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特朗普不可能

卞中佩

房地產大亨特朗普從2015年6月以「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為口號參選以來,雖然言行踩遍仇外、厭女、歧視、誇富等政治正確紅線,但民調始終遙遙領先其它共和黨籍參選人。特朗普近來最具爭議性的言論是趁着巴黎及加州的穆斯林恐怖攻擊,提出要監控美國清真寺、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當然又免不了黨內及輿論全面性的圍剿與攻擊,這次媒體更直接扣上特朗普是種族主義、美國希特勒的帽子,結果特朗普民調仍然飆升。

From-impossible-to-possible

由於美國擁有全球最多核彈、最強軍事實力的國家,要是情況再這樣下去,讓這個口無遮攔、囂張無下限的土豪當上美國最高統帥,全美各界精英紛紛表達激動與震驚。為了提醒美國人民特朗普當選是對全人類的威脅,前一陣子《每日秀》(the Daily Show)前主持人囧司徒(Jon Stewart)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就要移民到另一顆星球,亞馬遜總裁貝索斯(Jeffrey Bezos)和特朗普在推特隔空對罵后,呼籲用宇宙飛船把特朗普送到外層空間就好。

但批評特朗普的人有沒有認真想過一件事情,特朗普的狂言要是因為他當選總統而變成政策,真的對美國有害嗎?為什麼許多美國人相信特朗普這些言行,真的能讓美國再度偉大?

在美國歷史上,就有一個比特朗普囂張、離譜的人擔任總統,競選時也引發各界強烈憂慮,就任後還真的就實現那些被視為兇悍、殘酷、沒腦袋的政見,但比起許多被過度吹捧的美國總統,他的政策和政治遺產,影響巨大,才是真正讓美國成為世界的頭號強國。

當下的事件,都是歷史的延續。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越低級卻越受歡迎,這個讓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難以接受的事情,也只能從歷史找到線索解讀。

這位總統就是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Andrew Jackson)。傑克森總統在青少年時期就參與美國獨立戰爭,還被英軍俘虜,親人都在獨立戰爭中過世,但他自立自強、奮發向上,自學成為律師,並繼續投入軍旅,在1812年對英國戰爭、1815年對英國紐奧良戰爭、1817年奪取佛羅里達戰役中立下大功,成為美國英雄。

雖然有這些政治資本和顯赫經歷,但傑克森的出身與行事,卻和長期佔據華盛頓政壇核心的東部精英格格不入;傑克森之前的總統都是集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於一身的開國元勛,比方說具有謙遜胸襟又被尊為國父的華盛頓,是獨立戰爭時的總司令;約翰·亞當斯則是政論高手、政治手腕高超,團結了在獨立戰爭時各懷鬼胎的獨立十三州;起草獨立宣言的傑佛遜則知識廣博有如百科全書;麥迪遜被視為「美國憲法之父」,編着有《聯邦黨人文集》;約翰·亞當斯之子約翰·昆西·亞當斯,除了家學淵源,擔任門羅總統國務卿時曾提出著名的〈門羅宣言〉,這些都是奠定美國開國基礎、能文能武的一時英傑。

傑克森卻是頭一個西部出身的總統,既是孤兒、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連一本書都沒讀完過、熱衷決鬥並還在決鬥中殺過人的老粗。東部精英看不起傑克森,家人都在獨立戰爭死絕的傑克森,也極其不屑東部精英的英國文化認同和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英國貴族的氣焰及作風。

1824年傑克森第一次參選總統時,雖然普選票得票最高,但由於選舉人團票沒有總統候選人過半,在由眾議院投票決定最後總統當選人時,居然被對手約翰·昆西·亞當斯串連東部精英政客搞黑箱給作掉。人氣始終不墜的傑克森在1828年第二次參選時,東部精英感受到自身利益受到強大威脅,以美國總統選舉首次抹黑、負面競選的手法攻擊傑克森,傑克森用同樣的手法回擊之外,還將自己包裝為基層人民代表,對抗政商勾結的貪腐政治精英,最後高票當選,並於1832年連任。

傑克森與東部政治精英之所以有激烈的衝突,當然不只是出身不同之故,還包括傑克森長期的作風和政見。傑克森脾氣暴躁、不擇手段、野蠻慘忍,在1812年對英戰爭雖然立下大功,卻將與英國同盟的印地安部隊整個屠殺殆盡;1817年為了奪取當時還是西班牙統治的佛羅里達,擅自發動對印地安賽米諾部落的戰爭,並直接絞死賣武器給印地安部落的英國人,使得當時還是弱國的美國陷入外交軍事危機;為了爭取受到銀行貸款壓榨、貨幣貶值之害的農民選票,居然主張要廢止中央銀行;還認為過去白人要奪取印地安人土地,都以發動戰爭的方式迫使其簽訂土地讓渡契約不僅沒效率,還因為印地安人野蠻落後,不尊重契約精神有反悔等後續的爭議,主張要用政府的力量強制迫遷。

