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讓人們難以簡單評價中美關係,合作加強伴隨沖突加劇讓這對當今世界格局最重大的雙邊關係頗為「糾結」。面對2016年波詭雲迷的太平洋,美國媒體已有些按耐不住。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30日發表文章稱,2016年的中美關係必定不太平,中國將繼續在「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一系列宏大藍圖之下向全世界展示其日漸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而這些新進展無疑也將成為中美「交鋒」的新焦點。
文章認為,最大的焦點無疑落在南海問題。美國官員已經表示,美國海軍艦艇和飛機將按照每個季度約兩次的頻率在中國南沙島礁附近航行。自美國十月份開展「航行自由」巡航活動以來,中國一再譴責此舉侵犯中國主權,並警告稱會采取一切必要的應對措施。當中國完成機場、雷達站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後,中國在這一區域的能力將進一步加強。
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所屬亞洲海事透明倡議主任波林(Gregory Poling)表示「這些島嶼不是在向外擴建,而是日益完善。建築、港口等基礎設施建成後,這些島嶼的功能將更加完善。」
作為美國盟友的菲律賓已就南海「爭議島嶼」提出仲裁案。海牙仲裁法庭計劃於2016年6月做出最終裁決。與此同時,中國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一貫立場。
同時,中國作為2016年G20峰會的輪值主席國,將進一步深入參與各領域的國際事務。
中美雙方都希望淡化亞投行可能給中美關係帶來的緊張氛圍。該投資銀行將於2016年投放第一筆貸款,美國密切註視亞投行是否能如中國承諾的那樣對現有國際金融機構進行補充,以及是否會像美國害怕的那樣「破壞國際管理標準」。
2016年,中國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將更加繁忙,亞歐之間的貿易往來和交通聯繫將進一步加強,多個新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在計劃之中。
此外,2015年9月,中美兩國就網絡安全攻擊問題達成新的對話機制。2016網絡安全仍將持續受到關註。
在軍事領域,11月,中國確定將在東非國家吉布提建設第一個海外軍事補給保障設施,而美國在該國已設有一座大規模軍事基地。中國將於2016年6月至7月派遣海軍艦艇至夏威夷沿岸,參加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其間中國的軍事活動將受到美國的特別關注。該軍演每兩年舉行一次,這將是中國的首次加入。
2015年,中國不乏中美關係是否逼近「臨界點」、中美關係是否會不可避免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討論。在美國國內,同樣掀起了一場對華政策大辯論,討論「如何應對中國崛起」、「我們該拿中國怎麽辦」,彌漫著焦慮情緒。
這一年,中美關係進一步顯示出「國際秩序」之爭。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美國則在或明或暗地反對、阻撓中國設立亞投行,並繼續推動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極力推動並不包括中國在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
南海風波、網絡安全問題、對台軍售給中美關係帶來一些波折;9月的「習奧會」則穩定了中美關係,對彼此的戰略意圖進行了「再確認」。共同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成為中美關係的新亮點;在經貿領域,根據2015年1月-9月的統計數據,中美貿易額首次超過加拿大與美國的貿易額,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
如何賦予「2015年中美關係」一個恰當的形容詞?
「回顧2015年中美關係,有一個特點——矛盾。今年是中美合作面和沖突面都出現的一年,畫面複雜。」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倪峰說。
「今年,中美的戰略博弈加劇。就具體的問題來談,比如說南海、網絡問題等等,存在著利益之爭、影響力之爭,有的還涉及國際秩序之爭的層面,可以感覺到中美的博弈在更大的背景下展開了。」倪峰說,「雖然在具體上中美有很多摩擦點,但是並沒有爆發出大沖突,並沒有形成戰略對峙的局面。雖然中美的戰略博弈在加劇,但另一方面中美關係的可控性在加強。」
「2015年見證了中美矛盾的持續升溫。一方面,我們看到了在中國南海和網絡安全領域兩國關係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另一方面兩國的相互依存也在不斷加深。」美國著名「知華派」專家、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首席執行官季北慈(Bates Gill,貝茨·吉爾)表示。
2016年,中美關係又會往哪里走?
