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小額拋債,耍什麼花招?對中國有何影響?

占豪

就像我們承認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一樣,我們也不得不佩服美國在貨幣霸權方面所擁有的手段和能力。這不,這兩天又傳出一件讓世界各國都「冒冷汗」的消息——美聯儲要「縮表」。

Fed-reduced-debts

何謂縮表?縮表又為何有如此威力?可能不太了解金融知識的人都沒有概念,我們這裡就稍作解釋以給本文做個鋪墊。

所謂縮表,就是將資產負債表縮小。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現在擁有的總資產是10萬美元,總負債是9.9萬美元,那麼你的凈資產就是1000美元。現在你要進行縮表,你可以賣出5萬美元資產,然後把這些賣出資產得到的現金沖抵你的負債。如此一來,你就剩下5萬美元的總資產,4.9萬美元的總負債,凈資產不變。

美聯儲縮表大致也是這麼個意思。美聯儲的資產主要有國外資產、國內資產和規模不大的其它資產,其中國外資產主要包括黃金、其它國家貨幣和SDR,國內資產主要是美聯儲持有的國內有價證券和一些信貸資產。美聯儲的負債就是發行貨幣——也就是市場上流通的美元。這也就是說,美聯儲的縮表是要賣出國內資產,然後收回市場上流通的美元。放在央行的職能上,就實際就是貨幣緊縮的一種調控措施。

了解了什麼叫央行的「縮表」,我們就應該知道,美聯儲作為美國央行,當其擴表時就是美元貨幣的擴張,當其縮表時就是美元貨幣的收縮。相比加息,縮表的貨幣收縮力量更強大,市場影響更深遠。

這個原理也很簡單,加息和降息畢竟都是政策手段,政策手段調整是相對較為容易的。縮表則是調整到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不是一兩天增上去的,更不可能一兩天減下來,一旦確立縮表那麼其持續時間就會更長,影響範圍和持續周期都會更大、更長。所以,一般情況下央行是不太會動到資產負債表的,一旦動資產負債表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在過去的一百年裡,美聯儲資產有過兩輪的短時間高增長,一輪是1929年的大蕭條,那一輪危機后美國通過快速的貨幣擴張來提升其財政刺激能力,通過財政政策來推動投資增長,從而維持了其經濟的穩定增長。這些產能後來被輸送到了二戰的戰場上,其它國家打爛了,美國經濟好轉了。二戰結束后,由於其它國家的工業能力受到重創,美國本土工業能力經歷二戰後反而增強了。二戰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佔GDP的比例是不斷下降的,到1970年代到5%附近相對穩了下來。這種穩定狀態一直維持到2007年次貸危機,危機發生后美國開始將私營部門的負債轉為政府負債和美聯儲的額資產,同時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於是美聯儲資產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如今佔GDP差不多20%。

那麼,美聯儲為何此時要考慮「縮表」?其意圖是什麼?會真的採取縮表措施嗎?如果美聯儲真要縮表,對世界經濟又有什麼影響?

美聯儲干這事有四個原因:

一、美聯儲資產佔GDP比例長期維持高位有造成貨幣反噬的風險。

所謂貨幣反噬,就是這麼巨大的流動性,一旦資本市場崩塌,危機再現,其結果必然是惡性通脹,不受控的惡性通脹。真到那時,美元的信譽體系將崩潰。美元貨幣霸權是美國長期強大的重要基礎之一,所以美國一直對這一風險存在擔心。

二、製造貨幣緊縮預期,刺激美元迴流。

美聯儲過去兩三年一直都在製造加息預期,其小幅、緩慢加息本身也是在製造加息預期,製造加息預期的目的是通過製造美元貨幣緊縮預期來推動強勢美元,並以此來吸引國際上的美元流動性迴流美國市場投資,從而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然而,問題在於,美國經濟本身缺乏新的增長點,這使得美國經濟看似雖然穩健,但可投資的地方卻並不多。美股很高、美國房價也不低,美國的科技能力雖然很強,但無論是新能源、3D打印或其它技術,沒有一個可以承載足夠大的規模投資以吸引滿足美國經濟增長需求的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流動性。

與此同時,美國市場的現實是,美股高位、美元指數逼近100也處於高位,再漲到120網絡泡沫破滅時的位置,美元、美股雙高,此時如果世界上有更好的投資機遇,大量資本會賣出美元資產而到世界上更有投資機會的地方投資,這是美國無法承受的系統性風險。在這種背景下,美聯儲不得不暫緩美元升值的步伐,特別是人民幣不再跟着美元升值的情況下,這種系統性風險將更大。

然而,美國還是需要國際上的美元流動性到美國市場投資,否則美國經濟將無法長期可持續增長,如此隨着時間推移,資產價格泡沫一旦破滅,美債危機還得重演。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聯儲不得不再想辦法來吸引國際上的美元流動性流入美國。於是,「縮表」的嘗試就被推了出來。

