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港獨出現

雷鼎鳴

多年以來,我都深信港獨不可行,行之則只會令香港陷入險境,真正支持港獨的人不會很多,但這並不排除港獨思潮在小部分人中萌芽,搞得不好,還可能滋生恐怖主義。現在港獨思潮的出現已是明顯得很,有些患上幼稚病的學生甚至以為港獨是可行的選項,這便令我們要對一些本應是不證自明的道理多說幾句。

If-Hong-Kong-independence-happens

分析港獨是否可行,我們需要一些工具。可用的工具之一是按照博弈論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博弈須要搞清楚誰是參與者,每名參與者有什麼策略選項及在雙方(或多方)的不同策略組合下,會出現什麼後果。

經濟封鎖 已解港獨

假設香港成立了一支港獨「革命軍」,成功地佔領了各警署,奪走了所有警隊武器,警察不堪一擊, 部分還叛變,投靠過來;沒有警察執法,現有的法律和法庭自然形同虛設,政府也垮了台,金管局的外滙儲備自動繳出,駐港解放軍則隱了形,或士無鬥志,趕緊申請成為港人。新政府成立,所有法律重新制訂,不知何故,各種管治人才竟也充足得很。總之,「革命」是成功了。當然,這只是假設,但在博弈中,不同情況下的假設都應考慮到。

但博弈的後果不單取決於己方的策略,也受到對手的策略所左右,我們必須考慮到中國在香港宣布獨立後有什麼回應。任何中國政府都不會容忍、遑論歡迎港獨,此事一旦發生,當權者必會被中國人民視為喪權辱國,隨時倒台。有些港獨分子寄望於中國自己分裂甚至有內戰,這樣便可與南中國的一方結為盟友;但就算竟有此事,與港「結盟」的一方為什麼不乾脆吞併毫無軍力的香港?支持港獨的人在這方面倒是對的,他們的敵人不只是中央政府,同時也包括中國人民。

那些假設中央政府不會對港獨出手的人,實則已把中央領導都視為心慈手軟之輩,此種心理預期與港孩的心態頗有共通之處:就算在家中如何胡鬧,父母也會放他們一馬。但面對中國人民唾罵的中央大員可能會採取姑息策略嗎?中國政府可打的牌多得很,軍事鎮壓是一種可行策略,自己宣布獨立,擁地為王的港獨政府根本無力抗拒,這是清楚不過之事。其實,毋須動用軍事鎮壓,較為和平的經濟封鎖,或甚至只是拒絕與港來往,已足以使香港的經濟全面瓦解,港人自己便不能不問,為什麼他們要准許港獨「政府」胡作非為?

中國若斷絕與香港的一切經濟來往,會出現什麼後果?

很多人都會以東江水的供應為例,說明港人沒有內地便難以過活。這例子其實不對,對獨立後的香港而言,最不重要的一件事之一便是斷了東江水。購買東江水的成本約是每立方米8港元,又因為南中國水資源缺乏,自顧不暇,將來水費可能會增加,而海水化淡近年因採用逆滲透技術,邊際成本已大幅減至每立方米12港元左右,與東江水的成本差不了多遠。12港元的價格,會否過分,造成民不聊生?找來甚為缺水的北加州的水費單,發現當地的水費(經過單位轉換後)是每立方米14.3港元,再加上在當地必須一起繳付的額外費用,每立方米的最終水費超過30港元。由此可見,若香港有地有錢興建十多座海水化淡廠而不用東江水的話,香港水費比加州仍是便宜得太多。

食物又如何?中國到時既然會視香港為「敵國」,不禁止外國運送食物到港已是萬幸,自然不對港輸出食物。缺少內地的食物供應,香港只能依賴外國,食物價格飛升,但只要港人仍有錢,仍有創富的能力,這也不是化解不了的問題,但港人生活會因此而較為困苦。

資產損失 難以估量

港人有錢嗎?香港有3588億美元的外滙儲備, 但部分資產要用來應付欠債,餘下新「政府」或港人能用的資產有8335億港元的財政儲備及5452億港元的資產結餘,合共13787億港元,這大約等於6個多月香港的GDP,所以就算香港獨立後無法生產,起碼最初的六七個月也可以靠吃老本頂得住。

香港民間總體財富不是很高嗎?我去年曾經粗略估計過,香港的人力資本大約值10萬億港元,可用作生產的資本值11.8萬億港元,住宅樓宇起碼值4萬億港元(這個項目應是低估的,見2015年2月3日本欄拙作〈香港的財富總值與分布初探〉),幾個項目加起來,財富總量似乎很大,香港的抗逆境能力或許不錯。
不過,事實恐怕不是這樣。住宅樓宇主要是一種消費品,不是用作生產的資本,創不了富。我多次說過,香港若搞成了港獨,樓價起碼要跌九成。要注意, 樓價這樣跌的前提是先要有港獨,但過去有一些人故意抽走了這前提,胡說我預測香港樓價會跌九成,又或偷龍轉鳳地改換了前提,硬說我認為若有佔中,樓價便會跌九成。我從未說過這些話,扭曲別人論點的作風是某些人缺乏自信的表現。

其實,香港樓價若跌九成,呎價便大約與芝加哥相若。我根本不相信在經濟崩潰後的香港,其樓價還能跟得上芝加哥這個仍保有經濟活力的地方。不要以為樓價跌了便更多人可以買得起房子,剛好相反,若找不到工作及薪金劇跌,如何可以買得起芝加哥價位的房子?樓價大跌後也會產生巨大的負財富效應,經濟持續蕭條。