這些在當時或從現在來看,都被政治精英視為瘋狂、有病的證據,傑佛遜就說,傑克森是他看過最不適合擔任美國總統的人。

傑克森1829年就任后,不像現在的美國政治人物會權衡度勢,把一些為了勝選提出誇張的口號置諸高閣,傑克森真的瘋到了推動競選時所提出的誇張離譜政策。他否決了當時是中央銀行的第二銀行特許令,形同解散美國央行;窮兵黷武狂建海軍;以掃除貪腐為名遣散前朝官員,大舉任用親信,建立了著名的分肥制度(spoils system);將奪取印地安人土地的行為,提升到國家機器系統性全面執行的層次,通過了印地安部落遷移法案。

為了實現這些政策,他完全輕視政敵,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視三權分立及中央地方分權於無物。8年任內,除了印地安遷移法案之外,國會通過的其它重大法案幾乎都被他否決光,東部精英如1828年總統選舉被傑克森擊敗後轉任議員的約翰·昆西·亞當斯,和知名的外交議員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等人為了對抗傑克森,組成輝格黨(the Whig party),大罵他是獨裁者、羅馬帝國的凱薩大帝,卻難以撼動他一分一毫。當大法官裁決印地安部落是獨立政權,印地安部落遷移法政府無權執行,傑克森繼續硬幹,最後讓他的繼任者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總統完成他的政策,派軍強壓五個部族從東部遷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在遷移過程中裡面有三分之一印地安人餓死、凍死、病死,這條迫遷的路線日後被稱為「血淚之路」(Trail of Tears)。南卡羅來納州政府違抗聯邦稅法時,傑克森居然派海軍艦隊直抵南卡的查爾斯頓港逼迫州政府就範,傑克森的副總統考宏(John Calhoun)站出來反對使用武力威脅州政府的軍事行動,傑克森當面威脅要把考宏的頭砍掉。

傑克森這些言行和政策,是因為民眾的支持而讓傑克森肆無忌憚,也就是說,看起來誇張粗暴的傑克森,其實是經過政治精算,用美國的未來發展,進行豪賭。

1820年代的美國,正因為掌控美國政治、金融、貿易的東部精英,無力解決1819年建國后首次經濟危機而面臨嚴重的挑戰,首先是金融秩序在危機前的土地投機,使得基層農民在泡沫崩潰時,受害最深。此外,當時美國正開始邁向工業化,許多技術工匠開始被大工業生產取代,加上又有大批的歐洲移民,失業問題極其嚴重,工人抗爭不斷,傑克森的選舉策略就是以自己的出身背景為優勢,引用傑佛遜對小農同情的傳統,強調自食其力的工農才是美國的主人,而不是將資源吃干抹盡的貪婪金融巨鱷及華盛頓政客,將自己包裝成誠實、勇敢、勤儉的美國中低階層的代表。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Andrew Jackson)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Andrew Jackson)

傑克森提出的政策也都切實符合當時工農階級的利益。泄恨式的取消中央銀行特許就不用說了,傑克森驅趕印地安人的政策,就是讓受盡經濟危機及失業威脅的農工,能取得大批西部印地安人居住卻未開發的土地。最後,傑克森賭贏了,8年執政,因為民眾的支持和東部精英的軟弱,使得傑克森為美國的發展戰略訂下了雄厚的基礎,是近代歐美民主國家,第一個將國家擴張與基層人民利益結合起來的領導者,創建強大的國家。以致於他1837年卸任及1845年過世后,一直到1860年代美國內戰前,擴張造成的經濟利益及愛國熱情,不僅工農階級繼續支持擴張政策,認同傑克森的哲學家、作家、記者、軍官、社團領導人、宗教領袖,圍繞在持續執政的傑克森主義政府旁幫腔,美化誇張粗暴、違反民主的言行,打造了堂堂皇皇的「傑克森民主」(Jacksoniandemocracy)時代,傑克森主義者發展及深化傑克森定型的團結工農戰略及西擴經營,形成了兩大思想,至今仍深刻影響美國政治。

一個是天命昭昭(manifest destiny)概念,為了合理化具有經濟利益的西擴行為,傑克森主義者開始從宗教及神話中尋找基礎,總結出新教白人從歐洲移民到新大陸及不斷地擴張土地,是上帝賦予的光榮任務。例如美國19世紀著名作家埃默森(Ralph Emerson)及名記者奧沙利文(John O’Sullivan),都將天命昭昭與民主、自由及西部開拓者的崇高精神連結起來。這種概念持續貫穿美國的對內對外政策,讓對外擴張等同於推廣文明與價值的「白人負擔」(the white man’sburden),雖然到了20世紀昭昭天命讓人聯想到負面的帝國主義,美國的政治人物不會再明說,但卻始終隱藏在美國的外交思維中。

特朗普2015年8月演說時,公開指出墨西哥再無法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美國應該派軍攻打墨西哥佔有他們的土地,讓墨西哥人像現在印地安人一樣居住在保留區,這是美國的「天命昭昭」。特朗普這個真小人其實比其它敢做不敢說的偽君子好太多。

