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如今正與現任總統奧巴馬進行工作交接並組建內閣,剛剛又發布了上任後「百日新政」,他未來施政的三大特點:保守、務實和趨利。這三點,可以說在其「百日新政」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從這三點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很「商人」的總統。很顯然,針對這三個特點,我們應該進行研究,預判其施政方向,並應該在相關層面思考相關對策,這是未來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我們應該提前做的準備。
馬克思曾經說過,「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是的,商人除了務實與趨利的特性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冒險。而特朗普,如果仔細看一下他的履歷,他是一個喜歡獨闢蹊徑並敢於挑戰和冒險的人,他今天取得的成績與其敢於挑戰、冒險是分不開的。在政治理念上,他則是個保守主義者,雖然他的保守主義與共和黨傳統保守主義者差異很大。所以,將「冒險」這個特點放入其政治特性的拼圖中才算基本完整。
如果僅僅從特朗普的「百日新政」中去觀察特朗普,給人的印象是,特朗普政府將轉入發展經濟,將轉入振興製造業,未來政策會非常務實。然而,我們不僅要問,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真的只是草根支持就當選了?華爾街精英、媒體精英都反對特朗普,可他竟然還是當選了,難道他真的是個「草根」總統?
在美國是不可能出現任何「草根」總統的,就像2008年奧巴馬競選時也是一副「草根」模樣,後來證明他實際上更代表華爾街的利益。如今,特朗普遭到了華爾街的強烈反對,那麼特朗普背後的利益集團到底是誰?
經過觀察,特朗普背後的最重要的支撐有兩個:一是軍工利益集團,二是石油利益集團。他所謂的要大搞基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代表着這一方面的利益。至於說要把工作崗位還給美國人,那只是可能存在的副產品。
為什麼特朗普背後的重要支撐是軍工利益集團和石油利益集團?這一點可以從特朗普過去一再強調的內容及「百日新政」中找出端倪。特朗普從競選開始一直到現在,都在承諾並強調一點:擴軍!我們不要忘了,在奧巴馬任期內,一直是在努力縮減軍費開支,這讓美國軍工利益集團很受傷,不僅僅軍隊因此有些捉襟見肘,連研發都開始受到很大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在奧巴馬的兩屆任期內,美國都沒怎麼打仗,這也讓軍工利益集團對民主黨很不滿。相反,特朗普競選時卻抓住了這一點,承諾上任后擴軍。事實上,特朗普之所以當選,承諾擴軍應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於石油利益集團的利益,我們從「百日新政」中全面放開油氣資源的開採即可知。
如果他代表軍工和石油利益集團的前提條件是確定的,那麼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有兩個選項:
一、讓中東自己爆發大戰,像當年的兩伊戰爭一樣。
二、如果中東自己不能爆發大戰,自己赤膊上陣。
占豪之所以給出這樣的結論,原因有三:
一、美國對中東有較高控制能力。
中東已經大亂,此地進一步爆發更大的戰爭,是美國系統性風險最可控的地方。因為,這裡有美國非常多的盟友,雖然這些盟友在關係上有些鬆動,但在出現伊斯蘭內部的尖銳對立時,盟友依然需要美國的保護。
二、直接與中俄對抗太危險。
很顯然,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俄羅斯,直接爆發軍事衝突都是不可取的,而讓盟友和中俄打代理人戰爭,風險同樣巨大,以特朗普商人的性格,這種險不太可能會冒。如果不與中俄進行對抗,哪裡爆發大戰最合適?無疑是中東。
三、中東爆發大戰,美國經濟利益最大。
中東爆發大戰,消耗的是美國武器,軍工集團得利;中東爆發大戰,影響石油生產,油價因戰爭上漲,美國石油利益集團得利。所以,從經濟利益角度考慮,引發中東大戰符合這兩個利益集團的利益。
特朗普時代可能在中東爆發大戰現在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蛛絲馬跡呢?除了上述的因素外,另外還有五個:
一、與俄羅斯緩和關係的預期。
從競選初期,特朗普就曾向普京拋「橄欖枝」,當時普京還比較高冷,對特朗普的「橄欖枝」不太感冒,因為那個時候誰都不信特朗普能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然而,當特朗普氣勢如虹,普京就開始關注特朗普,並且不斷表達對特朗普的支持。甚至,有傳言稱,是俄羅斯的黑客幫了特朗普,放出了很多希拉里的負面消息。
特朗普當選後,從普京與特朗普通話的內容看,特朗普是要準備緩和對俄關係了,二人甚至表明合作在中東反恐。這意味着,特朗普在敘利亞問題上、烏克蘭問題上都可能和俄羅斯達成妥協。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特朗普和俄羅斯妥協的目的是什麼?
