summer 1951 oil on canvas framed: 2385 mm x 1488 mm x 95 mm Painting entitled 'Christ of St John of the Cross', by Salvador Dali, summer 1951 2964
《十字架上的聖約翰基督》(St. John of the Cross of Christ by Dali,1951)

(二)

量子力學是達利創作靈感的另一個來源。在1930年代,達利的精神之父是弗洛伊德,到了1950年代,外部世界已經超出了心理學的範疇而進入量子力學時代,達利的精神之父又變成了海森堡博士。

達利對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特別感興趣。量子力學告訴達利,原子里面還存在著原子核、質子、中子等等,這些微小的物體都是浮在「空中」的。達利希望通過海森堡的新方程式把量子力學的觀念引入他的作品。於是達利的作品出現了斷裂、破碎、非連續、漂浮等形象。他認為,質子、反質子、光子、π介子、中子,這一切基本粒子之所以有其奇妙、超美感的能量,全來自於他們的非連續性。達利曾興奮地講道:「我希望借著這π介子與凝凍而不確定的微中子,畫出天使與現實的美。我想要盡早完成之。」

234
《核子十字架》(Nuclear Cross,1952)

這時期的作品多是創作於1940年代至1950年代核子神秘主義時期,如《原子的麗達》、《核子十字架》、《天鵝羽毛在原子內的平衡》、《利加特港的聖母》、《反質子升天》。美術史上有許多人畫過「麗達」這個題材,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的作品比較寫實,塞尚的作品帶有明顯的印象主義技法,而達利表現的則是物體的漂浮性。

達利此時已經有意識地根據物理學關於世界的看法來處理畫面,畫里的每一件東西都漂浮在半空中:麗達浮在一個臺座上而不是坐在上面,天鵝也沒有觸及她,連那些湧向臺座上的浪花看上去與海底也並無關聯,字母、書籍、水滴等也都是漂浮著。表面上看,畫面營造出的是獨特的幻想空間,實則是量子物理學觀念的藝術表達。這是一幅新物理學與古典美學相結合的名作,具有明顯的量子力學的特征。

《原子的麗達》的創作還受到法國數學家勒內·托姆的微分拓撲學和突變論的啟發。微積分學一般只考慮光滑的連續變化的過程,而勒內·托姆的微分拓撲學和突變論則研究跳躍式轉變、不連續過程和突發的質變。

228
《原子的麗達》(Leda Atomica,1949)

到了1950年代至1970年代,「達利比以前更留心追隨科學研究動向,他對蘊藏物資遺傳密碼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著了迷。」他認為DNA的發現為他提供了「上帝存在」的證據,而他的這個「上帝」是斯賓若莎和愛因斯坦心中的「上帝」——自然。

羅伯特·迪斯查勒斯在其長文《薩爾瓦多·達利》中寫道:「他繪畫中的暗號有許多科學的進展,如比基尼和現代物理學的發現、控制論、宇宙探險、冬眠或者是遺傳記憶密碼——脫氧核糖核酸與核酸,只要他得到這些,總是比別人先畫起來。」這時期的作品有《半乳糖苷核酸——向克里克和沃森致敬》、《脫氧核糖核酸》、《一條高彩魚眼的染色體起動永恒記憶的和諧分解》、《蝴蝶景觀》等。在《半乳糖苷核酸——向克里克和沃森致敬》中,達利對DNA像上帝一樣頂禮膜拜。

233
《半乳糖苷核酸——向克里克和沃森致敬》[Galacidalacidesoxyribonucleicacid,Homage to Crick and Watson (Discoverers of DNA),1963]

同樣,達利對DNA結構的發現者也是極為崇拜,他曾戲劇性地與沃森見面,那是「世界上第一聰明的人」與「世界上第二聰明的人」的會見。這一時期達利經常參加各類生物學的會議,甚至他還在一次生態學綜合科技會議上,闡述過他的生物學見解。他還非常關心「死亡」問題的研究,並為在冬眠問題研究中取得進展的科學家設立10000美元的國際性的年度科學獎。

他期待著冬眠的研究可以使他起死回生。他說:「我完全相信科學將發明能延長生命的深凍方法,並付諸實施。」所以他覺得死亡後也要交給科學,於是把他的屍體塗了香料,至少可以保持三百年不腐壞,身穿羅馬式短上衣,上面飾有侯爵冠冕和代表DNA雙螺旋結構的一道繡花滾邊。可見達利對生命科學的虔誠程度,遠遠超過許多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達利對科學的興趣日益濃厚。《科學美國人》是達利從1940年代後最喜歡閱讀的雜誌之一,達利通過它來了解最新的科學進展。達利認為,由於人文思想對他的創作的激發已經不多,思想家也似乎不能給他任何東西,但是科學家可以,科學家甚至可以給他不朽的靈魂。阿蘭就曾經問過達利:你用什麽方法能把所有這些科學發明和這些能吸引人或迷惑人眼睛的新方法綜合在繪畫里呢?

你認為你真將會成功地取得這種綜合效果而贏得藝術聲譽嗎?我們可以從達利對科學的興趣中得到答案: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大約是1929年,達利就一直研究近百年來種種最重大的科學發現。雖然達利並不希望鞭辟入里,因為這種可怕的精確性是任何一門學科都具有的狹隘性和封閉性所決定的。然而,這些科學進步對於藝術創作的意義,達利是非常清楚的。因為他認為,任何哲學、藝術、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發現,如同當今的道德規範一樣,並不與宗教相矛盾,而且,科學殿堂的窗戶總是對著藝術的蒼天敞開。於是乎,達利的藝術創作便在這科學的廣闊天地里揮舞畫筆,描繪出表面上看奇異怪誕而實則蘊含著科學道理的偉大作品。

232
《原子的達利》(Dali Atomicus,1948),Philippe Halsman拍攝

達利作品中對時空的表達,對微觀世界的再現,對生命的感悟,讓人們從物理學和生物學的現實走進了荒誕的藝術圖像中。達利畫作中的那些扭曲的空間,斷裂的時間,甚至流動的宇宙,原來都是科學家們所探索的科學世界。在達利看來,科學的深處埋藏著豐富的藝術形象。

達利曾經說過:「眾人現在觀賞我的畫,以後也將如此,因為他們憑著模糊粗淺的直覺,知道我的作品中隱藏著顯然的、真實的寶藏。迄今還未被人看出。非藝術的寶藏將逐漸變成藝術性的寶藏。」 達利這里所說的「真實的寶藏」「非藝術的寶藏」,指的就是科學。因此,達利被稱為20世紀西班牙的「最典型的科學用戶」,因為科學開啟了達利特有的觀看世界的方式。

達利1989年去世的時候,床邊小幾上還放著幾本科學書籍,作者有物理學家霍金、薛定諤,還有數學家吉卡。今天當我們走進達利的藝術大展時,不知有幾人能夠理解達利的作品中所隱藏著的「顯然的,真實的寶藏」?達利在九泉之下還在眄覷著我們。這讓我想起黃賓虹曾經說過的話:「50年後方有人懂我的畫。」達利該做何嘆息呢?■

* 作者系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理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