多位知名學者表示,決定2016年中美關係的三大變量分別是——南海、台海和美國大選,其中,台海和美國大選對2016年中美關係的影響有限,最主要還是看南海。
2015年,中美關係的「兩上兩下」
回看2015年中美關係的變化軌跡,倪峰將之歸納為「兩上兩下」。
2015年初,中美關係相對「高開」。2014年年末,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中美取得豐碩成果。2015年,中美關係開局的一條主線即為落實2014年所達成的共識。2月11日,習近平應約同奧巴馬通電話,並接受奧巴馬邀請,於今年9月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一訪問在如此之早的時間就對外宣布,輿論紛紛認為,這說明中美雙方對習近平此訪的重視程度極高,同時也是為2015年一整年的中美關係「定調」,避免出現重大的「戰略意外」而導致中美關係「偏軌」或「脫軌」。
隨即,中美關係在「無意間」出現了變化,逐漸「低走」。3月12日,英國宣布加入亞投行,中美又開始或明或暗的新一輪博弈。4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日美兩國聯合發布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5月,美國再拋所謂的南海「航行自由」計劃,南海爭端逐漸升溫。6月,400萬美國聯邦政府的現任和前任雇員資料記錄被泄露,來自美國政府內部的匿名人士聲稱,所謂「中國黑客」被懷疑為美國人事管理局(OPM)遭遇的這起重大網絡入侵案的幕後黑手。
6月23日,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舉行。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表示,這次對話是為習近平9月對美國的國事訪問進行鋪墊和準備;對話也蘊含著機制創新,增設專題性討論,有效拓展對話議題的覆蓋面,除了常規話題外,也有「保護海洋」這類新議題,以求進一步挖掘兩國新的合作點。
9月是2015年中美關係的高潮——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正式訪美,中美雙方達成49項重要共識和成果,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相繼發布;中美達成互不進行和支持網絡商業竊密行動、建立打擊網絡犯罪高級對話機制的協議;就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新增「軍事危機通報」附件以及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新增「空中相遇」附件完成正式簽署。
「在這次國事訪問中,中美雙方在網絡空間和經濟合作取得進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穩定了雙邊關係。」著名「知華派」學者、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
「在中美關係中,中國一直起到穩定雙邊關係的作用,中美保持著一種比較高密度的溝通,這一溝通機制是相當成熟的。今年習近平主席訪美,構成了中美關係穩定與溝通的一條主線。習近平主席的訪問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甚至還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成果。」倪峰說,「在全球事務上,中美兩國的合作不少,比如最大的亮點是氣候變化,巴黎大會能達成減排協議,中美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
「上半年,中美關係的氛圍並不算太好,令人有些悲觀,但在『習奧會』後中美關係總體趨於穩定。」中國現代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達巍認為。
隨即,中美關係再一次陷入低谷。10月27日,美國海軍派遣「拉森」號導彈驅逐艦,以維護所謂「航行自由」為名,駛入中國渚碧礁和美濟礁12海里範圍內巡航,中國對美國進行嚴重警告。11月,美國國防部官員稱美海軍計劃今後在南海實施建設工程的中國島嶼12海里範圍內,每季度進行約兩次巡邏。12月10日,美軍的2架B-52轟炸機在執行「例行任務」時,其中1架飛入了南海華陽礁上空2海里範圍內,中國軍方要求美國軍方「立即采取必要措施杜絕此類危險行動發生」。由此,中美在南海直接博弈的序幕拉開。
2016年中美關係主要看南海
「南海爭端正駛入危險的『未知水域』。」 12月29日,在第6期「複旦-東早世情圓桌」——舊秩序與新常態:複旦國際戰略報告2015年發布會上,複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祁懷高說。
「中國在建設『海洋強國』的背景下加大南海投入和維權力度,2015年以來,美國借南海『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不斷加大『介入』南海爭端的力度,總體看來,中美之間圍繞南海爭端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在增加。」祁懷高說。
12月,美國海軍官員本希望再次執行「航行自由」任務,但未獲奧巴馬政府批準,有國防官員表示,下次南海巡航可能會在明年1月。
「南海問題可能是2016年中美關係最為突出的問題。」倪峰指出,「2016年,中美在南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較小,但美國會繼續突出南海問題。比如,美國隔三差五就把南海問題挑一挑,一旦中國反應過於強烈或強硬,就會惡化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這些國家就會往美國那邊倒,美國就是想要形成這種態勢,並從中不斷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
倪峰指出,此前美國是單獨介入南海,2016年的一個趨勢是,美國想要將「單獨介入」變成「多邊介入」。「美國除了調動東南亞國家,增加他們同中國對抗的底氣,但這還不夠,美國還想把周邊的大國調動起來,美國拉日本、澳洲、印度,搞『四國隱性同盟』,在南海問題上加強溝通和協調,給中國形成更大的一種戰略壓制。」他說。
達巍說,「2016年南海有一個不可測的因素——中菲南海仲裁案。2016年,中菲仲裁案會做出裁決,這一裁決會進一步帶熱南海問題。假定裁決結果對中國不利,不僅美國會有所動作,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其他國家都會有反應,整個國際社會會形成輿論來施壓中國,中國可能會面臨『被群毆』的局面。」他說。
