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分鐘。這是一顆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從朝鮮打到洛杉磯大致需要的時間。平壤政權一直在朝着一個目標不懈地努力:建造洲際彈道導彈,並且製造出足夠小可以裝入導彈里的核彈頭。最近分析家預測金正恩將在唐納德·特朗普四年任滿前達到這個目標。
就此特朗普總統簡單地發推說:「這事完全沒戲!」
儘管特郎普慣於大放厥詞,但他對此事的態度並未過度偏離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種種無效的對朝政策。阻止金氏王朝擁有核武器是長期以來美國對朝政策中的重點。然而在2006年小布殊當政時,平壤成功引爆第一顆核彈。隨後,在奧巴馬入主白宮後,金氏王朝又引爆了四顆核彈。自理查德·尼克松總統以來的四十多年,美國試圖用各種方式來控制朝鮮:口頭威脅,軍事演習,外交制裁,敦促中國,乃至最近很有可能在訴諸網絡攻擊。
特朗普也在發推特,說朝鮮正在「挑事兒」,而他是打算要「解決這個問題」。從特朗普政府內部流傳出針對金氏的「斬首打擊」計劃,但這種事情是一個國家最不應該事先泄露的消息。
讓我們一起祈禱這種種事端都不會造成後果。特朗普對朝鮮半島問題的前因後果一無所知,但至少他可以換個視角來看這個問題。但是他還是會一頭撞上讓他前任們束手無措的嚴酷現實:對付朝鮮沒有靈丹妙藥。與此同時,他卻興沖沖而不自知地扮演着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那立國神話中給他安排好的漫畫般誇張角色。
在這個神話里,朝鮮和金氏王朝乃是二者一體的。它的存在幾乎完全建立在抵抗窮凶極惡的外敵這個承諾的基礎上。外來的威脅越是「黑雲壓城」,這種說辭對於金正恩來說就越有效;而特朗普恰恰是極擅長於放煙霧彈的。對付這個外來威脅,核彈是必須的。核彈是朝鮮防禦策略的關鍵一環,是唯一可以擋住成群的蠻夷,維護朝鮮民族(此處包括南北)的偉大前景的武器。金氏乃偉大領袖,傳承了出自白頭山的神啟的祖先那神秘的魔力;他是卓越的領導,具有不凡的視野,精通外交手腕,還是軍事天才。和他父親金正日,祖父金日成一樣,金正恩是朝鮮民族的誥封捍衛者,而朝鮮人是所有種族中最純潔的那個。即使是韓國,即大韓民國,也應該感謝金正恩,因為如果不是他,美國早就會入侵了。
就算是失敗的試驗都會使平壤更接近其昭告天下的目標:擁有能夠攻擊美國城市的核武器。
這個種族主義色彩濃厚的神話和對白頭山血統超自然地位的信仰,是朝鮮國家身份的核心,也揭示了為什麼拿外交壓力來說服當朝「敬愛的領袖」退縮是不太可能的。眼下避免朝鮮成為一個真正有核武力的國家的最大希望在於,而且一直在於:中國。然而中國不但不一定能對朝鮮施以足夠的經濟壓力來影響金氏的政策,而且也不一定願意這樣做。對於中國來說,有一個友鄰能給華盛頓和首爾添點麻煩,有時對北京的利益很有好處。
美國的破壞行動可能在平壤近年來一系列導彈發射失敗中起了作用。據《紐約時報》的大衛·E·桑格(David E. Sanger)和威廉·J·布羅德(William J. Broad)報道,去年美國繼續實施了隱蔽的網絡破壞計劃,同年朝鮮有88%的中程「舞水端」導彈的飛行測試以失敗告終。因為這些導彈基本都中途爆炸了,有時碎片還散落在大海中,專家們,尤其是朝鮮之外的專家,是無法找出確切的失敗原因的。導彈發射失敗是導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導彈自身也可能出於很多原因爆炸,但朝鮮導彈測試失敗的百分比之高意味着幾乎肯定有暗地破壞。《紐約時報》報道說,發展階段的導彈試驗的正常失敗率約為5%至10%。另一方面,破壞行動也可能與網絡攻擊無關,而可能涉及更多的老派技術,例如把次品混入導彈部件的供應鏈。但即使任何類型的破壞是這些測試失敗背後的原因,眾所周知這也只不過延緩朝鮮的核試進展而已。就算是失敗的試驗都會使平壤更接近其昭告天下的目標:擁有能夠攻擊美國城市的核武器。
金氏政權也許是邪惡並跟現實脫節,但並不傻。金氏政權成功地確保了全世界對其目標的了解,並通過公開展示目標的進展,成為美國和韓國的眼中釘。金氏政權也把中程的「蘆洞」和「飛毛腿」導彈從測試階段發展到了現役,還展示了它們的覆蓋距離——現在已經能達到韓國的港口城市和軍事基地,還有在日本岩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五月中旬,金氏政權成功地發射了一枚導彈,破記錄地飛行了1300多英里,沿着一個高弧打入了日本海。導彈專家說如果這個導彈的航跡放低些,射程可能到達3000英里,遠遠可以覆蓋駐紮於關島的美軍基地。米德爾伯勒國際研究所(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軍備控制專家傑弗里·劉易斯(Jeffrey Lewis)在三月份的《外交政策》(Foriegn Policy) 月刊中寫道:
朝鮮的軍事演習毫無疑問地表明平壤在未來計劃大規模使用核武器來阻擋駐紮於日本和韓國的美軍入侵。朝鮮官方聲明中的用詞是「擊退」。朝鮮的脫北者聲稱,該國領導人希望通過在衝突初期造成大規模傷亡和破壞,來逼迫美韓放棄入侵。
