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與美對中國的戰略焦慮

清風道長

美在中國兩會召開的大喜日子來南海攪局,看點在什麼地方?大背景是美對中國的戰略焦慮,「小背景」則是美資本運作失當,經濟造假難掩,以金融為手段的控制疲態大現后,以軍事手段威懾以圖達到金融手段達不到的目的。是準備動用「終極」手段――軍事威懾手段,妄圖讓中國屈服,同時讓有關國家加強配合美國的戰略。

South-China-Sea-situation

中國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頂住,否則我們的發展成果可能被變相掠奪。

從美短期利益角度看,美國和「航母南海秀」雖表白為「例行」,但實質是一種深度測試,一方面測試中國相關軍事準備,軍事反應能力,戰備水平,從這個角度分析,美這次是「看槍、摸槍」儀式,還未到「擦槍階段」,更談不上「走火」程序,越要要面對中國的反擊美國人心裡也是忐忑不安。二方面是測試中國政府反應,中國決策者意志與魄力,中國抗壓程度,視中國政府反應情況決定下一步走向。三方面測試周邊國家態度,美國以看似大兵壓境之勢,對周邊國家的觸動肯定巨大,最好能有個別國家被美嚇倒,進入美國拉攏的視野。中國要應對上,肯定不能給美有任何妥協的空間,南海不僅僅是一個「核心利益」說法能表達清楚的,這裡面其實涉及中國的經濟安全與國土安全的雙重效應,從中國軍艦「參觀、圍觀」美航母編隊可看出中國做足了充分準備,中國肯定會在美南海「航母秀」后強化南海「防衛」層次及決心層次,以中國的體量與能力,對中國軍事威懾肯定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中國會作出等量的反威懾,特別是一些低戰略級別軍備要前移,給美吃「定心丸」,中國不會坐視核心利益受損,不會讓美攪亂地區局勢不付出代價,美加劇一次中國就強化一次。當然我們要觀察美「南海秀」之後要看美後勤是否前置,軍事打擊梯隊是否已向細層次化準備,根據美國的部署作出相應的應對,中國曆來不信邪,不怕鬼。

從後勤,地緣,國家意志與戰略訴求關聯度,激化局勢后未來「國際利益得失」及失利后影響,民心取向,軍心軍人精神目標,多角度看,中國的底線是「不能在南海輸」,那麼中國軍事及戰爭準備應該是充分的,否則無法對中國人民交待,中共起家就是在最艱苦的歷史條件下崛起的,歷來對戰爭準備都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從準備戰爭角度都是美無法比擬的,從信心、決心、民心、物力準備等角度,優勢在中國!一定不給美觸犯中國核心利益而不受到報復的幻想機會。

遏制美動能除國家意志與國家能力之外,軍事外交也要跟上。目前看倭是「資態性的試探中美對倭威懾與反向壓力」,而倭國是美亞太基石,倭國天然的投機心性,首鼠兩端的特徵決定中國不可能給倭侵害中國利益而全身而退的任何想象空間,遏制住倭國的「正常」衝動,能起到遏制打消美對中國幻想的作用,對南海「專盯閻王,威懾小鬼」策略不能變。

對南海國家要以威扶為主,對個別國家的言語挑逗要區別對待,不激化,不大驚小怪。我們要有一定容忍度,國家大,肚量就大,我們要比美敵這方面做的更好,不讓美國將南海局勢演變成代理人對抗中國的局面。

美國這種霸權,其實也是講策略的,並不是胡來,從美對付其「後院」拉美國家的一貫策略可看出。拉美國家化后,拉美各國民眾對原來的親美政權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拋棄潮流,「向左看」佔上風,目前拉美國家多是左翼政府執政,拉美國家反美仇美罵美者多很多,美基本視而不見,而是「裝孫子」。原因是這些國家基本都是嘴炮,對美不會,也不敢採取實質性的威脅策略,這些國家基本以對美發狠話達到國內凝聚力的政治目標。經濟上遠無法離開美國,這是上世紀5、60年代美對拉美產業布局導致的。比如委內瑞拉的查偉斯大話威脅美帝多,美帝並沒揍他,古巴與美關係一直很緊張,現在美主動「關係正常化」后,古巴也保持天然的警惕,與委內瑞拉一樣,基本上是「嘴炮」。東盟個別國家,也有這種成份,只鬧不跳。個別東盟國家靠罵中國應對國內政治生態維持政權,不要大驚小怪,我們要有足夠的定力與包容,忍耐。

中美角力博弈本質是「權力」之爭,而不是單純的「權利」或「權益」之爭。美以霸權思維慣性邏輯對待中國,「不允許中國制訂規則」,說白了是遏制中國「權力」的獲得。舉個例子說明:公司一把手不容忍他人挑戰其在公司的支配地位,「我說了算」為標準,對挑戰者往往採取不智的策略,這個在一些地區有所耳聞,在長江流域就有這個傳聞,有時明知兩敗俱傷的結果仍然斗下去。

國際政治很殘酷,由不得虛偽的激情與浪漫,以實力為後盾的策略最為關鍵。分析目前局勢可參考中國戰國時代,霸主輪流坐,要想取得霸主地位,實力與策略平衡利用,借力打力,合縱連橫,分化瓦解,軍事威懾,同盟交友送閨女拉親戚達到政治目標,總之能用的都會用上,當自我感覺良好差不多了反戈一擊,這和中表面是朋友,背後下刀子,面上是笑容,肚裡是算計的歷史我們司空見慣了,有天然的應對技。

我們從「韜光養晦」階段走向「有所作為」階段,是國力使然,目前中國正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布局布勢,這個時期也是國際各大勢力對中國重點「關注時期」,在15-18年這段時間內中國的戰略壓力會持續,我們需要團結一致,做好我們自己的事,不團結的事不做。特別是有個別別有用心的人「韜光養晦」,有意製造對立。我們要理解時代不同,國家實力有沒有達到那個度,智慧的想清楚后再決定是否攻擊。

歷史上,朱元璋採取朱升建議「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是他建立明朝的關鍵所在,因為當時天下大亂,不能過早的暴露目標讓其成為元朝的打擊目標,而是將元朝力量轉移其它勢力,這種策略使朱元璋得以悄悄發展軍力,並持續壯大,是最後戰勝張、陳的要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蘇聯威脅,我天朝太祖老人家決定避開鋒芒,利用國際局勢使我們弱勢的局面逐步達到平衡,團結國際力量制衡前「蘇修」,採取「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是我們在鬥爭中避免與最強大的敵人決戰的有效生智慧性戰略,這都是時、勢造就。前幾年的「韜光養晦」,不過九字真言翻版。時勢力不到,只能「緩稱王」,「不稱霸」,勉力為之輕則一臉血,重則傷腑肺。

而現在我們力量達到相相持的程度了,這種「韜光養晦」的策略自然會改變。南海、東海我們的作為,就是證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