美國學者認為,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國內對中國持懷疑態度,2016年美國在南海的巡航態勢或將會加劇。
包道格稱,目前美國國內對中國在南海的作為有不同看法,只有一小部分人對中國的立場表示部分理解。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美國已經實行了『全球導航巡邏常規自由政策』,包括在中國南海領域。這並不只是留給奧巴馬總統個人的特別『遺產』。這些美國巡航,以及那些主張維護『航海自由』和『領空自由』的周邊國家,勢必會在2016年繼續保持巡航態勢並加劇。」季北慈認為。
中美網絡安全爭端或會降溫
另一個熱點議題是網絡安全。「2015年,網絡安全成為中美戰略框架中的優先選題。」複旦大學網絡安全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說。
沈逸表示,回顧2015年中美網絡安全問題摩擦,一方面,美國方面持續炒作6月發生的美國人事局遭遇攻擊的新聞,迫使中國接受美國方面提出的網絡商業竊密行為準則,另一方面也努力避免中美兩國在網絡議題迎頭相撞,爆發可能威脅中美戰略關係穩定的摩擦或沖突。習近平主席倡導「管控分歧、增進理解、擴大共識」的戰略思路,著力強化中美網絡安全合作,將摩擦點轉化為合作的來源,打造出中美關係新亮點。
8月底9月初,中美兩國元首分別派遣特使對對方進行訪問,就網絡安全問題展開對話和磋商,今年9月,習近平對美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第8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並於奧巴馬圍繞網絡安全問題達成達成互不進行和支持網絡商業竊密行動、建立打擊網絡犯罪高級對話機制的協議。11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常務副部長馬約爾卡斯率網絡安全執法跨部門代表團訪華。今年12月初,中美兩國首次召開了聯合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機制,雙方達成了《中美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指導原則》,並決定建立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的熱線。
「習近平主席訪美後,中美兩國在緩解網絡安全摩擦與爭端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希望在2016年,中美兩國仍能保持緊密合作,避免在非法網絡活動中出現分歧,網絡問題極為複雜,可能需要中美雙方均實行網絡管控,才能避免產生摩擦。」季北慈說。
達巍表示,中美高級對話機制的建立,意味著網絡問題這一過去幾年中美關係中的熱點有望納入機制化協商的軌道,其熱度在2016年有望下降。
「與2015年相比,2016年中美在網絡問題領域的關係或將相對緩和平穩,盡管兩國可能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現交鋒,但這些摩擦和問題將會納入到新的平台上來處理。」達巍說。
台海問題、美國大選影響有限
今年年末,台海問題又起波瀾——12月16日,時隔4年,美國政府宣布向台灣地區出售總額約18.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這是奧巴馬任期內第三次宣布對台軍售。
2015年11月,習近平同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2016年1月6日,台灣地區將舉行大選。2016年,美國會否打出「台灣牌」?台海問題會否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重要變量之一?
「我並不認為台灣問題會成為影響2016年中美關係的主要因素,這麽多年以來,各方都致力於從一個更成熟、更長遠的角度去看待台灣問題。從奧巴馬政府的角度來看,華盛頓是希望海峽兩岸就雙方共同協議達成和平協定,從而避免單方面或強制性的改變現狀的情況發生。」季北慈稱。
台海問題專家包道格指出,美國會繼續強調穩定性,來維持海峽兩岸關係的現狀和發展。但選舉期間、選舉之後的局勢以及和大陸政策之間的互動可能會改變美國的重心。「我認為進入選舉期後,美國的立場可能會穩定下來。」他說。
此外,2016年即將迎來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大選會對2016年的中美關係產生哪些影響?
「從頂層上來說,美國選舉政治並不會對中美關係的大局產生重大影響,中美關係是結構性的問題,中美關係本身也具有周期變化。歷史上來說,中國議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美國內政問題的一種外化。」12月19日,關註評析美國大選選情的《選?美》欄目的讀者見面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說。
「幾乎在歷屆美國大選中,對華政策始終是總統競選人必不可少的討論議題,也是炒作的議題。今年,美國國內有一場對華政策大辯論,明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也會結合今年的對華政策大辯論,可能對華議題的討論會更負面一些。」倪峰表示,「但是,美國大選中討論的核心議題還是內政議題,而在外交議題討論上,除了中國議題,2015年,俄羅斯在敘利亞、烏克蘭問題上與美國較量,在明年的美國大選中,相較於中國議題,候選人可能更加會關註俄羅斯議題。」
達巍認為,要盡量避免中國成為美國大選里面的主要焦點,「就是盡量不要爆發中美間比較嚴重的危機,不要發生真正的衝突,不要讓中國成為美國大選的焦點,盡可能地創造一個對華比較友善的輿論環境,這是我們可以盡力爭取的目標。」
2015年中美雙方在旅遊業之間的交往在不斷升溫,兩國都輸送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到對方國家求學,每一周也都有成千上萬的航班往返於中國和美國之間。
至於2016年美國大選對中國的影響——「無論是誰在2017年就任美國白宮,他們的對華政策都會比奧巴馬總統的手段更為強硬,至少在新總統剛上任的時候。」季北慈認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