這並不是新聞。朝鮮這個威脅已經存在了二十多年。「在朝鮮廣為人知的是,國家已經生產,部署並囤積了兩三個核彈頭和包括五千多噸毒氣在內的大量有毒物質。」從朝鮮叛逃的崔准豪(Choi Ju-hwal)上校在1997年對美國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如是說。「通過擁有這些武器,北半島能夠避免自己被諸如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日本這樣的大國輕視,也能夠在政治談判和與超級大國會談中獲得先手。」
多年以來,朝鮮已經有大量的常規火炮——估計有八千門大炮——就在朝韓非軍事區(DMZ)的北邊,距離韓國有2500多萬人口的首都首爾不到四十英里。一名曾在韓國戰區指揮過部隊的退休高級美軍官員告訴我,他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如果把首爾劃分成三平方英尺一格的網格,這些常規火炮可以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打爛每一個格子。」這個能劈頭蓋臉地摧毀首爾的能力嚴重威脅到這個韓國最密集的人口中心、政府所在地和經濟核心的存在。同樣的炮彈還可以發送化學和生物武器。如果洲際核導彈成為朝鮮軍火庫的一部分,更多的城市將會落入和首爾同樣的困境。據劉易斯說,洲際核導彈是朝鮮防禦性戰略的最後一步,「以防止特朗普在金正恩湮滅首爾和東京之後做出過激的舉動,否則朝鮮會讓特朗普追悔莫及。」
美國該如何下這盤棋?
拿朝鮮怎麼辦,幾十年來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雖然朝鮮半島戰爭的槍聲已經在1953年停止,但平壤仍堅持認為朝鮮戰爭從未結束。它一直以金氏王朝統一朝鮮半島為官方政策。
近幾個月來,由於華盛頓和平壤兩方都張牙舞爪,形勢緊張程度不斷升級,我採訪了數位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這個問題的研究,或是曾負責過為現實衝突制定計劃和布置戰備的國防安全專家和軍事官員。我採訪的專家包括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五角大樓的前官員,和曾在朝鮮地區指揮部隊的軍官,以及學者。
從這些採訪中我了解到,美國有四個總體上的戰略選項來對付朝鮮及其快速發展的核武計劃。
1. 先發制人:美國用壓倒性的軍事攻擊剷除平壤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消滅其領導集團,摧毀其軍隊。這將結束朝鮮與美國和韓國的對峙,解決金氏王朝,一勞永逸。
2. 緊閥加壓:一次有限的常規軍事攻擊,或者更可能是持續的一系列常規軍事攻擊,使用空中和海軍力量,可能還有特定的特種部隊行動。這些打擊必須要力度足夠大,才能顯著削弱朝鮮的軍事實力,但同時規模又要足夠小,以避免被認為是上述先發攻擊的開端。這個選項的目標是維持金正恩政權,但強迫他放棄對洲際彈道導彈的追求。
3. 斬首行動:除掉金正恩和他的核心集團,最有可能是通過暗殺,然後代之以一個更溫和的、更願意向世界開放的領導集團。
4. 接受現實:這是最難下咽的葯——默許金正恩發展他想要的武器,同時繼續努力遏制他的野心。
讓我們一一分析每個選項。可惜無一良策。
先發制人
如果美韓對朝鮮發動全力攻擊,勝算應該是很大的。美韓完全有能力擊敗朝鮮的軍事力量並顛覆金氏王朝。
單憑這種大膽與明晰,這個策略能有效討好特朗普總統的選民(一些支持特朗普的競選海報吹噓他是美國久違的「純爺們」式領導人)。但這種策略要想奏效,美國必須發動自朝鮮戰爭以來最大的軍事行動才能達到先發制人;其部隊資源的投入之大,將遠遠超過大多數美韓兩國人民有生之年見過的所有軍事行動。
金正恩帶來的安全威脅日趨嚴重,這樣一來先發制人的打擊策略就很有吸引力。如今,一場朝鮮半島戰爭死傷人數已經會非常驚人;如果金正恩獲得核洲際導彈,這個數字還會呈指數倍增加。雖說朝鮮坐擁百萬大軍,生化武器和幾個原子彈,它現在的打擊半徑還只是地區性的。在金正恩擁有全球性打擊能力之前一錘擊潰朝鮮正是對特朗普來說非常具有誘惑力的一個策略。
現在對美國本土有核打擊能力的敵對國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不按套路出牌的朝鮮一旦獲得這種能力,會成為美國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特朗普所堅持的「美國第一」戰略,也為置日韓居民於不顧、採取激烈手段打擊提供了理論支持。按照特朗普式的邏輯,只要戰爭留在地球的另一邊,全面開戰就是可以接受的;這種思路恐怕會讓日韓人民夜不能寐。「可以接受的犧牲」的定義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是哪國人民在承擔傷亡。
預防性打擊最好的結果可能是速戰速決,讓朝鮮沒有時間還擊。但這都是過於美好的想象。
這意味着美國先發攻擊可能會導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大屠殺。
