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十五周年——美國治下的世界變好了嗎?

關哲

15年前的畫面,在許多人心中定格,飛機、烈焰、塵埃,還有小布殊難以名狀的表情。

what-happen-to-the-world-after-911

全球「霸主」美國的本土遭到大規模襲擊,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但大多數人或許馬上意識到,911事件必將改變世界,「後911時代」一詞瞬間問世。

20160911131621573

「後911時代」已經過去了15年,對於如今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而言,那幾架飛機似乎毫無影響。但在我們剁手買買買,在高鐵上玩硬幣,在手機上支付、聊天、刷觀察者網APP時,還是有必要抬頭看看這個世界。

中東安全跌入谷底

中東由於地緣與資源的因素,長期以來一直是火藥桶,隔三差五就會被點爆一次,但在後9·11時代,中東安全秩序出現罕見的大面積崩潰。

911之後,美國強力出擊,連續推翻阿富汗、伊拉克政權,干預中東多國內政,釀成「阿拉伯之春」。

「革命」,埃及解放廣場似乎總是擠滿了人,但換了一波又一波
「革命」,埃及解放廣場似乎總是擠滿了人,但換了一波又一波

雖然多國政局動蕩有其複雜的內因,但至少當時民眾安全還是有保障的。可「阿拉伯之春」轉成「阿拉伯之冬」後,利比亞秩序徹底崩潰,變成軍閥混戰的亂世;埃及政局反覆,暴力衝突此起彼伏。

20160911131744223

安全秩序的崩解,不僅給恐怖主義提供了活動空間,也為其培育了同情者和支持者,輸送了大量人力資源。

在中東這樣的地緣要衝,居然產生了「伊斯蘭國」這樣的恐怖主義「國家」。相比之下,本·拉登及其「基地」組織的主體,也只是「寄居」在阿富汗,未能四處橫行。美國雖然打死了本·拉登,卻讓千千萬萬個本·拉登站了起來。

好萊塢在拉登死後不久,便推出了《獵殺本·拉登》
好萊塢在拉登死後不久,便推出了《獵殺本·拉登》

某些中東國家,也「趁此東風」在干涉別國內政方面越走越遠,令許多人懷疑它們的真實意圖。

歐洲人也在懷念

中東某些國家的人民或許已經不得不習慣「冬天」,歐洲則剛剛開始掙扎。中東動亂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批難民湧向歐洲。

當然,歐洲大國政府在釀成「阿拉伯之冬」的問題上「功不可沒」,但美國中東政策鼓勵在前,攛掇在後,推翻政權如同兒戲,顯然也有很大的影響。

歐洲國家在恐襲利比亞時表現積極,卻輕視了距離自己極近的利比亞發生動蕩的風險
歐洲國家在恐襲利比亞時表現積極,卻輕視了距離自己極近的利比亞發生動蕩的風險

對於普通歐洲人而言,越來越多的街區沒有了過去的味道,甚至不再安全,強姦、性騷擾、搶劫都還算是輕的。后9·11時代,穆斯林移民的生活更為艱難,移民二代更難融入,極易被極端思想誘惑。「伊斯蘭國」煽動「獨狼」式恐怖襲擊,可謂是「信手拈來」。

另外,跨國追捕的低效、難民問題上的扯皮,也將歐洲各國間合作的缺陷暴露無疑。

歐洲安全形勢惡化
歐洲安全形勢惡化

同時,美國念念不忘遏制俄羅斯,堅持北約東擴,與歐洲一起干預烏克蘭內政,上演了美俄歐三方博弈的「好戲」,只是把烏克蘭這個舞台徹底踩爛了。

在歐洲與中東之間,動蕩還有一個副產品——土耳其的野心日益膨脹,從敘利亞亂局來看,相對重要性逐日上升的土耳其,並沒有成為中東的穩定器,反而可能走向反面。

從沒有離開過的美國,要「重返亞洲」

在中東局勢巨變之前,一直在東亞維持強大駐軍的美國,就已經決定要「亞太再平衡」,目的昭然若揭。

2013年時美國在「亞太再平衡」政策下的部署
2013年時美國在「亞太再平衡」政策下的部署

在此之後,朝核問題逐年惡化,韓國意圖部署薩德,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在東海和南海挑釁,東北亞的經濟整合被打斷,東盟內也出現了個別不團結的聲音。

中國邊疆地區多次發生暴恐襲擊,香港及台灣地區在外部勢力干預下發生破壞社會秩序的「佔領」事件。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政府以最大的剋制,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主張進行雙邊對話,堅持和平發展為主流,同時堅決捍衛自己的主權與領土完整,與美國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世界經濟復蘇舉步維艱

更令人震驚的是,「阿拉伯之冬」、敘利亞內戰、烏克蘭內戰、亞太再平衡等,都是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候發生的。無怪乎,有人會質疑美國政策的根本動機,是不是企圖製造世界動蕩,吸引資本迴流美國。