三、等待他國失誤,通過貨幣手段將內部經濟問題外部解決。

央行要進行縮表操作,一定需要在合適的條件和時機下。什麼樣的條件和時機才可以進行縮表?經濟可持續增長非常強勁,央行需要通過宏觀調控來避免經濟過熱,同時央行也需要藉助這樣的經濟周期來調整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以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為將來經濟不好時擴表做準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宏觀經濟可持續增長能力不強,採取縮表的措施和經濟自殺差不多。所以,我們看到,基本上極少看到央行玩這種遊戲的。

美國宏觀經濟徹底走好了嗎?答案是顯然的,沒有!美國宏觀經濟可持續增長能力強嗎?在沒有足夠強大新增長點的情況下,美國宏觀經濟只是比歐洲、日本等其他發達國家強,但這源於其經濟規模、貨幣霸權、國家的科技實力等綜合國力方面的多重因素影響,並不能代表美國宏觀經濟已經走出了後危機時代,已經進入了新的景氣周期。恰恰相反,美國經濟現在依然危機四伏,其危機黑洞只是暫時被掩蓋了而已。那麼,美聯儲為何在不具備條件下來玩「縮表」遊戲?美聯儲也是在為他國的戰略失誤做準備。

誰的戰略失誤?中國、歐盟、日本以及其它相關國家。對於美國來說,中國、歐盟和日本是三塊肥肉,其中歐盟和中國是兩塊肥肉,只有這兩塊才能填飽美國現在的胃口,日本則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才會吃的對象,因為日本經濟規模填不飽現在的美國。更直白說,就是中國、歐盟如果因戰略失誤爆發嚴重經濟危機或戰亂,這兩個經濟體資本出逃到美國可以促使美國經濟轉好,日本則不能完全解除美國的危機。

所以,本質上,美國在等待內部危機外部解決的機會。

在這種背景下,測試「縮表」除了進一步製造緊縮預期吸引美元迴流外,就是在試探性地等待內部危機外部解決的戰略機遇。

四、用預期推動他國危機,準備低價收他國資產。

美聯儲所製造的加息預期,本質上就是要吸引國際上的美元流動性,這樣可以解決美國自身的經濟增長問題,但其它國家則會因為資本外流而陷入經濟危機。譬如,這兩年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巴西為首的拉美國家大多都出現了經濟危機。危機過後,這些國家無疑會出現大量廉價資產,到那時美國的資本就會快速吃掉這些廉價資產,然後再用美國市場推動這些資產升值。這種模式,如果出現在歐盟、中國或日本,那利益才大,拉美窮鄉僻壤經濟規模太小,不足以滿足美國。

可能有人會問,美國緊縮後流動性不足,會不會影響其收購這些資產?這些機構的錢從哪裡來?其主要兩個來源:一是高位出貨給來美投資的國際資本;二是美聯儲已經積累下來規模達3萬億美元左右的超額準備金,3萬億美元的超額準備金通過金融機構的放大就能變成30萬億美元的投資購買力,那可是買遍全世界無敵手的。

不過,這些也都是美聯儲想達到的效果。然而,對美聯儲來說,現在的問題在於,美聯儲既不能快速加息,又得製造緊縮預期,這是個很矛盾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才使出了「縮表」這樣的大招。但是,以現在美國經濟的情況和美國股市的情況,美聯儲現在根本不敢真的實施「縮表」。如果美國很快進入實施「縮表」,其結果必然是率先刺破美國自己的資產價格泡沫。所以,就像加息一樣,這又是一個製造加息預期的手段,暫時還不到「縮表」的時候。

不過,需要全世界都注意的是,美聯儲通過製造這種緊縮預期,對很多小經濟體都會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對諸如拉美那樣的國家簡直是雪上加霜。隨着美聯儲不斷製造加息預期,誰也保不準是不是會有大的經濟體頂不住率先成為犧牲品。

因此,對全世界來說,現在該是和中國一起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時候了,大家利用中國這個超級工業平台抱團取暖,以向基礎設施不夠發達的國家輸送基礎建設來換取更多投資和貿易機會,換取未來的可持續增長,對沖美元緊縮的預期。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度過這個人為製造的「寒冬」!

在這裡正在犯戰略錯誤的是歐盟,其為蠅頭小利試圖違反WTO承諾,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就是鼠目寸光的行為,是不顧自己安危、不顧大局的做法。相比中國,歐盟內部問題更多,真要犯戰略性錯誤,那麼歐盟經濟很可能有被美國吃掉風險。至於日本,早已犯下戰略性錯誤,未來的下場已註定,這裡就沒必要再為其廢話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