「當你在討論核問題和核打擊的可能性的時候,哪怕百分之一的失敗的可能性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東亞事務副助理國防部長亞伯·鄧馬克(Abe Denmark)五月對我說,「你很有可能聽到像《奇愛博士》(Doctor Strangelove)里巴克·圖爾基德森將軍嘴裡說出來的那種話。」他指的是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經典電影《奇愛博士》里喬治·C·史考特(George C. Scott)扮演角色的著名台詞。他對總統說,「我沒法保證我們毫髮不亂」,輕描淡寫地接受了數百萬人可能會在核戰爭中失去生命這件事。
金正恩的彈藥庫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出於多重原因,很難肯定你能一舉摧毀所有目標。」奧巴馬時期前任國防部副部長、現任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首席執行官米歇爾·弗洛努瓦(Michèle Flournoy)今年春天對我說,「一個原因是,我不相信任何人能掌握所有核武器的準確位置。另一個原因是當朝鮮決定使用核武時,我認為他們很有可能會把核武放在可移動系統上,這樣這些核武就更加難以被找到、跟蹤和瞄準。他們也有可能把另一部分核武器藏在加固防空洞里或深深的地底下。這些非常難打擊的目標,不是一次突襲就能徹底摧毀的。」
朝鮮地形險要多山,非常適合藏人藏物。從1953年開始,朝鮮的國家安全以及金氏王朝的存亡就是依賴于軍事上的僵局。能夠抵禦來自美國的威脅、保證能夠抗住首次打擊,並在這個基礎上保留還擊實力,是金氏三代王朝軍事策略的基礎。
就算使用其彈藥庫中最差的幾個武器,朝鮮也能在幾個小時內殺死數百萬人。這意味着美國先發攻擊可能會導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大屠殺。2005年,據一位在國防大學專攻戰爭模擬的退休空軍上校山姆·加德納(Sam Gardiner)估計,單純使用沙林毒氣就可以造成一百萬人死亡。加德納現在說,根據我們對敘利亞對平民毒氣攻擊的了解,死亡人數可能還要增加三到五倍。而且現今朝鮮比十二年之前坐擁更多化學和生物武器;刺殺金正男一事讓我們看到了神經毒素VX的威力。人們認為金正恩政權擁有炭疽病、肉毒桿菌、出血熱、鼠疫、天花、傷寒和黃熱病這些生化武器,還擁有可以直接打擊東京三千八百萬居民的導彈。換句話說,任何想要擊潰朝鮮的努力都有可能招來慘痛代價,甚至招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
如果這種災難真的發生了,金正恩得付主要責任;但是美國如果在沒有受到嚴重挑釁或極度的直接威脅時,就先發制人逼金正恩出手,這樣的行為也會是魯莽且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的。現在決定權落在了特朗普這位迄今為止尚未顯示出足夠的道德判斷力的領導人手裡,實在讓人非常不安。
如果拋開大規模平民死傷這個因素不看,而只把戰爭看成軍事實力的比拼,韓國單槍匹馬就可以擊敗他們北方的兄弟。朝鮮半島南北兩國假如打起來,兩國實力的差距是碾壓式的。韓國是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近期還開始與沙特爭搶世界第一大軍購方的「桂冠」。更何況,韓國還有強大的美國軍隊來撐腰。
但是朝韓實力的極端差距不代表韓國會輕易取勝。美韓兩國空軍合力可以迅速擊潰朝鮮空軍,但是會面臨地對空導彈;這些地對空導彈編織出的交叉射擊網的險惡程度超過越南戰爭後美軍飛行員遇到過的一切挑戰。美國式現代戰爭很大程度依賴制空權,通過大量飛機懸在戰場上方,包括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無人機和飛行指揮控制平台。想要維持這種空中艦隊,必須徹底摧毀平壤政權的防禦系統。
尋找並擊潰北朝鮮的核儲存和重型武器需要更長的時間。幾年前,退休的空軍中將、福克斯新聞軍事分析師托馬斯·麥克奈尼(Thomas McInerney)一直高調支持預防性打擊。他非常樂觀地估計消除北韓的軍事威脅僅僅需要30到60天。
不過讓我們很不切實際地假設這種預防性打擊會把金正恩所有的導彈和炮台都解決掉,美國依舊需要面對他龐大、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地面部隊。與他們打地面戰爭可能比第一次朝鮮戰爭更困難。在大衛·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的《最冷的冬天》(The Coldest Winter)中,他描述了第一騎兵師軍士赫伯特·帕皮·米勒(Herbert “Pappy” Miller)關於1950年在大田村附近與朝鮮部隊交手的回憶:
無論你打得多好,總會有更多的朝鮮兵湧上來。源源不斷。他們會從你身後竄出來,切斷你的退路,然後襲擊你的側翼。米勒心想,他們很擅長於打這種仗。第一波和第二波總是拿着步槍衝上來,後面緊跟着一波波空着手的士兵,他們撿起前面倒下的人的步槍繼續衝鋒。他心想,面對一個有這麼多士兵的軍隊,美軍每個士兵都得有自動衝鋒槍。
