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商「旋轉門」背後的黑幕

梁孝

87億身家的富商特朗普將鬥法希拉里,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假如特朗普真的成為總統,四年之後,特朗普卸任,再次經營他的公司。憑着前總統身份在政府中的人脈,自然會增加他的公司的競爭力。那麼,這個算不算權力尋租,算不算腐敗呢?

Turnstile

當然,這是一種假設。

一說起美國民主的弊端,很多朋友都會說,再怎麼說,美國的官員不能用手裡的權力發財,不能腐敗。

確實,美國基層人員受到監督的力度確實非常大。但是,對高層官員來說,美國則有一種「旋轉門」機制。一些人出則為商,入則為官。這是一種政商一體化機制。「旋轉門」背後,腐敗黑幕重重。

「旋轉門」是院外集團遊說的新形式。美國人常常用lobby這個詞表示院外遊說集團。Lobby的原意是走廊、大廳的意思。在遊說集團活動早期,當美國議會開會時,代表各種利益集團的遊說者就雲集華盛頓,在議會的大廳、走廊里等待議員們散會,千方百計拉上關係。他們因此被稱為「走廊議員」。不過,這種遊說方法太古老了。今天,美國上層精英已經形成了某種形式的官商一體,權錢合一。形象一點說,類似於中國的「變臉」,一會是官,一會商。這就是「旋轉門」。

2013年1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現任白宮辦公廳主任雅各布·盧擔任下任財政部長。媒體稱此人在政界、商界和文化界背景極深,是最有代表性的「旋轉門」式人物。

來看看雅各布·盧。他早年曾是民主黨人,是美國國會眾議長托馬斯·奧尼爾的資深顧問。1998年至2001年擔任克林頓總統時期的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2001年至2006年,他出任紐約大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后曾任花旗集團全球財富管理部門首席運營官及替代投資部門首席運營官,並在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任職。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盧擔任美國副國務卿。從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盧轉任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2012年1月,盧成為白宮辦公廳主任。

從常理推測,傑出人物自然有過人之處,從政則縱橫捭闔,從商則見微知著,洞察先機,做學問則知人論世,高屋建瓴。是金子在哪裡都發光嘛。這不無道理。但是,以此來理解「旋轉門」現象,則過於天真了。現代社會高度專業化,隔行如隔山,哪能隨意「旋轉」。

「旋轉門」的出現原因很簡單,強大的利益集團要控制政府,讓政府的決策為它們服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種辦法是提供資金,把自己的代言人推進議會、政府。另一種辦法是利用前任政府要員在政府中的影響和人脈,來影響政府的決策。這自然形成了“旋轉門」的兩條通道。一條是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商業利益集團遊說者進入聯邦政府並擔任要職。第二類是政府要員卸職後進入私人部門任職,如公司高管、基金會主席等。比如,僅1998年期間,美國就有138名前國會議員經審核批准而成為正式註冊的遊說人,在2001年3月,在任滿的國會議員和離職的前政府內閣級官員中,分別有31%和33%都與遊說公司或公關公司簽了約。由於美國總統四年一屆,行政官員的任期短,其身份可以反覆轉換。

「旋轉門」背後自然少不了權錢交易。當然,這種交易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君子協定,延期付款。政府要員卸任后成為公司高管,有的時候是大公司要利用他的人脈資源,有的時候是支付該官員在任上給它們辦事的酬勞。

美國五角大樓官員達琳·杜雲(Darleen Druyun)和波音公司最能代表這種關係。達琳·杜雲是五角大樓空軍部負責空軍武器採購的助理部長幫辦,執行過大量金額甚巨的政府採購項目,從政府卸任後到波音公司導彈防禦系統部門擔任副總經理。這在美國官員中很常見。但是,後來,達琳·杜雲的女兒與波音公司高管來往的郵件曝光,二者關係才真相大白。達琳·杜雲掌握着國防部採購實權。杜雲找到正在與國防部談判的波音公司,希望它能幫忙解決女兒的工作問題。其後不久,她又請波音幫忙給女兒的男朋友再找個工作。這些對波音來說自然不在話下。最後,她向波音公司高層提出要到該公司任職。這樣,杜雲在退休后一個月內就得到了高級副總裁的位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波音擊敗競爭對手,獲得五角大樓60億採購大單。達琳·杜雲做的這種事在美國應該是司空見慣。只是,從「旋轉門」的遊戲規則來說,她不該讓涉世不深的女兒去做這麼機密的事,更不該留下郵件。

「旋轉門」實際上是官商一體化的機制,其本質是金錢主宰權力,權力為金錢服務,公權淪為私器。「旋轉門」打通了政府部門和私人商業部門的通道,一些精英人物雙向轉換角色,穿梭交叉換位。如果說遊說活動還需要遊說者在利益集團和政府部門之間進行拉媒牽線,利益集團和政府部門畢竟還存在界限,那麼,「旋轉門」則把這二者結合為一體。這些人進入政界就是官員,走出政界就是公司高管。

