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主導世界規則的制定

占豪

對世界來說,這次 G20 峰會所取得的成果,是是給世界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中國來說,這次峰會則是確立了中國由規則接受者向規則主要制定者角色轉變的開始。對這兩點,我們要有一個深刻而充分的認識,因為這關係到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路線和中國未來的世界角色兩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如果不深刻理解這次 G20 峰會,會對未來世界局勢看不懂、搞不明。所以,本文對五大成果的內涵進行一下深入解讀。

china-starts-making-the-rules

G20 峰會閉幕後,習總會見了中外記者,向中外記者介紹了在峰會閉幕式上總結的本次峰會達成的共識和取得的主要成果。根據習總的介紹,峰會取得了五大成果,總結起來就是五個決心:各方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第一個決心: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

這個第一個決心主要包括三個內涵層面:

1、加強宏觀政策溝通和協調,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夥伴精神,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這個層面的成果,主要是針對過去各國宏觀政策溝通協調不夠,導致各國政策互相掣肘難以形成合力而提出的改進措施。說白了,通過 G20 這個最重要的世界經濟協調平台,確立下來大家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夥伴精神,然後通過凝聚共識來形成宏觀政策溝通與協調的合力,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毫無疑問,這個目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各國的政策一定還是會有分力存在,因為各國首先還是會考慮自己的國家利益,在經濟政策上國家層面必然有博弈。不過,只要大家達成了相應共識,那麼在共識精神的指引下,雙邊和多變的合作必然增加,要支撐這種合作彼此就必然會增加宏觀政策的協調與溝通,這就能夠增加合力。更大程度增加合力,相應地削弱分力,那麼世界經濟就會因此向更加可持續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式的增長。

因此,不是說 G20 杭州峰會有了這個共識,世界立刻就能全部擰成一股繩、一條心去做事,一定不是這樣,但有了這個共識,再有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支撐,有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綜合國力作為推動力,那麼最終 G20 杭州峰會所取得的成果一定能在未來世界經濟發展中取得豐碩成果。當然,在取得成果的過程中,摩擦還是會有,但這不會阻礙成果的取得,就像再泥濘的路也不會阻擋堅定者前進的腳步一樣。

2、進一步明確了二十國集團合作的發展方向、目標、舉措,就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達成了杭州共識,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描繪了願景。

該共識非常給力,原因在於這實際上意味着大家都有推動世界經濟向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的內在迫切需求,如果沒有這樣的需求大家就都還是在爭吵、空談,很難就方向、目標、舉措達成完全的一致。只有大家有迫切需求,有共同認可的目標,同時又有相應都認可的舉措,相應的這種共識才能達成。而根據結果看,這一切都有了。

3、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的風險和挑戰,需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多種有效政策工具,既要做好短期風險防範和應對,也要挖掘中長期增長潛力;既要保持總需求力度,也要改善供給質量。

過去,由於西方國家普遍債務負擔很重,經濟增長乏力,所以他們主要採用的是「不花錢」救助經濟的辦法——貨幣寬鬆,通過印錢來解決問題實際上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是將暫時的問題延後而已,所以只是治標而難以治本,這是金融危機爆發8年後依然沒有走出后危機時代的根本原因。正是基於此,中國才提出「中醫」邏輯下的「標本兼治」。

如何實現標本兼治?答案是「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多種有效政策工具」,使其達到「既做好短期風險防範和應對,也挖掘中長期增長潛力;既保持總需求力度,也改善供給質量」的目的。

實際上,中國的這一提議是否定了之前西方只用貨幣政策來「拯救」經濟的做法,是將中國自己宏觀調控的那一套政策邏輯搬到了世界經濟體系上。直白說,就是中國用「中國模式」的藥方給世界經濟治病,所要達到的效果是標本兼治而非西方的只治標不治本。

這其中中國提出的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等多種有效政策工具,就是希望協調世界各國的相關政策,將這些政策放在一個整體框架下,通過集中各國資源在核心領域形成突破,從而實現實體經濟的突破。

這三個層次談清楚,實際上就是世界經濟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徑。那麼接下來,就是如何溝通協調執行落實路線的問題了。