如今,美國軍隊人人都有自動武器,但敵軍也人人都有。朝鮮軍人也不會像1950年一樣只做直接正面攻擊。據情報朝鮮擁有穿過韓朝非軍事區一直伸到韓國的地道。特殊部隊可以通過地道、飛機、船隻或者朝鮮海軍的小型潛水艇艦隊被輸送到韓國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可以嚴重破壞美韓空中作戰和防禦系統,甚至可能把一個核彈偷運到首爾地下引爆。那些覺得亞洲傷亡無所謂的「美國至上主義者」也需要考慮,火線內還有三萬左右美國人。就算這些人全部被當作炮灰,韓國繁榮的經濟也會收到重創,直接影響到全世界所有市場。
所以即使是完美的先發制人攻擊,代價也會是駭人聽聞的。在1969年,在平壤擁有導彈或核武器之前,打擊朝鮮風險已經很大;像理查德·尼克松這種不懼使用武力的人,當朝鮮擊落美國間諜機、造成機上所有31名美國人喪生後,都反對用武力報復。
吉姆·沃爾什(Jim Walsh)是麻省理工大學安全研究項目的高級研究員,也是軍控和核不擴散中心(Center for Arms Control and Non-Proliferation)的董事會成員。今年春天我與他聊過關於美朝危機升級的問題。「我有個朋友剛剛從首爾回來,有幸和駐韓美軍——都是穿軍裝的現役軍官——直接交流。他問他們:『你們有能力解除朝鮮核武裝嗎?’他得到的回答是‘我們能用核彈嗎?』」
拋開以核制核的諷刺性不講,即使是使用以核制核的方案,沃爾什得到的回答依舊是:無法保證成功。
「如果我們不能一舉摧毀所有目標,那我們就會有一個擁有核武器而又剛剛受到攻擊、真被惹毛了的敵手。」沃爾什說。「即使動用核彈,也不一定就能摧毀所有火炮。而且真使用核武器的話,韓國會同意嗎?從朝韓非軍事區(DMZ)北邊到首爾只需三分鐘飛行時間。你真的要在離我們盟友的首都那麼近的地方扔核彈嗎?想想那些放射性落塵吧。如果你不能一舉摧毀對方的所有常規火炮,那首爾上方就會彈如雨下。所以我不明白全面攻擊如何能奏效。」沃爾什進一步補充說,即使美國總統能夠得到美國人民的支持來進行這種攻擊,韓國人民多半會反對。「所有的戰事都會發生在朝鮮半島的土地上。所以在我看來,韓國人民當然應該參與決策。我不認為他們會應允。」
現在尤其不是時候,因為文在寅(Moon Jae-in)5月份剛當選為韓國總統。文在寅是自由派,他表示可能願意與平壤重開談判。他不僅不贊同攻擊性行動,還批評了最近在首爾附近布置可攔截入侵導彈的美國薩德(TH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一事。
預防性攻擊的問題還不僅於此。這種攻擊的有效性取決於出其不意,以最快的速度實施最大限度的打擊——這反過來又需要美國部隊在此地區的大規模集結。伊拉克戰爭初期,美國戰機每天飛行約800架次。朝鮮的軍事力量遠比薩達姆·侯賽因的伊拉克強大;因此幾乎可以斷定,若對朝鮮實施全面攻擊,美國所需軍力將比這個更多。為了抵禦朝鮮對韓國的地面入侵,美國需要增強目前已到位的武器裝備。美軍特種部隊需要作好準備攻擊朝鮮關鍵的核場址和導彈發射台;戰艦必須駐紮在日本海和黃海。這一切行動都不可能在不引起平壤警覺的情況下進行。朝鮮比它的南邊鄰國更為擅長的事情之一就是間諜活動;在自由社會招募和管理間諜比在極權國家裡容易多了。
為討論起見,暫且假設預防性攻擊能夠奏效而且不會帶來上文所述的任何連帶損失。假設美軍能夠秘密集結到位,並且文在寅總統也同意此行動。進一步假設平壤的核武器能夠被快速解除,所有炮台都被打啞,導彈發射台被剷平,領導集團被消滅——假設這一切都能在敵方的有效反擊之前完成。再進一步假設朝鮮龐大的軍隊能夠被迅速擊敗,我方傷亡也出人意料地少,韓國的經濟也不會受到大的損害。最後再假設中國和俄羅斯也同意靠邊不管,坐視他們的長期盟友垮台。然後金正恩,頂着他那醜陋的髮型,帶着他那群帶大蓋帽、時時記錄領袖指示的磕頭將軍們都消失了。韓國不必再為北邊的入侵擔驚害怕。北邊那國使用生化武器的危險也沒有了。核威脅也沒有了。
這將會是一個多麼令人驚嘆的偉大勝利!美國實力和知識資源的一個真正了不起的展示。
剩下的會是什麼?朝鮮,這個有超過2500萬人口的國家,將陷於混亂。防止飢餓和疾病的人道主義救濟成為迫在眉睫的第一需要。必須建立起臨時政府。佔領和重建伊拉克已經非常艱難,那麼想象一下突然無人領導的朝鮮,很可能充滿輻射和毒霧,其遭到破壞的經濟和基礎設施一片狼藉。這個國家裡到處仍有分散隱藏囤積的核武器、細菌武器和化學武器,這些危險武器必須被找出來並加以妥善保管,以免落到恐怖分子手裡。換句話說,這個「勝利」將會造成現代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與之相比,敘利亞的災難就只是操場上的小打小鬧了。早在2006年,羅伯特·D·卡普蘭(Robert D. Kaplan)就對這種可能發生的崩潰局面做過思考;他在本刊寫道,處理這事「可能會帶給世界——其實是帶給美軍——自二戰以來最艱巨的重建任務。」
在這個「勝利」之後,金氏過去手下的殘兵敗將在多久以後結成武裝團伙,開始佔據邊遠地區,就像阿富汗軍閥們所做的那樣?他們何時會開始攻擊美國佔領軍?不妨也想象一下中國和韓國被數以百萬計的瀕臨絕境的難民所困擾。中國會坐視一個統一的朝鮮半島成為美國的盟友嗎?被摧毀的朝鮮會在之後很多很多年裡成為美國的包袱,一個背不動又很難看的包袱。
隨之而來的混亂、殺虐和持續的耗費說不定會讓美國懷戀金正恩大腹便便的高視闊步。
因此,我們有必要考慮第二個選項。
緊閥加壓
如果美國的目標是有限度地懲罰平壤而不是發動一場全方位戰爭,也就是說,保留金正恩政權和朝鮮的完整,但除掉它的核武庫,美國該怎麼辦?