二、科威特、卡塔爾「天價」購買美戰機,向美繳納「保護費」。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道,美國務院國防安全合作局網站於11月17日公布,該機構已經批准了向科威特出售40架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和向卡塔爾出售72架波音F-15「先進鷹」戰鬥機。這兩項合同分別價值101億美元和211億美元。據悉,這兩項採購請求都已經因為照顧以色列方面的擔憂而被推遲多年。
40架超級大黃蜂戰機101億美元,每架超過2.5億美元;72架F15戰機,每架2.93億美元。請注意,這兩種戰機都是標準的三代機,美國賣給這些國家的基本都是簡配版,基本不太可能達到三代半的水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購買俄羅斯SU35的三代半戰機,8300萬美元一架。如此差的性價比,兩國為啥還要買?事實上,根本不在於裝備的貴賤,因為本身這就是「保護費」而已。
過去那麼多年美國都不收的「保護費」,現在突然收了,幾個意思?這表明,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可能要有大的變化了!而中東的局勢,也可能因為這種變化而發生劇變。
三、特朗普以降低與盟友合作為要挾,要求盟友「出錢」。
特朗普競選時期,無論對日韓還是對北約盟友,一貫大方厥詞,大有放棄盟友的意思。美國會放棄盟友?那完全是鬼扯,根本不可能。放棄盟友就是放棄全球霸權,總統換誰也不敢主動放棄霸權,這是美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要挾要從盟友群中退出,幾個意思?向盟友「要錢」。最近,歐盟說要組建自己的防衛力量了,這意思是我們不給錢;日本防衛相也明確表示,不會增加美國駐軍的軍費支出;至於韓國,由於朴槿惠陷入絕境,所以早早就就「投降」說願意增加美國駐軍費用。
一方面要擴軍,一方面還要盟友追加費用,這錢準備用在哪呢?
四、特朗普要擴軍卻並不准備與中國尖銳對立。
毫無疑問,美國總統換誰,遏制中國的戰略都不會變,所以特朗普在韓國部署「薩德」的政策上是不會變的,這一點在和朴槿惠通話中已經明確表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未來遏制中國的政策不會變,遏制力度在技術上大概率會有增無減。但是,特朗普不會和中國撕破臉,也不想和中國進行尖銳對立。在這方面,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就警告特朗普,一定要維護和中國的關係。而特朗普很快就拜見基辛格博士,並向基辛格博士求教與中國及與中國領導人的相處之道。特朗普為何這麼做?他是在考慮如何在遏制中國的基礎上保持與中國平衡、合作的關係。
五、美國搞基建,經濟增長開始向內求而非過去的轉嫁危機思維。
美國基建投資空間大不大?當然大!那美國為何不投?原因有二:一是誰投的問題,美國資本家在股市輕鬆賺錢,他們不想再玩實業,不想去搞鋼筋水泥;二是如何經營的問題。在這方面,美國一直找不到切入點,而且考慮到過去美國總想轉嫁危機,就更不想搞基建實業了。然而,特朗普卻想干基建,一旦真的搞起來,這意味着美國經濟增長正在向內求。美國經濟向內求,那麼大概率會向外有其它所求。
按照上述的信息我們可以分析出,如果特朗普政府最終既要和俄羅斯緩和關係,又要與中國保持平衡,還要增加軍費支出,並且要求盟友多「出血」,與此同時還要在內部搞基建維持經濟發展,那麼特朗普到底要把聚集起來的力量「打」在哪裡呢?這是我們不得不冷靜思考的問題了。而冷靜思考之後,目標恐怕只有一個:中東!
基於上述分析,接下來特朗普的四年任期,中東將可能出現更大級別的動蕩,有較大概率會爆發類似兩伊戰爭那樣規模的戰爭,甚至不排除美國冒險親自上陣打一場上規模的戰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