那麼又該如何協調呢?通過各種國際平台。譬如,G20 平台就是最高級別的協調平台,中國通過杭州 G20 峰會大幅提高二十國集團在世界經濟協調中的地位,就是要確立 G20 峰會作為指引世界經濟方向的國際協調平台的存在。只要 G20 平台的協調能力得以繼續彰顯,那麼「中國藥方」必能見效。

當然,除了 G20 這個平台之外,還有原來的世界銀行、IMF、世界貿易組織、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國際平台作為協調和落實措施平台。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習總提出的建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是在亞投行基礎上建立的一個升級聯盟,是要將包括世界銀行、IMF、WTO等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都融合在這個聯盟之內,從而形成聯通世界的大戰略、打構思,並加快推進落實。

第二個決心: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這一決心有兩層內涵:

1、會議一致通過《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決心從根本上尋找世界經濟持續健康增長之道,緊緊抓住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要素新業態帶來的新機遇,並制定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

這一層內涵是確立了創新作為經濟可持續增長之道的地位,將新技術更大程度地融入到經濟發展當中去,刺激經濟由科技促進向模式促進、結構促進轉變。譬如,以「互聯網+」和「+互聯網」為例,它就能促進整個經濟運行模式的大升級,能夠大幅推進經濟運行效率提升,可以大大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推進工業和服務業的大融合與大發展。

在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擁有優勢,中國在這方面擁有經驗要和市場,發展中國家還有更大規模待開發的市場。所以,只要發達國家願意將技術通過中國這個市場化作產品和服務,這就是能夠改變世界經濟運行模式的一個重要新增長點,是可以促進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共同繁榮度而重要工具。

2、《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的達成,將使各成員在理念上有共識、行動上有計劃、機制上有保障,有助於為全球增長開闢新路徑,全面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藍圖在理念上達成了共識,在行動上有了計劃,在機制上有了保障,那麼接下來各方就是待價而沽的事了。直白說,過去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做這個買賣,沒有渠道和機制,現在有了渠道和機制,買和賣就是如何討價還價和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問題了。

第三個決心: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

這一決心的核心目的是「全面提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機構的平衡性、機制的可靠性、行動的有效性,為世界經濟增長保駕護航」。說白了,就是通過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來提升世界經濟、金融的抗風險能力。說白了,就是用現有的國際規則、機制體系以及中國構建的補充體系來維持當前世界經濟的穩定。

中國這一招其實是典型的「太極」借力打力的原理。我們知道,中國國力現在雖然很強,也開始引導制定世界經濟遊戲規則,但中國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撼動當前世界經濟體系。我們也知道,世界現有的經濟體系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締造的,這些體系過去是用來維護西方體系利益的,說不好聽一點就是拿來作為對新興市場剪羊毛的工具,所以中國如果去挑戰這一力量無疑是彼此對抗,那比然對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中國沒有去改變世界規則,而是立足於當前世界規則,找到世界經濟增長的矛盾點,以一種補充體系的方式,藉助現有規則的力量,借力大力將這股力量轉化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這樣,既解決了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也避免了新興市場被西方國際剪羊毛。在占豪看來,以中國的國力,如果西方盲目拿着剪子剪羊毛,中國必然會將其剪子砸爛。所以,當中國提出了大家不用剪羊毛就能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邏輯時,也就能夠形成相應共識了。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這一共識的基礎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中國的軍事能力,再配上中國提出的合理戰略思路。更直白說,中國的意思就是,你如果非要剪羊毛我們就砸爛剪子,如果不剪羊毛大家一起發財。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峰會給出的相應具體一致意見:

1、峰會提出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使用,強化全球金融安全網,提升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和韌性。

所謂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就是繼續推動IMF、世界銀行的投票權改革,之前雖然改過,但節奏不但緩慢,比例幅度也還是太小。所以,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的改革是再次重新分配權力的訴求得以認可。當然,如果像之前美國國會一直拖着不改,類似亞投行的結構就會起更大的作用,愛改不改,不改就讓新機構起更大的作用。

而擴大SDR使用、強化全球金融安全網和提升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和韌性,說白了就是藉助原來的世界金融體系來穩定當前世界金融體系,而且通過SDR的擴大使用還有利於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通過這樣的改進,世界金融更加穩定,那麼相關國家再想剪羊毛難度就提升了,這就是中國借力大力的招數。