2008年,美國次級貸製造的虛假繁榮破滅,引發金融海嘯波及全球,冰島、希臘等國崩潰。金融危機的影響延續至今,目前雖然在復蘇,但仍困難重重。美國多次QE開閘放水,誘發許多發達經濟體跟風,可以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標普500指數隨着QE上下翻飛
標普500指數隨着QE上下翻飛

許多新興經濟體一度被寄予厚望,可在油價和大宗商品暴跌之後,被打回原形。

雖然美國本身極力包裝自己經濟復原,但遭到許多質疑。最明顯的證據是,在好不容易加了一次息后,後續的加息傳言,已經從連續劇演成了懸疑劇。相比之下,中國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是受屈一指的。

美國推出的TT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一個排斥中國,一個排斥俄羅斯,使它們淪為地緣政治工具,而非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相關談判的許多問題也沒有真正從推動發展的角度出發,只是為了美國謀求私利,因此陷入僵局。

中國則以開放的心態,推出了有利於地區乃至全球發展的宏偉規劃——「一帶一路」。雖然不可否認,「一帶一路」的實施會產生地緣政治影響,但中方開放、真誠的態度有目共睹。亞投行吸引眾多西方國家參與,而美日卻自絕於主流,正是中美態度的最佳寫照。

美國目前還給世界經濟埋了顆大地雷,2008年引爆的是小巫見大巫。由於戰爭、減稅等的影響,美國政府債務越來越高,奧巴馬曾信誓旦旦要解決這一問題,兩個任期后,反而增加了超過8萬億美元的債務,還經歷了「政府關門」的窘境。

民粹主義「復興」

民粹主義全球規模的「復興」固然有複雜的原因,但美國政策的影響不可能忽略,比如美國主導下全球產業分工的變化,全球貧富分化,以及前述的熱點地區動蕩、移民衝擊、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等,都為民粹主義提供了更多的土壤。

反移民、反全球化、反貧富分化等理念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獲得支持,有時還伴隨着反核電、反PX這樣的民粹變種。在移民大潮的衝擊下,歐洲極右翼勢力明顯抬頭;蘇格蘭獨立公投和英國脫歐公投則成為分離主義的標誌性事件。

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選舉出現了變數,在美國國內,特朗普和桑德斯在初選中的崛起,可稱得上是民粹主義思潮對美國的「反噬」。

正如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寒竹所言,「西方統治精英構築的防範本國平民大眾的『防火牆』並不能有效抵抗這一波把階級利益訴求與族裔利益訴求糾合在一起的新民粹主義。西方社會的政治板塊正在分化和重組,傳統的左與右、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分歧和矛盾已經不是當前西方政治的主軸,精英與大眾的分歧和衝突日漸激烈,社會呈現撕裂狀態。西方上層社會的權貴精英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生活下去,西方下層社會的草根大眾也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生活下去。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和政治正確的教條如果不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西方國家的政治模式有可能提前退出歷史舞台。」

那些曾經唯西方馬首是瞻,照搬西方制度的國家或地區,現在也很可能正遭受民粹的衝擊,產生新的政治動蕩。如果西方國家的政治模式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這些跟隨者改弦更張也不是不可能的。

2001年,有更值得紀念的

十五年間,世界上風雲變幻,在短短的篇幅中只能做一簡單的盤點,難免掛一漏萬。但回望過去,可以明顯看出,這是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崩塌的十五年。

無數人的生命權被剝奪,發展權受到影響,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人權。在美國國內情況也不樂觀,族群衝突甚至激化成了對警察的仇殺。

在「阿拉伯之春」中,積極顛覆多國政權的西方國家,卻默許沙特鎮壓巴林的示威活動,直接拋棄了「民主」的偽裝。在美國國內,民主實踐遭到了巨大挑戰,民主黨委員會蓄意攻擊、限制頗受歡迎的桑德斯,挑戰「民主」基本原則,特朗普也受到主流媒體的一致圍攻。

911之後,美國加強了網絡監控,侵犯了普通人的「自由」與「人權」,甚至成立「五眼聯盟」,監聽全球。斯諾登曝光醜聞後,更是與「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一樣,失去自由,被迫避難。

人們開始思考,什麼是真正的「人權」「自由」「民主」。

這些就是911後美國治下的遺產,似乎給世界帶來了太多陰暗。

如果再等15年後回望,讓我們再仔細看看2001年,911也許並沒有那麼值得紀念。2001年12月11日,911整整3個月後,中國正式加入WTO,加速融入全球體系。在之前五十多年打下的基礎上,經濟開始新一輪騰飛。

15年後,只要我們堅定走好自己的路,「一帶一路」或許已具雛形,中國自身也很可能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倡導的和平發展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

到那時,我們才能給2001年一個恰如其分的歷史定位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