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緬甸局勢的反覆與爭奪還會繼續

清風道長

美國的遏制戰略,第一層是破壞戰略,全面方位的破壞對手的地緣與發展環境,遏制對手發展,第二層是所謂圍堵,所謂的島鏈圍堵,第三層是干預,經濟制裁與軍事干預。這都不是什麼新鮮玩意。美對華的遏制戰略而建立的島鏈戰術,其實來源於日倭在二戰時的封鎖。二戰後特別中國成立后美出於私心,將一部分倭國的戰略制訂者給予放生,讓他們提供對華策略的方案,及讓他們重新規劃。結果倭國的部分制訂對侵略中國時制訂策略的人的詳細方案加以擴充,島鏈戰略就出台了。

Repeated-situation

二戰時,日本全面侵略中國之後,對中國實施了三面包圍,將中國的出路欲全面給封鎖。

不少朋友不知道中國對外的出路情況,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四周有效的出路基本上四條。北面與俄一條,西北與中亞一條,西南在中南半島特別是緬甸一條,東南則是南海。抗戰時倭全面佔領東北,北面出路幾乎全斷了,東面及東南面也全面封鎖,西南則是通過入侵中南半島佔領緬甸,而西北由於地理環境惡劣,民族情況複雜,倭國重點在西南面。中國當時的政府派出遠征軍的背景也在這裡。保留了部分西南線,當時西方援華的駝峰線,通過西南轉運。要說所謂「C型包圍圈」,抗戰時日寇對中國則是最早的「C」型包圍,切斷中國與外界的一切聯繫,瓦解中國的抗戰意志,逼迫當時的蔣投降的策略。這是倭國的大陸情節最接近成功的時期。

按倭日設計,倭欲仿效英國改造印度的辦法,將中國全面殖民化,讓中國成為印度那樣的角色全面為倭提供源源不斷的財源進行擴張。而中國傳統上,對「路」的認識要比西方早,漢唐的強大都與絲綢之路的擴展有關,現代版本的「一路上帶」,是根據中國的國情與對歷史上中國歷史強盛周期的研究而制訂的,歷史上,中國商路通國家就富強的現象一直存在,而美國的遏制中國的戰略本質上是對中國「路」的遏制。不少人認為漢代張騫對路的探索原本是為打擊匈奴建立同盟當時的漢武帝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探商路,打開了向西部的商路,最終國家財富的積累,才有了百年與匈奴戰爭的財富本錢!

中國崛起與民族復興,離不開路的通暢,南海、緬甸局勢的反覆與爭奪還必然繼續,中亞未來還會有波瀾。

現在中國與美南海角力的背景,就是通過控制南海通往印度洋,大西洋向西亞歐洲通商。第二個備選方案是緬甸,通過緬甸進入印度洋-大西洋,進入中東非洲歐洲,第三個方案是通過巴基斯坦的瓜港。而陸路則是通過中亞。但海路最好的方案則是通過南海,因為這裡本身就有商機與國家帶。還有一個是通過泰國開挖克拉地峽替代馬六。

本質上,美國的從倭到菲的第一島鏈,及關島到袋鼠國的第二島鏈,都是控制中國海路。

美國人認為靠現在仍然領先的海軍制伏中國,讓中國屈服,讓中國長期處於產業的低端,替代上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倭國,德的角色。中國產業升級計劃打亂了美國計劃。而西方整體衰落又是一種歷史現象,在搶劫中東石油沒有得手的的情況下,經濟出了問題。西方奉行的就是槍炮艦炮政策,利用工業革命的機會,利用化工能源的領先,先行一步,隨其它國家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科技技術的進步,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業革命,現在正邁向第二階段,特別是能源時代可能向新時代前進的情況下,中國極可能先於西方完成新工業革命。這個大背景之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是極其「擔心」憂慮的。而西方文明領先也就六百年,未來被其它文明超越是肯定的。盤算下來,中國是可能的超越者。這個大背景,朋友們一定要清醒。其它可以忽悠,這個忽悠不得。

從這個方面說,中國對南海,是沒有任何退讓的餘地。退則是怯,中國影響力則會衰,周邊國家會馬上轉向。其實周邊國家都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有中國頂着,兩面拿好處。若中國有失,他們被掠奪是鐵定的事,目前東盟多數國家的觀望心理在此。許多國家決策層是清楚這點的。只是出於國內鬥爭的需要,首鼠兩端。下面說說緬甸的事。

我近期看了不少關於緬甸的資料。緬甸地緣上對中國非常重要,但由於緬甸局勢的複雜性,民族的多樣性,政治勢力的多重性與多變性,要順利整合緬甸很難,只能讓其內部問題發酵,借勢。緬甸南方大多數是從馬來過來的,馬來裔佔多數,而北方則民族上與中國多有淵緣淵源。雖整體信仰佛教,但在英佔領期間,基督教現在勢力也很大,而南方的伊斯蘭教也影響很大。多宗教下,部落間的衝突非常多,造成只認銀子,不認爹的現象普遍存在。靠近中國邊境的,雖與中國民族上有淵源,但並不都是親中國的,只是出於利益利用中國平衡,且經常「變臉」。而在原國民黨敗將李彌經營多年後,那裡局勢更加混亂。因此,中國採取一定的看似「忍耐」,拖的辦法也許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只能逐步靠中國富強慢慢改變,同時利用他們的矛盾做工作,讓他們吃夠苦頭后,對比再看。

但有些政客並不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而是以政黨,集團利益為取向,短期內氛圍緬甸局勢是不現實的。近期靠近中國邊境又有些亂的跡象。我的判斷是緬甸軍方「提醒」昂山素姬,誰才執緬甸牛耳,讓她悠着點。因此中國對此沒有作出反應。而中國也需要一定的力量制衡昂山素姬,不要與西方走太近。目前的局勢大體如此。而昂山素姬的上台,也給緬甸軍方提了個醒,中國的選擇是多元的,也要悠着點。

其實緬甸軍方在大選之前,在靠近中國邊境搞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本質上說,多為大選。但觸動了中國的本,中國政府不得不給予提出警告,並動用了一定的軍事力量厚待威懾。我個人感覺,在昂山素姬上台後,面對軍方力量仍然主導緬甸局勢的情況下,昂山素姬不敢走太遠。而緬甸軍方由於自視緬甸對中國太重要,對想向中國換取更大利益的做法,在中國轉而對昂山素姬拋出橄欖枝后,其選舉失利,也受到了教訓。

最後我總結一下,只要中國做得好,繼續強大,對周邊的輻射性影響會越來越大,周邊國家的態度會隨中國的強大逐步變化。不要急。有個別「緬甸問題專家」在解讀上,要麼是視野,要麼是出於什麼目的,一味的指責中國政府是不對的。緬甸局勢,在一定時期內不會好起來,昂山素姬如果搞不好經濟,民生也不好,是坐不多長時間那個位子的,而西方自己經濟一團糟,能給她幫助的也只有中國,從這方面說,她不可能走太遠,另一方面,她若背離軍方利益,軍方極可能軍事政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