2、峰會決心加強落實各項金融改革舉措,密切監測和應對金融體系潛在風險和脆弱性,深化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氣候資金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在通過加強金融改革來獲得金融體系更加穩定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通過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氣候資金領域的合作來實現金融體系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能夠促使世界金融市場更加穩定。
第四個決心: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要想實現新的大發展,國際貿易和投資進一步擴大是唯一出路,沒有世界各國更為廣泛的互聯互通,更大規模的彼此貿易和投資,世界經濟如何維繫可持續增長?那是不可能的。僅僅靠創新推動,不把新興市場融入到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那是不可能取得可持續發展的。這就像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之所以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經濟本身將整個中國的人口都捲入進去了。譬如,21世紀后我國出現了農民工潮,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出現了長達十餘年的持續高增長,這就是經濟將巨量人口捲入后的威力。相比中國,印度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所以過去印度比中國發達,但現在印度與中國差距巨大。

用中國經驗來套當今世界經濟,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將新興市場的巨量人口融入到世界經濟的發展大潮中。如何融入?世界貿易和投資的增長是唯一出路。所以,這次 G20 峰會共同制定出《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

要解決這一問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就是現實的最佳方案;要解決這一問題,各國必須繼續支持多邊貿易機制,必須反對保護主義,這些寫入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就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並且將「一帶一路」倡議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是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填補了國際投資領域空白,這也意味着中國路線圖獲得了國際法理上的支持。
第五個決心: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G20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杭州這次 G20 峰會,中國不僅邀請了20個成員,還邀請了8個非G 20 成員的發展中國家代表,使得二十國集團在世界經濟協調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中國的這一做法,實際上確立了 G20 作為「經濟聯合國」的存在,對聯合國這個對解決經濟問題缺乏辦法的平台是一個有效補充,這對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的確具有開創性意義。

這次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決定在糧食安全、包容性商業等領域深化合作。

很顯然,這是針對當前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問題而所做的選擇,這不單單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還能給發達國家帶來可持續增長的市場,是惠及全球的高層次戰略。

另外,關於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美向聯合國提交了批准文書,這是起表率作用,也是中美確立合作確立世界遊戲規則的做法。美國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如此重視,一定要和中國合作,並不惜為此做出巨大讓步,根本原因就在於,這能使得美國在未來世界經濟規則金字塔中依然可以處在頂端。對中國來說,以巨大讓步和美國達成一致意見,是中國以自己的能力自信換取登上世界經濟規則金字塔頂的機會。

上述五點成果是極具歷史意義的成果,其內涵宏大寬博,將會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邏輯。中國,由此成了世界經濟遊戲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之一,這不僅僅是改變了中國的角色,更是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想當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是戰勝國,但卻因為國力羸弱而逃不過被瓜分的命運;如今,中國不費一槍一炮卻開始主導世界規則的制定。從勝利的被瓜分者到運籌帷幄的規則主導者,中國人是用巨大的犧牲和努力奮鬥用近百年的時間換來的。此時,我們前方的路雖然還長,雖然依然會坎坷,依然會有顛簸,但我們已經可以給先烈們祭奠一聲:如您們所願,我們終於翻身了!

G20峰會,朴槿惠專機降落時,機頭上插着中韓兩國國旗。很顯然,這是朴槿惠在向中國示好,若在平時一定會贏得中國網友的一片好評,但是這次大家基本都很無感,因為韓國至今依然在推動薩德反導系統的部署,中國人很容易將這種行為理解為「假惺惺」。

韓國雖然一再努力試圖在G20峰會期間實現中韓元首的雙邊會談,哪怕是一個間斷的雙邊會見都可以,但至少9月3日、4日都未能實現,就剩最後一天,會見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為什麼中國拒絕會見?因為韓國對中國關於「薩德」反導系統的一再關切無動於衷,中國元首G20峰會期間那麼忙,在這種情況下會見的現實意義在哪裡?這不是浪費中國領導人時間嗎?