基於華盛頓磨刀霍霍的態勢,但又考慮到預防性打擊的巨大壞處,上面這個中間路線看上去是幾種包含武力的選項中可能性最高的一種。根據這個中間路線,朝鮮下一次挑釁(核試驗、導彈試射或軍事攻擊)的時候,對它進行一次尖銳的強有力回應,足以讓平壤政權把全部的注意力轉移過來。美國的這個回應需要重挫金正恩政權的軍事計劃,但又不至於被視為一場全面的預防性戰爭。如果金正恩施以反擊,美國會用另一輪打擊作為回應,這一輪打擊也許會更加致命。採取這個策略的期望是,這個過程也許會讓金正恩真正認識到,就像特朗普承諾過的那樣,美國不會容許他研發出足以威脅美國本土的武器系統。
這種對付朝鮮的模式正是被曾供職於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數十年的朝鮮問題專家悉尼·A·塞勒(Sydney A. Seiler)稱為「挑釁周期」的加強版。挑釁周期的例子是,平壤做出一個出格的舉動,比如2006年在它第一次核試驗成功,挑動起各國對戰爭的恐懼之後,主動提出重啟裁軍談判。隨後,當平壤在2007年回到談判桌上之後,布殊政府同意解凍朝鮮在澳門匯業銀行(Banco Delta Asia)的資產。這樣的周期實際上是獎勵了金正日政權的核挑釁。
奧巴馬政府試圖打破這種周期循環。2010年朝鮮用魚雷擊沉韓國天安號護衛艦,104名船員中的46人身亡。韓國對朝鮮採取了除軍事打擊之外最嚴厲的回應:幾乎全面的貿易封鎖,並且拒絕在朝鮮發布正式道歉的聲明之前重啟裁軍談判。奧巴馬採用了一種「策略性忍耐」的對朝政策,不使用武力,但也不為了修復感情而做任何讓步,並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盟友合作進一步孤立並懲罰平壤。這樣美國就可以跳出那種「挑釁/討好」的死循環,也許朝鮮會開始像負責任的國家那樣行事。但這種策略不成功,或者說尚未成功——有些人認為經濟制裁的成效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美國保守派人士,以及特朗普,傾向於把「策略性忍耐」看作一個失敗。那麼,為什麼不猛力加壓呢?對付那些嘲笑你虛張聲勢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來真格的。
第一輪軍事打擊的對象應該是那些重要的核武基地和導彈發射器。其中最誘人也最明顯的目標應該是豐溪里核試驗場。在四月份,這個試驗場上了新聞,因為人們在它的衛星圖片中沒找到預期中的地下核爆的跡象,卻發現了正在打排球的朝鮮士兵。核項目另一個重要部分是位於寧邊的生產鈈的反應堆。打擊兩者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很有用,不僅能警告金正恩,而且也能阻礙金正恩的核彈項目本身(雖然朝鮮已經囤積了大量的鈈)。不過,這種打擊本身會有很大的風險,因為放射性原料會被釋放,這理所當然地會招致國際社會廣泛的譴責。打擊導彈發射器的風險要小一些,但因為朝鮮有為數眾多的發射器,並且這些發射器有很多的防衛系統包圍着,這個打擊會是一個規模更大也更複雜的任務。
選擇何時何地進行打擊是一個精細活。如果美國計劃一下子打擊朝鮮全部或大部分的發射器,在平壤看來就會是一個美國對它的全面攻擊,從而引發平壤的全面回應。打擊目標太少又會顯得美國不情願全面介入,反而引發平壤更多的挑釁。
有限度打擊的關鍵在於打擊之後的停頓。那樣金正恩和他的將軍們就會有時間來思考。有些分析師覺得,在這種情形下,金正恩可能不至於發動對首爾摧毀性的大規模攻擊。
但是朝鮮炮轟摧毀首爾的威脅「真真切切地捆住了我們的手腳,並且非常難對付」,前潛艇指揮官和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防禦政策和策略負責人約翰·普拉姆(John Plumb)如是說。「如果我是特朗普政府,我會研究焚毀首爾的威脅到底有多少可能實現。因為在我來看,『焚毀首爾』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口號,這個口號幾乎…越來越少人把它當真了。進攻首爾這樣的非軍事人口中心,和進攻偏遠的軍事基地完全不一樣。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賭博。」
對平壤加壓的問題在於:一旦開炮,想要控制住規模就極端困難了。任何有限打擊都幾乎肯定會引發一輪升級的進攻和反攻。加上誤判和誤解,有限打擊很可能會發展為前面描述過的全面的半島戰爭。要想這個策略成功,必須得讓平壤從一開始就了解美國的意圖,然而這種事情不能想當然。朝鮮這個國家對威脅的敏感度總是處於千鈞一髮的程度,並且半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準備迎接美國的入侵。就像麻省理工大學安全研究項目的吉姆·沃爾什指出的那樣,美國認為是有限打擊,絕不能保證朝鮮也這麼看。
一旦暴力衝突開始,朝鮮就有了優勢,因為朝鮮人民完全沒有發言權。朝鮮人民在這場衝突中死亡或者受苦也只不過是幾十年暴政的又一章節而已。朝鮮對半島南部自由社會的軍事打擊效果則全然不同。今年初引進的薩德導彈系統觸發了幾千人上街抗議,並與警察發生了衝突。對文在寅和特朗普來說,在持久的兩國對壘中毫不動搖地承受這種國內對其政策的抗議要艱難多了。而且率先屈服對朝鮮來說損失更大。對金正恩和他的將軍們來說,這樣收場意味着他們需要放棄他們國防策略的根本。
