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打錯算盤,幫中國海外大抄底

占豪

最近,兩則併購消息引發市場關注,兩起收購都是對日本企業發起。一起是中國美的集團收購東芝白色家電80.1%的股份,總額約合31億人民幣。此次交易后,美的將獲得東芝品牌40年的全球授權及超過5000項家電相關專利,還有東芝家電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渠道和製造基地。另一起收購是中國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即富士康)CEO郭台銘於4月2日正式簽署收購日本企業夏普的協議,以3890億日元(摺合35億美元)收購夏普66%的股份。此外,富士康還將認購夏普增資發行的1136.4萬股特別股。

fed-miscalculated

這兩起收購,從技術細節上看,美的是看中了東芝的市場、渠道、技術和製造基地,收購的目的是更快地擴大企業規模、擴大世界市場佔有率以提升美的的國際競爭力。美的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從根本上是立足於中國市場這個打基礎的。相比其它發達國家市場,中國市場依然有很長的城市化進程可以開發,白色家電市場會繼續擴大。與此同時,中國在推動亞洲基礎建設,未來二三十年東南亞將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考慮到東南亞的人口基數,更早在這裡佔領市場有助於美的未來的長遠發展。而收購東芝,則可以幫助美的快速滲透到日本市場,因為東芝在日本佔據了70%的白色家電市場。打入發達國家市場,有助於提升美的家電的市場深度。

所以,美的收了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有助於企業發展,而東芝之所以賣掉這部分業務,根本原因在於日本的市場已經飽和,而未來面對中國家電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他們已喪失信心。對於美的來說,31億收購東芝白色家電80.1%的股份比較輕鬆,不算太大的投資,但就長遠布局來說卻很有利,同時還能快速提升美的在白色家電世界市場的份額。

至於鴻海收購夏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夏普之前的戰略失誤使得夏普陷入了窘境。夏普曾是全球液晶技術的發明者、領導者,但因押注大型面板而陷入經營困境。從08年開始,夏普持續斥巨資修建液晶工廠擴大生產規模,其技術優勢集中在生產更為廉價的大尺寸面板。但過去幾年爆發的卻是中小尺寸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屏幕。錯失機會的夏普還遭遇三星及其它顯示屏製造商的反超,一時間,夏普四面楚歌。據統計,夏普在過去的4年裡累計虧損超過100億美元。
不過,夏普的液晶技術是不必懷疑的,鴻海由於是世界最大的代工企業,所以有了這樣的配套設備基地作為基礎,有利於鴻海的全產業鏈延伸,有助於進一步立足於中國大陸市場向更廣泛的世界市場擴散。

大併購背後的市場邏輯

這兩筆收購,只是近期比較引人關注的收購例子,但這些收購僅僅是中國企業對外收購的冰山一角而已。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31日報道,一季度,中國大公司的對外併購推動了該國的跨境交易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而之前一派紅火的美國收購活動則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

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中國對海外資產的渴求將全球跨境併購的總額推向3110億美元,在第一季度全球併購交易總額6820億美元中約佔46%,創歷史新高。中資交易額為1010億美元,約佔全球跨境併購活動的1/3,為歷史最高水平。15%的交易案涉及中國買方也創下單季最高紀錄。在中國對外併購的例子中,比較典型的是2016年2月中國化工完成了中資企業迄今為止數額最大的一筆海外併購,以440億美元全額現金買下瑞士農藥化工企業先正達。這也是化工領域有史以來數額最大的一宗收購案,而就在數月前,該公司董事長任建新以77億美元收購意大利輪胎製造商倍耐力。

與中國交易額激增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交易的大幅下降,根據統計,美國的對外併購活動下跌了29%,美國一季度的併購總額僅為2560億美元。歐洲一季度的交易額則同比上升了11%,達1810億美元。

可能很多人會擔心,中國如此大規模的併購未來對中國是好是壞呢?在這方面,不妨談一下當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大背景下中國對世界大併購的理由:

一、中國正在快速膨脹的巨大需求市場需要中國企業具有更全的產業鏈以保證未來產業的更低成本和更高利潤,現在的大併購正是基於這種需求產生的。

中國正在跨入中等收入國家,未來二三十年將逐漸跨入發達國家,一個14億人口的需求市場,其爆發出來的威力絕非美國現在市場可以比擬的,很多人對中國市場威力是嚴重低估的。在中國經營的企業是最直接的感受者,當前中國經濟是什麼狀況他們很清楚,他們現在的感受也很清楚,所以他們能感受到一旦中國經濟重新進入比較良性的軌道,那市場潛力會有多大。

所以,相關企業藉機提前進行產業鏈布局,提前進行資源整合,有助於未來滿足中國這個巨大市場需求的胃口。另外,我們需要看到,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諸如東南亞的市場潛力也將被挖掘,中國其它亞洲國家的市場,這個規模是二三十億人的大市場,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二、中國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轉型需要吸納更多境外的成熟市場企業。