另一個則是自由勞工意識體系(free labor system),傑克森倡導的基層工農階級等「一般美國人」才是國家的主人,配合大量土地釋出,美國的工農階級意識產生了重要轉折。研究民粹主義的學者卡津(Michael Kazin)指出,當1840年代在歐陸各國的工人階級已經開始組織對抗資本主義時,美國卻形成自由勞工的意識,也就是工人能從獲得一塊自有土地中獲得真正的自由。這使得美國的工人因為有獲得土地成為自由人這個退路,工人階級政治始終難以強大,而注重「一般美國人」的傳統,也變成未來美國每個政治人物參選時都會掛在嘴邊的語彙。

所以傑克森主義者在物質誘因、工農階級支持及意識形態加乘下,發動一系列的西擴冒險,這些都是具有戰略思維的擴張與殺戮。最著名就是1836年至1845年的德州獨立戰爭及兼并行動,和1846年的美墨戰爭,德州兼并是由曾為傑克森下屬的休斯敦(Sam Houston)所發動,休斯敦先在德州對墨西哥發動獨立戰爭,在獨立成功后,又一手推動將德州併入美國,美墨戰爭則讓美國取得加州領土。這兩場戰爭,當時的輝格黨都極其反對,東部精英對於美國的發展有一套戰略思維,強烈反對領土擴張的發展政策,比方說時任參議員的韋伯斯特就認為,貿易才是讓美國強大、傳遞美國民主價值的手段,領土擴張只會引來戰爭及自我否定美國價值,所以根本沒必要發動戰爭取得德州及加州,最多只需要在太平洋沿岸取得良港,與中國及東亞進行貿易就能符合美國的利益。

但到了1850年韋伯斯特擔任美國國務卿之後,國土已經直抵太平洋的美國已經是蓄勢待發的強國,韋伯斯特運用這個地緣優勢,阻擋了法國并吞夏威夷的危機,維護了美國捕鯨業的利益,並指派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Matthew Perry)率艦隊至東京灣,逼迫日本開國通商,這就是日本著名的「黑船來航」事件。也就是說,韋伯斯特雖然曾經強烈反對國土擴張政策,但最後也承認美國國土擴張戰略的確符合國家整體利益,於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就此終於形成一種態度,也就是用理想反對國家擴張僅僅是一種姿態,國力強大后才有實力實踐理想,形成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矛盾衝突但又交纏共生的美國外交特徵。

可以這樣說,沒有傑克森,至今的美國就是龜縮在密西西比河以東的中型國家,傑克森之前擔任總統的開國元勛,也不會被世人用奠定世界超強的基礎來稱頌他們的功績。

於是傑克森主義成為美國內政外交政策形成過程常被忽略,卻又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就如同學者高理寧(Leonard Gordon)所說,天命昭昭使得美國人不僅認為有讓美國西擴至加州的使命,更應該把勢力範圍繼續往西推進至夏威夷及橫跨太平洋至東亞。天命昭昭是美國最後能掌握整個太平洋海權的思想基礎。

研究傑克森的學者雷諾茲(David Reynolds)指出,傑克森的白人優越及種族歧視觀念是當時的普遍現象,並不能責怪傑克森,但傑克森的問題在於透過行政及立法,把這樣的意識提升到國家政策的層次,深化了美國的種族衝突,至今難解。學者米德(Walter Mead)也指出,過去許多人認為美國是一個用理念和價值整合的國家,與歐陸等民族國家是以民族、血緣等原始因素為整合基礎的共同體不同,美國是一個用理念和價值整合的國家,但都忽略了傑克森主義讓美國有了原始鄉民共同體(folk community)的元素,在國家擴張時期會勇於表達對共同體的愛國熱情,支持國家富強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在孤立主義、悲觀主義瀰漫的時候,則會以找尋共同體內外敵人的方式,以國家危機來團結共同體成員。

所以傑克森的政策,讓美國能成為國土橫跨兩洋、「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世界第一強國;傑克森的經濟戰略,讓基層人民的經濟動機、崇高的政治價值、宏大的國家利益能真正結合起來;傑克森的出身經歷,是平民能用自身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國夢原型;傑克森不畏強權的精神,讓出身低微的政治人物都有信心找到基層支持者,對抗政治精英的圍剿與攻擊;傑克森的軍事成就,讓美國遇到侵犯時,就會產生以殺止殺、血債血償的反射性動作;傑克森以強國意識團結愛國主義文人,讓日後美國對外政策不論多血腥殘酷,都有強大的文字、影像、藝術等後盾支持;傑克森的政治動員方式,都是美國政治至今不斷出現,也是現在特朗普不斷在動用的語彙。

所以用對外擴張、仇視異族、標定共同體敵人來讓國家偉大、來保障一般美國人的安全與利益,對美國來說都不是政治口號及沒有實現可能的誑語,而是曾經真正讓美國崛起、成為世界超強的真實經歷。

特朗普現在就是「進擊的巨人」,再現了美國這個巨靈興起的過程,要對抗特朗普,就得面對自己國家崛起的光榮歷史背後的黑暗面,以及看到捍衛基層工農的利益也可能產生野蠻與殘酷,否則就算這次讓他落馬,仍會有另一個更囂張聳動的傑克森和特朗普崛起於美國政治地表。■

原文轉載自《The Reporter》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