平壤政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喜歡誇大威脅。依據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斯科特·A·施耐德(Scott A. Snyder)2013年的分析,朝鮮政權「越是危機越昌盛,越是危機內部支持越有力。」特朗普或許認為自己被視為極度不穩定不可測對實現自己的目標更有利,但他周圍環繞着相對而言更加負責的軍隊和國會領導人,並且美國按理需要和韓國協同行動,然而韓國卻一定不願意貿然行事。美國總統可以在推特上隨心所欲大發牢騷,但他的權力還是有界限的。金正恩則不然。他的親信們經常去了射擊場卻有去無回;假如一個人沒有全身心投入地為金正恩的發言鼓掌歡呼,他估計會需要菩薩保佑,更別說提出不同意見了。他的權力是絕對的,而好鬥是維持權力的關鍵。這個地球上他可能是少有的幾位能夠比特朗普的氣焰更囂張的人士之一。並且他多次說到做到,比如2010年擊沉天安艦和炮轟延坪島,就是為了回應韓國在那裡進行的軍事演習。要引爆他完全不需要一個真正的軍事打擊。金正恩最近還威脅說要擊沉今年四月抵達朝鮮半島區域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
當然,擊沉航空母艦很難。金正恩的軍隊首先需要找到它,即使有衛星科技,也還是不容易的。即使對一個非常先進的軍隊來說,擊中航空母艦也是很難的。但現在讓我們假設朝鮮能夠找到並擊中航空母艦。如果僅僅一艘航母駛入朝鮮水域就使得局勢如此緊張,試想如果真的開火,事情升級會有多快。
「如果我坐在平壤,並且我知道你要來對付我,我只有幾分鐘時間來判斷這是否是一次全方位進攻。如果我等待,我就輸了。」吉姆·沃爾什對我說。「要麼用核武器出擊,要麼核武器被剝奪——這種情況下朝鮮一激動很可能就會按下核按鈕。即使美國和韓國實施有限度打擊,朝鮮人基本不可能會視之為有限軍事打擊,也基本不可能由着事態發展而不採取措施,特別是在當下的政治環境里,加上那些反覆被提及的愚蠢的‘斬首行動’的說法,事情不會按照計劃走的。」
即使金正恩理解到第一次打擊是意在有限度的打擊,他也很可能會迅速準確地判斷出美國的目標是打擊他的核武庫,而這可能是推翻他的政權的第一步。在這種局面下,事關首爾的生死,哪一方會首先眨眼退縮?
或許示弱的會是金正恩。這當然有可能。但考慮到他政權的性質和他自己作為「敬愛領袖」的短暫歷史,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更可能的情形是,有限度打擊的第一次開火,會迅速發展成這種策略想要預防的全面戰爭。
斬首行動
這第三個選項有點好萊塢色彩:將金正恩本人作為攻擊目標,推翻他的王朝。
韓國國防部長韓民求(Han Min-koo)今年早些時候表示,他的國家正在準備一個「特別旅」,以除掉朝鮮的戰時指揮機構。三月份的軍演中,美韓軍隊聯合演習了這種攻擊。同月,韓國《中央日報》(Korea JoongAng Daily)報道,美國海軍的一支海豹突擊隊已經開始受訓為執行這項任務做準備。五月,朝鮮政府宣布挫敗了美國中情局(CIA)和韓國國家情報院的一項暗殺陰謀。
後兩條消息已被官方正式否認,但是幾乎可以肯定斬首行動在被考慮之列。美韓戰略計劃OPLAN 5015(其中一部分已被泄漏給韓國新聞界)將朝鮮領導人列為攻擊目標。由美國策劃任何此類陰謀其實都是對長期以來的美國政策的違反——一項總統令禁止謀殺外國領導人。不過,入主白宮的當政總統可以改寫這項命令。
一位要求匿名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高級顧問最近告訴我:「斬首行動似乎確實是擺脫這個問題的一種方式。如果之後出現一位新的朝鮮領導人,願意無核化,又會在正常範圍內行事,這可能會把我們帶出險境。但是,這涉及到非常多的難以預判的因素,所以迄今為止我對這種方式仍然很猶豫。」
要想成功實施一個刺殺金正恩的秘密行動,這個行動最好是從金氏的親信圈內發起。鑒於朝鮮這個國家的封閉性以及金氏身邊前呼後擁的保安人員,即使是一個特遣敢死隊也難近其身並殺掉他。除非是他在預定的公開場合露面時(但也是金正恩的安全保衛高度警惕之時),否則巡航導彈或無人機的空中攻擊都得依賴於及時準確的位置情報,而這種情報只有內線能提供。無人機可以進行長期、詳細的監視並提供及時而精確的打擊;美國就是靠無人機成功地追蹤到和殺死了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領導人。但使用無人機來進行追蹤、監視以及攻擊有賴於對空域的完全控制,因為它們移動緩慢,有很多電波噪音,所以相對容易被擊落,何況朝鮮的防空力量相當強大。
但是,如果中國真的受夠了它這個好鬥的鄰國,那麼它也許能在平壤政權內部招募同謀者。金錢,或是對權力的承諾,可能會足以策反金正恩的某位親信。金正恩經常處決親信的做法必然會引發怨恨和復仇的願望。但是暴君的凌威是一把雙刃劍。這樣的任務對任何參與者都將是非常危險的。
這個行動的後果也可能是災難性的。鑒於朝鮮舉國對金正恩的崇拜,他的猝死可能會自動引發軍事危機。再者,誰能保證接替他寶座的人不會更糟?