中國現在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需要吸納更過境外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企業以豐富技術、管理和市場方面的深度,加速轉型升級。此時與一些能相配套的有優勢的優秀企業進行併購,有助於中國更快遞完成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

三、后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遭遇重大增長困難,現在併購是抄底。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滯漲期,大多數國家的日子都很難過,很多國家的經濟都進入了衰退狀態,包括發達國家的經濟也沒有實現任何實質性的復蘇,這使得當前世界大量企業的經營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一旦負債率增加,市場增長停滯,可能就不得不考慮賣掉企業。

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展開併購是妥妥的抄底。過去,美國經濟為何總能在一輪危機后快速復蘇,根本原因就是美國擁有美元霸權,美國在世界經濟困難的時候可以展開大規模的併購從而在低位抄全世界的大底。接下來,當美聯儲進入貨幣寬鬆周期,世界經濟逐漸復蘇,美國當然就賺大了,經濟當然就好了。這一次危機,中國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要在世界經濟處於滯漲時加大併購力度。

四、美元加息周期進行併購可以大幅降低併購成本。

美元的加息預期加速刺破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泡沫,使得相關國家的經濟陷入窘境,企業經營陷入困難。此時,中國企業展開併購,有助於大幅降低併購成本。以美的併購東芝白色家電80.1%的股份來說吧,美的僅僅用6.93億美元(加上東芝兩億美元的債務)的代價就拿到了一家年營業收入20億美元、有核心技術和市場渠道的企業和品牌使用權,可以說是一次非常廉價的收購。若非世界經濟陷入困難,美的估計再付出兩三倍的價格才能拿到這麼多股份。

五、中國貨幣寬鬆周期有助於中國企業到境外併購。

由於經濟發展需要,中國貨幣將進入長期的寬鬆周期,這種貨幣寬鬆的政策大大增加了企業海外併購的能力。在這個時候去併購,不光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入優質資產,連使用資金的成本都會非常低。

中國大併購是在搶美國的蛋糕,美聯儲加息幫了大忙

其實,中國現在的大併購不僅僅是抄世界的底,也是妥妥的搶美國的蛋糕。大家應該都清楚,美國要完成三步才能徹底走出經濟危機,進入新一輪景氣周期:

第一步、通過量化寬鬆來稀釋世界範圍內的流通美元幣值從而降低美國的國家負債,同時再推動美國資產價格的上漲和美國負債由私營部門轉入政府債以暫緩危機。

第二步、當美元量化寬鬆到不能繼續的時候,美聯儲再通過加息預期來製造世界市場的美元迴流美國市場,通過美元迴流來提振美國經濟的同時,在世界其它市場製造缺乏流動性的經濟危機。當這種危機到一定程度后,美國企業就可以用美聯儲的巨大流動性去收購世界範圍內的「廉價企業資產」。

第三步、當收購得差不多了,美聯儲再放寬貨幣政策,世界經濟在經歷一輪危機后因流動性增加而向好,美國低價收購的世界資產快速升值,美國企業獲得大利,美國經濟走強。

現在,美國正處在第二步的進程中。上個世紀,美國玩這一套很純熟,因為美國沒有競爭對手,歐盟都是自己的隊友。然而,現在不同了,有了一個中國,當美聯儲加息的時候中國貨幣政策大幅寬鬆,放出大量流動性,這不但對沖了美元加息給中國市場帶來的衝擊,還促使中國企業開始大規模收購境外企業。中國從2015年開始對外併購明顯增加,2016年的併購速速更快,就是美聯儲加息和中國央行降息降準的作用。事實上,美聯儲的加息讓中國收了不少低價企業資產,這是美聯儲幫的大忙。當然,美聯儲加息可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自己,只是中國因為經濟實力決定了有順手牽羊的能力而已。

美聯儲為何不敢輕易加息,美聯儲主席耶倫甚至說還要考慮負利率,就是因為有中國在後面不但有能力分流世界資本的流向,還有能力收購世界範圍內陷入窘境的企業。同時,美國股市也有些不給力,美聯儲加息有可能刺破資本市場泡沫讓美聯儲心有餘悸,這一點從美國世界併購規模大幅降低就可以看出端倪。

毫無疑問,中國收購世界資產的大門才剛剛開啟,未來不管美聯儲怎麼玩,可以對沖美聯儲政策的中國經濟都可以應對,都能從中獲利。譬如,去年華爾街的力量試圖圍剿人民幣,結果人民幣忽漲忽跌,搞得他們完全拿捏不準,後來據報道說那股力量暫時解散了。

美聯儲未來到底是加息還是減息?加息,中國繼續寬鬆,加速中國企業展開國際收購買便宜企業;減息,世界經濟復蘇有助於中國更快地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中國,對所謂穆迪、標普調低所謂評級根本無感,用不了多久中國經濟會用實際行動給兩個機構再上一課。但,美聯儲現在不得不面對中國央行的挑戰,美國企業不得不面對中國企業的競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