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獲勝在德國引發普遍震驚和恐慌。發洩完了,忐忑過了,拿出務實精神吧,考慮一下如何迎接國內外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
特朗普登台發表獲勝演說之後幾個小時,夜幕降臨柏林。人們靜靜地點燃小蠟燭,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古老的門階上、便道旁。
這是柏林人在紀念「水晶之夜」(又譯碎玻璃之夜,指1938年11月納粹暴力攻擊猶太人和猶太人商店)。
當時,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美國大選結果引發的痙攣性狂呼所吸引,幾乎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是「水晶之夜」的紀念日。同樣,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也是柏林牆倒塌27週年紀念日。
但是,水晶之夜和柏林牆倒塌以及這兩起事件在德國歷史上的象徵意義,至少也可以部分詮釋為什麼德國人如此厭惡特朗普的競選言論、為什麼只有寥寥無幾的德國人(一次民調顯示只有4%)希望特朗普進駐白宮。
特朗普獲勝在德國普天下引發震驚和恐怖,就連德國外長都沒能說動自己公開向特朗普發賀電。
一份德國報紙驚呼「啊!我的天呀!」,還有一家乾脆說「我們在沉痛哀悼」。另外一位德國部長形容美國大選結果是「我們醒不來的一場噩夢」。
德國全國廣播機構ARD(德國公共廣播聯盟)的民意調查發現,大多數德國人不信任特朗普,認為他當選將導致大西洋兩岸關係惡化。
過去一些年,德美關係逐步進入「特殊」檔次。默克爾和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結下強大、友好的伙伴關係,甚至挺過了美國特工被曝曾監聽默克爾手機的那場風暴。
這種關係也影響了歐洲政壇。比如,當美國表示要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的時候,默克爾插手阻攔。還有,作為西方世界和俄國總統普京主要的對話者,默克爾和德國可以在國際間發揮影響力。
那麼接下來再說,特朗普當選了,跨大西洋貿易關係前景怎樣呢?
現在的問題是,誰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正如大吃一驚的德國國防部長所說的那樣,我們誰也不知道特朗普的外交政策。
這樣的不定性讓德國商業、金融、工業界大人物非常不爽。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師說,「西方國家繼續自我毀滅。」
美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據信德國有100多萬個就業機會依賴於美國出口市場。
特朗普關於貿易協定的言論讓德國許多人不安。跨大西洋貿易與伙伴投資協議TTIP已經反覆擱淺,許多人現在認為,這下子死定了。
不過在德國,震驚也正在轉向務實。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跨大西洋關係發言人拜爾(Peter Beyer)說,「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結果,所以,誰也沒有和特朗普團隊中的任何人建立聯繫。現在,所有人都在計劃做的是,聯繫可能在特朗普政府中擔當角色、我們可能認識的人。」
柏林人認可,默克爾必須爭取讓德美關係保持正常運轉。
最開始,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對默克爾比較刻薄,挖苦她的難民政策。儘管如此,默克爾還是在上周四打電話給特朗普向他表示祝賀,並表示願意合作。不過默克爾提出的條件是,特朗普必須尊重「共同的價值觀」,比如自由、法治,並且保證將此適用於所有人,不論性別、信仰和背景如何。
但是,隨著特朗普凖備進駐白宮,我們也可以說,默克爾面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證她的國家、還有整個歐盟的團結。
因為,真正讓德國政客心驚的是,他們也注意到了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普遍抬頭和特朗普獲勝之間的共同點。
德國明年即將舉行大選,常規老牌政黨的選票正在不斷流向反移民、反穆斯林的「德國選擇黨」(AfD)。
也許,不足為奇的是,繼英國脫歐公投之後,部分德國人又把美國大選結果看作一記警鐘。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告訴德國流行小報《圖片報》,「在政治、商業和社會各方面,精英並不總能留下好印象。決策過程經常不夠透明。所有的人都必須有凖備學習—如果我們對其他人觀點的角度、對改變我們自己思維方向保持開放態度,那麼,民粹主義的日子會更難過。」
特朗普獲勝被看作一場強烈的政治地震,餘震將衝擊德國和歐洲的政治版圖。
柏林希望繼續保持重要的跨大西洋關係、保持其國際影響力,同時也希望維護德國人非常看重的價值觀念。正如拜爾所說,現在我們身處一個「脆弱的時代」。「世界已經和11月8日以前不一樣了。特朗普這樣性格的人不僅會對美國、也會對全世界帶來影響。」
拜爾接著說,「也許,他能證明我們都錯了。我真希望如此。」
這句話,也代表著許多德國人的心聲。■
原文轉載自《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