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山內敏秀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前軍官,官至一等海佐,指揮過海上自衛隊精銳的潛艇部隊,也被稱為是日本了解中國海軍「第一人」。
在東京見到精神矍鑠的山內,他拿出自己寫的一本關於中國海軍和海事的書籍,如數家珍。
1988年,山內擔任潛艇艦長,後來離開自衛隊到防衛大學做教授。1994年,他在著名的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系,認識了日本中國通天兒慧,對方建議他研究中國方面,特別是研究中國海軍的動向。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12月再度執政,去年7月,安倍內閣做出變更憲法解釋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引起中國的警覺和不滿。
在去年年底的大選中,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大獲全勝,輿論認為,這給了安倍修改和平憲法的舞台。
其時,中國官方媒體指責安倍政府「凖備發揮日本的防衛能力,旨在一環一環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顯示其妄圖坐實擴軍修憲的野心。」
孰強孰弱
那麼,「日本海上自衛隊與中國海軍相比,強在哪兒?又弱在哪兒呢?」這是記者見到山內敏秀最想問的問題。
他說:「能不能用優秀我不清楚,但我很自信地說,我們在海上訓練的時間至少比中國海軍長,我們在seamanship上還是比中國海軍優秀。」
英語seamanship指的不僅是操船技術,而更多側重航海的技術和經驗,山內認為,在這方面日本更具優勢。
他說:「中國海軍也在沿海訓練,海軍不是僅僅是操作艦船,而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船要與海成為好朋友,完成作戰的任務。」
山內對航海的認識是,無論海洋情況如何,即便有大風大浪、情況危險,他的潛艇或戰艦也也能與大海「成為朋友」。
他說:「中國也在訓練,但練習技術是不夠,不管出現什麼情況,你要征服大海來作戰。
山內接著提到另一個英語單詞「man-machine system」, 也就是人與機器的一體化,他認為, 只有「人與機器融為一體,才能發揮最大效力」,而日本在這方面也有優勢。
他說:「海上自衛隊的裝備都是自己研發出來的,我們能更好地使用機器,長於別人的。很多東西都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想法研發出來的,當然也有從美國引進的,但哪怕是美國的東西,也像自己的東西一樣,我們用得很熟練了。」
「進博物館」
那麼,日本就沒有比中國海軍弱的方面嗎?
山內先是開玩笑地反問:「有弱的嗎?」然後正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他說,中國海軍的優勢在數量上,中國海軍追求量,有數量密集的船,中國的海軍的年鑒也談到「有多少船艦」。
「雖然中國海軍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是很多船艦得進博物館了。」
山內言下之意是,中國海軍艦艇的質量不高、技術落後。但他也提到,中國政府1990年代後,也開始在質和量這兩方面追趕。
他說,中國海軍「旅滬級」的051、052型驅逐艦還不錯,但也是試用,能跟日本等先進海軍打的中國艦艇現在只有一種型號。
造船
山內敏秀說,他對中國造船技術世界一流持有很大疑問。他說,中國買船的船主,在買自己造的船的時候,都是國際市場價格的70%的價格購買。日本不一樣,只要提出要求,日本就能很完全地按照你的意願造出船來。
他說,日本造船技術,相當穩定,一直將「大和戰艦」的精神傳承到現在。
曾指揮潛水艇的山內自然對中國潛艇感興趣。他說,中國建造了元級潛艇,集中了海軍最強力量,所以水平高,能力非常好。但要量產、委托造船廠造,一下子就不行了。因此,中國海軍的造船產業,水平還算低。■
轉載:BBC中文網
(撰稿:高毅 責編:歐陽成)
Be the first to comment