港人不是仍有可用作生產的資本和人力資本嗎?不過,香港的資產為什麼這麼有價值,很大的原因是她地靠中國的位置及與內地親近的關係。這些優點令香港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轉口港和資金進入內地的橋頭堡,一旦香港獨立,這些優點立成致命傷。

內地的貨物進出口,對香港這個「敵國」是避之唯恐不及,貨櫃碼頭和空運站恐怕要空轉,資金進出內地也不會再路過香港,我們所賴以為生的資本或設施,就算不頓成廢物,價值也會貶得所餘無幾;要知道,資本值多少錢,取決於它每年可賺回多少利潤而定,人力資本也面對同樣問題。香港的GDP 23.4%靠進出口貿易、16.6%靠銀行金融、5%靠旅遊,若這些領域因香港獨立而都垮了下來,香港這方面的人才或相關知識,一樣會虎落平陽,失去價值。

由此可見,一旦獨立,香港損失的資產,將會是以10萬億元作單位計算,香港也會變成一隻棄船,不願蒙受此種損失的資本家一早便會走資,有能力的人才也會大量流失。走資嚴重的一個後果是港元滙率不可能維持到,港元不再有公信力,香港或許要改用美元。全球性的金融很可能都會受港獨波及,出現金融危機,就算與中國不是太友好的國家,為了自保,也可能支持中國快點收回香港。雷曼的倒閉已可造成世界性的金融海嘯,香港這個世上有數的金融中心若出事,後果只會更不堪設想。

星洲情況 與港有別

有些人或會以新加坡作例子,認為比香港更小的新加坡也能獨立,經濟依然屹立,為什麼香港不能?這是不懂歷史的看法。新加坡與鄰國的關係,遠勝於港獨與中國的關係;雖則如此,李光耀當年對外也要想盡辦法拉攏各國的支持,對內則大肆控制言論自由。從前新加坡與香港都可依靠成為工業城市並出口產品而得到相當大的經濟獨立性,但今天全球及香港的環境都已變了,在中國改革開放開始以前,香港的工業已經要面對來自南韓的競爭壓力,在今天,除非港人工資可跌至越南、印尼等水平,憑什麼可以再大規模出口工業產品?1970年,香港本身出口佔GDP 53.5%,到2015年,已下跌至1.95%,改變了的路徑已不可再走回頭路。話說回來,若新加坡的鄰國都十分強大且與新加坡為敵,則她的經濟一樣也會面對困境。

從上述可知,中國不用採用什麼急激的策略,只是輕輕的一招,與港斷絕經濟關係,香港便要承受一種持久性的財富大縮水,可跑的資金和人才都跑掉,跑不了的也失去活力與價值。在此過程中,社會矛盾必十分尖銳。接受此種結果的港人,若非愚蠢無知,便是心術不正,不愛香港,再沒有其他可能。但這些又全都可避免,張德江倒也說得坦白,香港的地位因經濟而來,不是靠政治。港獨等若摧毀香港的經濟基礎,哪裏還有本錢與人討價還價?張德江說的是事實,但其實已是暗含警告了。

港獨思潮的蔓延,使我們應再全面審視當前險惡的形勢。憤激的部分港人說港獨是被政府的倒行逆施逼出來的。我沒有義務替任何官員辯護,但那些以為自己應當憤怒的激進人士倒也應自我檢視,他們過去所要求的是否可行?

舉其犖犖大者,去年政府提出的普選方案,雖有缺點,但不失為讓香港民主跨前一大步的做法。反觀泛民所要求的所謂「真普選」,卻令中央政府變成橡皮圖章,觸犯其底線,根本不可能被接受;泛民感到挫折,正是因為其訴求本身存在缺陷。2003年以前,中央對港採用寬鬆政策,但其後只見到示威連連,顯示政策失敗,惟有改變,現在沒有從前那麼寬鬆。現在要中央走回頭路,再次寬鬆,對中央已無說服力。

在管治問題上,泛民所用的策略是靠拉布等手段癱瘓香港經濟,從而使人相信政府管治無方。但這是符合還是違反港人利益的做法?至於他們對部分政策的論述,更是缺乏理據支持。就以高鐵為例,我早已論述過,效益遠高於成本的機會極大,大部分港人亦支持通過撥款,拉布只會令自己和香港都陷入死胡同。若說特區政府很壞,民不聊生,我絕難認同,但若說她是一個能力不足的弱勢政府,我卻同意。

中央政府也應對香港有全面的審視。我接觸年輕人的機會相當多,從來認為他們大多數都十分理性,可以講道理;當然有一部分是判斷能力有障礙, 沒能力勇敢地面對真實世界,他們認知與分析有誤是常態。我在大學教書,找出學生的錯誤不但是我的責任,而且是習以為常的,當然不會像一些民粹政客般把學生的意見看成是指路明燈。

中央及特區政府不能把年輕人甚至是受過港獨思想影響的人都視作敵人,反而多與他們溝通,理性辯論,才是爭取他們的方法。但這有條底線,對於違法的行為或刻意破壞香港的行為,卻絕對應嚴厲打擊,姑息這些行為,不會有利於團結大多數人。若不這樣做,港獨仍會在港生根發展,將來噬臍莫及。■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6年3月8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