在不清楚短期和長期後果的情況下,斬首行動將是一場巨大的賭局。你不能拿核武器當骰子玩。
接受現實
除非金正恩被刺殺並被一個好一些的人接替,或是發生了什麼外交奇迹,或是朝鮮半島內部發生摧毀性的嚴重衝突,朝鮮最終總會成功製造出帶有核彈頭的洲際導彈。用一位退休的美軍高級將領的話來說:「木已成舟。」
接受現實很有可能是最終的選擇,因為在朝鮮問題上,沒有任何好的軍事解決方案。儘管想到金氏王朝有能力對美國實施核打擊會很讓人恐懼,但接受這一現實,比目前的現狀也差不了多少。
平壤早就有了把首爾基本夷為平地的軍事能力,還有足以殺死成千上萬駐韓美軍的武器,這一數量會遠遠超過基地組織通過9/11殺害的人數。9/11這一暴行導致美國入侵了兩個國家,展開了長達16年的戰爭。而現在朝鮮所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能夠通過導彈抵達日本,甚至關島。面對這樣一個能夠給世界造成難以想象的混亂的朝鮮,整個世界都已經習慣了。
使用核武器會導致人類滅頂之災的邏輯在近70年來阻止了核武使用;相同的邏輯也使朝鮮的核武器的使用上有所克制。在冷戰期間,這種制約叫做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相互毀滅保證)。而在朝鮮問題上,對朝鮮的制約則是AD(assured destruction,毀滅保證),因為如果朝鮮發射核武器,一定會招來滅頂之災;然後即使朝鮮的導彈擊中了北美,美國也不會被摧毀。
在朝鮮洲際導彈發射後抵達美國西海岸前的30分鐘內,這些洲際導彈有大約50%的可能會被攔截並摧毀。但從反過來來看,這也意味着洲際導彈有大約50%的可能會擊中一座美國城市。
儘管這樣想非常可怕,但不要忘了美國人曾經在遠遠大於朝鮮的威脅中生活了近半個世紀。在冷戰時期,美國一直面臨完全被摧毀的可能。上世紀50年代,很多孩子,包括我,都參與過民防演習,防空警報一響,就躲到學校的課桌下。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被空襲的危險似乎近在咫尺,為此我甚至計劃好了從學校到家的最快路線。核攻擊的威脅是現代社會的標誌,隨着時間推移,這一威脅已經越來越不是影響美國人民生存的問題了。
核彈造價高昂,想要造出足夠小能夠塞進導彈中的核彈更是難上加難。建造洲際導彈也很困難。但這些都是老技術,製造方法已經廣為流傳。要想阻止恐怖組織獲得這樣的武器還有可能,但是如果是朝鮮或者伊朗這樣的國家下定了決心,想要阻止他們幾乎不可能。停止伊朗核項目的協議之所以能夠達成,是因為伊朗和其他國家擁有廣泛的貿易和銀行業務往來。然而金氏王朝的閉關鎖國意味着除了中國之外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對其施加可以造成影響的經濟壓力。要想說服一個國家放棄核武器更多的是要靠全世界各國共同的意志,以及這個國家自己的決定,而並不是靠軍事力量。這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除核武器的框架,通過一套合適的激勵和懲罰措施使得建造核武器得不償失,這樣該國才會基於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放棄核武器。
很難想象朝鮮會在短期內作出這樣的決定,但是搭建這樣的框架,至少能使放棄核武器成為可能,這才是唯一理智的選擇。這一策略也並非毫無希望。多年以來,朝鮮方面在威脅和挑釁的同時,也不止一次地主動提出暫停核試驗作為試探。如果能有合適的誘導,金正恩很有可能會改變主意。或者金正恩會早死。他是個過度肥胖的年輕人,生活習慣不佳,又有心臟病家族史,長期以來身體狀況也不好。在這樣的形勢下,事情可能會有一夜之間天翻地覆,變好變壞都有可能。
韓國新總統文在寅希望引導自己的國家避免與朝鮮對抗,甚至與金正恩展開對話。這讓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意見大相徑庭,但同時也會降低特朗普作出魯莽舉動的可能性。中國也表態願意向金正恩施加更大壓力,雖然目前還沒有做出什麼重要舉動。隨着時間推移,一條解除核武器的和平之路可能最終會出現。比起挑起軍事對抗而可能引發大規模傷亡,爭取更多的時間可能是更明智的選擇。
「雖然我一直在批評戰略性忍耐,但我認為現在不是用戰略性冒進取代戰略性忍耐的時候。」吉姆·沃爾什說。