說起來,達琳·杜雲還是個小角色,只是掀起了政商黑幕一角。「旋轉門」中,大人物很多。就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來說,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就是個代表人物。

從1975年起,切尼擔任福特總統助理,兼白宮辦公廳主任。1979年,切尼競選聯邦眾議院議員獲得成功,並擔任議員達10年之久。1989年,他在老布什政府中任國防部長。卸任后,切尼退出政壇經商。1995年,他成為哈利伯頓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這個公司主要業務是經營油田服務和施工業務。隨後,哈利伯頓順利地拿到了幫助科威特撲滅其320口油井大火的合同。哈利伯頓公司的最大子公司布朗·路特公司,獲得為美軍撤離科威特提供後勤支持。自此,哈利伯頓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家石油企業承包美軍海外服務任務的公司。2001年,切尼離開商界,成為布什政府的副總統,直到2009年。他是布什「戰爭內閣」的核心成員之一。也有人把伊拉克戰爭稱為「切尼的戰爭」。就伊拉克戰爭來說,哈利伯頓是大贏家。據《金融時報》披露,截至2013年3月,在美國政府重建伊拉克的投資中,哈利伯頓的下屬子公司共獲得395億美元訂單,居第一位,遙遙領先。

在哈里伯頓的發展中,切尼的官方身份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呢?切尼又收入了多少呢?這算不算公權私用呢?

高層的政商「旋轉門」,真可謂「竊國者侯」。

當然,分析美國的金錢政治,不等於說美國民主制度沒有中國值得借鑒的地方,也不等於中國的政治制度就沒有問題,不需要完善。近代以來的歷史,一方面是中國受到西方文明的衝擊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向西方借鑒學習的過程。西方的民主制度,也是學習的重要目標。但是,在這個學習借鑒的過程中,不能從政治哲學抽象的價值觀念出發,也不能從政治學的理想模型出發,而是要從西方民主政治的現實狀況出發。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必須承認,西方民主制度雖然存在各種問題,但相關制度還是相對成熟,運行穩定。但是,由於社會歷史條件不同,西方民主制度會在特定的社會,特定的歷史情況下發生變異,其金錢政治的弊端會惡性發展,甚至演化為赤裸裸的“財閥寡頭統治」。

這裡,我們看一看烏克蘭。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是一個擁有4000萬人口,工農業、科技、教育基礎較好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后,實行西方民主制度。但是,現在的烏克蘭,不是以經濟發展聞名,而是以頻繁爆發「顏色革命」著稱,近今年陷入陷於實際的內戰和動蕩中。

烏克蘭的西方民主制度表皮之下,實際上是財閥寡頭統治。這些寡頭是蘇聯解體后產生的。他們擁有雄厚的經濟資源和政治實力,左右着烏克蘭經濟政治轉軌,影響國家對外戰略的制定和執行,將利益觸角延伸到烏克蘭的各個層面。他們身份多重,不僅是富可敵國的商人,還是政黨的組織者、領導者,烏克蘭議會議員,政府要員。可以說如今在烏克蘭,商業資本與政治權力已經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宰國家金融、經濟和政治的工具已經牢牢控制在他們手裡。

烏克蘭顯赫的財閥有:

利納特·阿赫梅托夫,烏克蘭首富,被稱為頓巴斯地區的無冕之王和烏克蘭地區黨的最大寡頭,是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支持者;

媒體大亨維克多·平丘克,烏克蘭著名的億萬富翁,前總統庫奇馬的女婿;

根納季·博戈柳博夫和伊格爾·科洛莫伊斯基,是季莫申科的支持者;

德米特里·菲爾塔什,天然氣大亨,季莫申科的反對者;

彼得·波羅申科,烏克蘭現任總統,擁有生產轎車和公交車的工廠、列寧鍛造造船廠、Roshen糖果公司、烏克蘭汽車零部件控股公司、《記者》雜誌、第五電視頻道和其他數十家企業;

尤利婭·季莫申科,是烏克蘭曾經最大的金融工業集團烏克蘭統一能源系統(UESU)公司創始人和總裁。

謝爾蓋·塔盧塔,烏克蘭金融工業集團頓巴斯工業聯盟董事會主席,亞努科維奇的反對者。

2003年,烏克蘭爆發顏色革命,從此激烈的政治紛爭不斷,政治家走馬燈一樣的上台下台。在民主選舉的政治遊戲之下,實際是寡頭們爭奪財富的鬥爭。這些寡頭不僅掌握着經濟命脈,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代理人,還控制着媒體,有自己的喉舌。他們爭奪,他們妥協,他們分化組合。西方民主制度成為他們控制政權,扶植代理人的工具。而廣大烏克蘭民眾,則是成為鬥爭的犧牲品。

在烏克蘭這些竊國大盜的紛爭中,所謂民主恍如南柯一夢!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