朴槿惠為了見習總一面,也是想投個機,「努力」地開出了放棄「薩德」反導系統的條件。朴槿惠在接受俄新社採訪時稱,在韓國部署美國防禦系統不針對任何第三國,朝鮮半島問題的原因是朝鮮的核導彈威脅。如果未來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韓國將無需部署美國的防禦系統。對於朴槿惠的最新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只是明確了兩點:一是中國對半島局勢的看法沒有改變,就是「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有關問題」。二是再次明確了在「薩德」問題上的態度,就是堅決反對。

中國外交部的意思很明確,「薩德」是不是部署和中國在半島的政策是兩碼事,韓國試圖以不部署薩德為條件拿中國當槍迫使朝鮮棄核是不可能的,兩個並不互為交換條件。韓國如果不部署薩德,大家還是好兄弟,還是可以共同努力推動半島無核化;相反,如果韓國不顧中國利益非要部署薩德,那麼中國對半島局勢態度不會變,但中韓在半島局勢上的行動就不可能有協調了。直白說,就是中國對朴槿惠所開的條件不滿意,不認可。

對中國來說,只要韓國停止部署薩德,那麼中韓關係將不受影響,大家還是好兄弟;反之,韓國不在乎中國的戰略安全,那中國自然也就不必在意韓國的戰略利益了。所以,朴槿惠要緩和對華關係不是插國旗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拿出誠意。

事實上,韓國已經開始承受惡果。據韓國KBS新聞網報道,韓進海運8月31日上午宣布董事會已無異議通過,決定申請破產。作為世界排名第七、韓國最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的這一消息引發了全球關注。韓媒稱這將是全球航運業誕生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韓國這家公司倒閉對韓國來說還是打擊挺大的,不但打擊韓國海運業,還會打擊韓國造船。未來,中國將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韓國如果能搭上順風車,這部分損失可以由這一部分來補;相反,如果韓國失去這樣的機會,這是自絕後路,未來韓國經濟將會遭到更大打擊,朴槿惠將會為其現在的行為讓韓國付出長期代價。

金正恩又怒了!這次,人家怒射三枚彈道導彈。

此時射導彈有三層含義:

一是對前幾天安理會的譴責聲明作出的回應,是要告訴各國,朝鮮不會理會安理會聲明,會繼續研發彈道導彈。

二是在杭州峰會期間吸引各方注意,刷一刷存在感,也在向美日韓等國表明朝鮮不會接受來自外部的壓力,各方也別想在沒有朝鮮的情況下決定朝鮮半島問題。

三是繼續激化中俄與美日韓的矛盾以提升自己的地緣戰略地位,金正恩還是擔心中韓實現和解的,韓國部署薩德對朝鮮無害有利,所以對朝鮮來說兩個選擇最好:要不就是美朝關係正常化,但現在肯定不可能;要不就把薩德部署了,這樣可以提升朝鮮在中俄的地位。

不得不說,金正恩別看年齡不大,干這種在大國之間投機的事真的是駕輕就熟,他知道此事發射彈道導彈會繼續拉開各方分歧,不利於各方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就用射導彈來擴大分歧。當然,只要各方不妥協,朝鮮就有繼續發展彈道導彈和核武的空間。

那麼,此事射導彈對中國影響是好是壞呢?如果說在中韓關係還好的情況下,射導彈肯定對中韓關係不利,但現在中韓關係已經僵在那了,如果韓國一定要部署薩德,中韓關係必然大倒退,所以朝鮮射導彈也就談不上對中國有多麼有害了,愛射不射。這一點,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上就可以看出中國只是表明態度,其它不作任何更多表態。

9月5日,最終在韓國的訴求下習總還是見了朴槿惠。之所以見應該有兩層原因,一個是還是想給韓國一點迴旋餘地,希望韓國回心轉意,雖然這種可能性現在顯得有些不高;二是想製造G20的和諧氣氛,就是希望積極推動G20的成果,推動G20引導世界經濟增長。

那麼,接下來皮球就在朴槿惠腳下了,如果韓國繼續推動薩德部署,那麼中韓關係等着繼續大倒退吧,習總在會見朴槿惠時再次明確表態,中國堅決反對薩德,若韓國執意部署,那受傷的必然是自己。中國,依然在給韓國機會,韓國能抓住嗎?會去抓嗎?未知數!■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