出於以上這些原因,接受現實可能是目前這場危機最終的走向。沒有任何人會宣布這一政策。沒有任何總統會公開同意朝鮮政權擁有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但是就像喬治·W·布殊(George W. Bush)默默地忍下了朝鮮成功爆炸核彈一樣,就像巴拉克·奧巴馬用戰略性忍耐處理朝鮮之後的核試驗和發射導彈一樣,特朗普會發現他會處於類似的境地。如果有什麼別的可行的替代方案,這樣的方案很早之前就被嘗試過了。破壞活動可能會繼續阻礙朝鮮的研究進展,但是沒有辦法完全阻止。嚴苛的經濟制裁,即使有中國的合作,也不大可能改變朝鮮的追求目標。
「朝鮮已經表現出了不計代價繼續這個項目的強烈決心,無論遭到怎樣的孤立。」奧巴馬時期負責東亞的副助理國防部長亞伯·鄧馬克說,「坦白來說,我覺得朝鮮的領導層實際上根本不在乎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也不在乎他們人民的生活水準。只要他們在核武器和彈道導彈上取得進展,他們就能夠繼續掌權,他們也願意為此付出(經濟發展與人民困苦的)代價。」
總而言之,朝鮮問題無解——只能靠時間。
沒錯,時間也會幫助金正恩最終如願以償。每一次實驗,無論成敗,都會讓金正恩向建造他最寶貴的武器的目標更進一步。一旦他擁有了核彈頭洲際導彈,朝鮮就擁有了打擊美國及其盟友更有效、更致命的方式,但是依然沒有摧毀美國,或是贏得戰爭的可能,因此也沒有機會避免發射核武器給自己的國家帶來的必然後果:自取滅亡。金正恩也許會被困在這種戰略的循環邏輯之中:他希望通過建造核武器避免滅亡,但是一旦使用核武器,就確保了他的政權的滅亡。
危機使金氏政權越加穩固。或許當他在擁有他的武器庫後從而感到足夠安全時,他會轉向更加有意義的目標,比如發展朝鮮的經濟、開放貿易,以及終結數十年來的極端孤立。所有這些都是建立一個解除核武器構架的必要條件。
然而儘管接受是正確的選擇,卻也是個糟糕的選擇。在擁有了這種導彈之後,金正恩也許會更大膽地向韓國叫板。美國會為了保全首爾而犧牲洛杉磯嗎?正是這樣的考量讓英國和法國在冷戰期間選擇發展了自己的核武器。特朗普已經暗示過韓國和日本或許也該考慮發展核武器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受現狀也會導致出現更多的核武器擁有國,進而增加核武器被使用的可能性。
在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庫後,金正恩政權可能會強化自身作為亞太地區不穩定因素的角色。金正恩很有可能會在與韓國和美國的談判中利用這一王牌,與韓國結成某種同盟,迫使美軍撤出朝鮮半島。如果半島和談重新開始,特朗普必須要小心行事,因為金正恩把自己視為朝鮮半島所有人民的天降偉人,大概並不會滿足於僅僅擁有朝鮮半島的半壁江山。
首爾城內沒有任何驚慌的跡象。《紐約時報》作者素子·里奇(Motoko Rich)今年4月在首爾採風時發現首爾居民們都忙於自己的日常生活,在餐館吃飯,在酒吧扎堆,或是堵在世界上最堵塞的高速公路上。五月選舉之前的一項民調錶明,只有10%不到的韓國人把朝鮮的核威脅當做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我在這裡都生活了這麼久了,我根本不覺得害怕了。」居住在距離非軍事區8公里左右的汶山的一位老年理髮師權赫蔡(Gwon Hyuck-chae,音)說,「即便是有一場戰爭,我們也沒有時間逃走,只會立馬死掉。」
儘管四月底時,特朗普把金正恩稱為「擁有核武器的瘋子」,接受現實這個方案里最不令人擔心的就是金正恩既不會自取滅亡,也不是瘋子。在27歲繼承國家大權後5年半的時間內,他殘酷無情而高效地鞏固了自己的權力;暗殺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只是最近的一個例子。作為一個獨裁者,他展現出了可怕的天賦。金正恩作為一個身處權爭鬥漩渦中心的人,他至今的行為總是深思熟慮,並且冷酷而理性。
金正恩的一個首要目標就是維持金氏王朝延續三代的統治地位的,作為金氏王朝的最新領袖,作為一個擁有終生財富和權力的年輕人,有多大的可能他會在某天早上醒來後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
【作者】 馬克·博登(Mark Bowden)是大西洋月刊全國新聞記者。他最近出版了新書《1968年越南順化之戰》(Huế 1968)。
【翻譯】 張海雲,張拓木,楊刁刁,Sirui Hua, Xujun Eberlein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