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言論的誤導性和欺騙性

張志剛:「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學苑》前總編輯劉以正在周日《城市論壇》中,重申其對香港獨立的立場。這些論述,有很大程度的誤導性和欺騙性。

misleading

劉以正對港獨的立場和陳述,比許多泛民議員政黨頭面人物都來得鮮明和突出。因為無論如何,劉以正和他的志同道合之士,已經把「港獨」兩個字宣之於口。對於其他泛民人士,他們就算港獨有心,但都不敢直截了當地說清楚、講明白。他們只敢把在香港回歸歷程中曾經用上的語言再重新借來一用,例如香港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又或者把「高度自治」演繹為「完全自治」,而一些就用「民主」兩字來概括。這就是本人過去不斷追問,為什麼最多民選議席的政黨民建聯不屬於泛民主派。在香港, 「民主」兩個字已經被賦予特殊意義,你不反共,又或者起碼抗共拒共,那是不配用「民主」兩個字。

但無論過去的泛民中人心中作何所想,但港獨始終是政治禁區。他們自己固然不會把港獨宣之於口,對質疑他們有港獨傾向的指摘,他們都會嚴辭否認。

但自從年前《學苑》以港獨為題作為專輯,就把過去泛民中人不敢講的政治主張提了出來,也不需要用陳雲那些似是而非、不知由何所出的城邦論,他們把「自治」和「城邦」一腳踢開之後,就是赤裸裸的港獨。唯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就是把港獨說成給香港人其中一個選項,情况就像去茶餐廳吃早餐一樣,有A 餐時,也有B 餐,甚至再多兩個C 和D 餐以供選擇。用「多一個選擇」又或者「個人選擇」來包裝港獨,只是初登枱面的一個緩衝。

獨立不是個人選擇

獨立,從來都是一個政治運動,而不是多一項選擇,更不是籠統的言論自由。劉以正企圖把香港獨立運動,在他們的語言包裝之下,等同於個人的移民去留。移民,就真的是個人選擇,所以全世界自由國家,都制定了相關的移民法例,人民可以按其意願,選擇去留。1997年前的香港,就有數以十萬計的港人移民海外。就算回歸之後,移民人數大減,但每年仍有數千之眾。特區政府向來是信奉出入境自由,走的可以走,去美國的可以,去日本也可以,只要人家肯收,一概尊重其去留的意願。所以香港人的自由選擇,就是體現在其完全開放的出入境自由。其實不要說是回歸後的香港,就算中國大陸,也愈來愈多人移民外地。要走,儘管依正常途徑申請,而中國對海外華僑向來尊重有加,到了外國定居的華人,雖然不是中國國籍人士,但仍然被視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

移民,是個人選擇。但獨立,就不止是個人選擇。這是涉及國家主權,以及13億中國人的事,不是你劉以正那幾個可以說了算。劉以正的論述誤導,就是經常以蘇格蘭年前獨立公投為例子:蘇格蘭人民可以公投,香港人為什麼不可以!
這種言論的誤導性和欺騙性,就是沒有看歷史。蘇格蘭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後來才併合聯合王國。而蘇格蘭的獨立公投,也是在英國國會同意之下進行。這種合則來、不合則散的例子,近代的還有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的離合。而香港的實際情况,就是在歷史上,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在一段時間經不平等條約割讓予英國,到1997年7月1日中國重新行使主權,香港回歸祖國,和蘇格蘭的情况完全不同。

而劉以正的誤導,就是沒有講清楚北京中央政府和英國國會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相反的立場。中央政府從來不同意香港獨立,甚至視為叛國行為。那香港那些港獨人士,又用什麼基礎去進行其所謂不必經過武裝流血的香港獨立?中央政府不容許你叛國,13億人不同意你叛國,你投票有什麼用?你要把這些叛國行為付諸實行,又會有什麼後果?流血?不流血?

引述蘇格蘭的例子有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並未有成為事實。當有機會成為事實之後,不想獨立的民眾,又會如何反應,接受大多數人的決定,還是起來對抗?

獨立和叛國,不是一般性的決定。放在香港,這是做中國人,還是不做中國人的決定,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你劉以正要搞獨立,就是剝奪其他香港人做中國人的權利,不要說他們是絕大多數,就算不及半數,他們也不會默然接受。看看其他搞獨立的地方,多少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迫使其他人不做中國人

把港獨包裝成為一個個人選擇,是徹頭徹尾的欺騙。它不是移民式的個人選擇,而是迫使其他人不做中國人。他們會反問: 「你不做中國人,為什麼逼我不做中國人?」你說,因為中國經濟下行、香港要推行「普教中」、普選行政長官方案得不到通過,所以…… ■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6年3月23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